張悅 陶麗
摘 要 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和廣泛關注,國家大力支持學前教育,我區2013年至今設立公辦幼兒園十余所,其中農村幼兒園九所。園所環境創設和硬件設施精良,硬實力可觀。但在軟實力方面仍有差距,教學活動中最讓教師頭疼的就是數學教育。教師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這篇文章旨在歸類整理我區農村幼兒教師數學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輻射至整個學前數學教學方面,分析誤區,找出共性,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農村 學前數學 誤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我國的學前教育課程改革已經歷經了三十多年,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由原來的分科課程轉變為整合課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雖然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五大領域,但是五大領域是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學前數學教育劃分在科學領域里,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中小學的數學教育體系中,各個階段的教育核心概念十分成熟,結構十分清晰。但在學前數學教育方面,教師往往將整合課側重于語言、社會領域,而忽略數學領域,幼兒對數學概念的缺失越來越嚴重。
什么是數學?恩格斯關于數學的解釋是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這種“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即是從具體到現實世界中抽取出來,又區別于具體事物的“模式”。數學研究的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抽象關系,即數、量、形等等。數學與具體事物間既有距離,又有密切的關系。既抽象難以理解,又貼近生活。教師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從而對數學教育敬而遠之。
數學教育有助于探索幼兒對數學的認知。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與幼兒的思維水平密切相關。如:幼兒在解決數學問題時, 需要理解其數量關系、形成圖式;幼兒在學習空間概念時就需要有前期經驗的積累,并在數學學習中去驗證、修改與發展這種理論。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觀摩等多種方式,我們對耀州區農村幼兒教師的數學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歸納整理了教師反饋的問題。
1耀州區農村幼兒園學前數學教育現狀
1.1幼兒前期經驗差異大
幼兒群體數學基礎差異較大。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在2歲以前也就是入園以前,正是感知運算階段,接觸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同,幼兒對生活化的數學理解差異非常大。家庭條件好的孩子,經常去逛大商場大超市,對數符號的理解意義廣泛,如標簽上的價格、公交車車牌號、電話號碼等非常敏感。而對于農村的一些留守兒童來說,只是簡單的唱數,對數量有感知,但對數符號的意義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概念。幼兒年紀小,個體智力和心理發育速度非常快。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經驗的掌握程度不等, 一些經驗欠缺的幼兒對數學知識不理解, 沒興趣,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學什么。
1.2教師教學內容困惑多
根據《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精神,幼兒數學教育總目標應包含以下具體內容:對周圍環境中事物的數量、形狀、時間和空間等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參加數學活動和游戲。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獲得有關數、形、量、時間和空間等感性經驗,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某些簡單的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操作和探索問題的過程和結果。會正確使用數學活動材料,能按規則進行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雖然《綱要》已明確指出了教學內容和目標,但教師對細化的具體的教學內容疑惑頗多。近年來,新招錄的教師有著較高的學歷,但是大多都是剛剛從學校畢業,普遍年齡在三十歲以下,教學經驗不足,對數學概念含糊不清。提起上數學課,老師都是一頭霧水,為什么我盡心盡力的一遍一遍的講解,一遍一遍的重復,幼兒還是毫無興趣,無法理解。
2學前數學教育存在的誤區
很多人在一聽到學前數學教育時,都不禁感嘆;“小孩兒數學有什么教的,就是寫數字,算算術么。怎么教?那當然就是珠心算,手指算,寫作業啊。什么?教誰?學前數學教育當然是教幼兒,這么幼稚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并不幼稚,在對耀州區農村幼兒教師的調查中顯示,幼兒教師對數學教育十分頭疼,常常感覺活動設計難,操作乏味,幼兒學習興趣不高。這說明教師對數學教育的核心概念并不了解。
通過調查,農村幼兒園教師在數學教育方面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都存在嚴重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之處,具體如下:
2.1對同一年齡段的幼兒采用同一種教法
現在的學前數學教學內容與幼兒年齡階段機械式的一一對應。比如,小班學5以內數概念, 中班學10 以內, 大班學20以內,這種教學會給教學活動帶來一些問題。 由于個體發育差異大,智力發展不在一個水平線,,因此, 這種整齊劃一的教學內容會使某些幼兒感到難以理解, 使某些幼兒感到太簡單,沒事么興趣。整個學前數學教學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有簡單的重復部分,幼兒學習數學味同嚼蠟, 絲毫激發不了學習的動機。大部分屬于形式上能認數、寫數, 能計算簡單的加減法,對許多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不甚理解, 缺乏基本功訓練, 在他們整個知識系統中留下了許多漏洞,造成小學與幼兒園數學教學銜接中的困難。
2.2演示操作、填鴨式教育
在農村幼兒園,最常見的就是教師在白板上寫好數字,幼兒抄寫。或者教師“講題”形式的活動課程。如在操作主題小書給烏鴉排序時,教師直接干預。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最左邊的烏鴉最大,最右邊的烏鴉最小呢”,幼兒只能回答是,然后照著白板上教師貼好的模板按部就班的貼在書上,輕松的獲得一個小貼畫。這對消除幼兒園小學化非但沒有阻力,反倒順應其自然發展。在選擇教學法時, 教師隨心所欲。沒有一個參考的標準,往往就是,憑借自己得主觀意志,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老師心里沒有概念,幼兒學習沒有條理。啟發式教育轉換為小學作業式教育。endprint
2.3對學前數學教育內容的狹義理解
教師不愿意上數學活動的原因之一就是覺得沒什么可教,認為數學就是簡單的數字和圖形,對幼兒來說會寫數字會認識圖形就好了,每天在紙上重復寫著123,嘴里重復念著三角形、正方形。這是對數學狹義的解釋。數學不僅僅是簡單的會寫會畫,教師教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幼兒可以將數學生活化,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前數學教育的核心經驗包含了所有《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要求的幼兒園數學學習的內容主題,主要有四個大板塊, 九方面內容:集合與模式(集合與分類、模式);數概念與運算(數符號、計數、數運算);比較與測量(量的比較、測量);幾何與空間(圖形、空間方位)。與生活密不可分,需要每個幼兒教師去探索,去學習,總結幼兒每一階段的認知特點,設計符合其認知特點的趣味性活動。
2.4數學概念越簡單越好
部分教師反應,孩子什么概念都不知道,說多少遍都記不住,有些數學概念老師也不清晰,含含糊糊的告訴幼兒就行了,反正他們也不懂,能理解多少算多少。這種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雖然是幼兒園,幼兒年紀小,理解能力有限,但對概念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強的,不嚴謹的數學語言會在幼兒心里生根發芽,影響幼兒對概念的認知,對事物的判斷。
3有效的教學策略
數學對于幼兒的智力開發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培養幼兒的數學思考和運算能力是刺激幼兒大腦神經元發展的最佳途徑。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孩子“玩”數學,而非“教”數學。才能為他以后的正規訓練打下基礎。
3.1減小經驗差距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幼兒對數學的感知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既然家庭的教育拉大了幼兒前期經驗的差距,我們就應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讓幼兒積累數學經驗,尤其是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幫助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覺通道感受來自生活的種種數學信息。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
3.2集體活動多采用情景教學
在活動設計中,既要考慮幼兒的思維啟發,也要考慮幼兒的動手操作。幼兒的數學發展離不開與日常生活情境相聯系的學習背景,幼兒園的數學不應該局限于“啞巴數學”,應將舊的演示性、填鴨式教學方法轉變為情景教學。教師要把幼兒的數學學習活動置于有意義的、真實的生活情境于背景之中,如在區域活動中,統計進區人數,搭建,整理玩具等。通過安排具有一定情節、內容和角色的情節來體現所學數學知識的游戲活動。如小熊過生日,開火車,過“娃娃家”。生活化的數學蘊含著所有的數學概念,要將學前數學教育生活化作為一種常態。
3.3將數學滲透至一日活動各個環節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徑。
兒童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過程中了解世界的,他們很小就開始按大小、顏色、形狀等特征來區分物體,幼兒生活的現實環境中充滿了數、量、形的有關知識和內容。一日生活再普通不過了,每天都在重復,但仔細探究,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教育契機。例如:從早上入園開始,幼兒就要排隊,站在誰的前方,站在誰的后方;早晨教師點名,一一對應到每個幼兒;幼兒園的玩具形狀、顏色、大小不同;在吃點心時,先數給孩子看,一共有幾塊,邊吃邊數,吃了幾塊;我們班小朋友今天又少了幾個等等,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生活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了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3.4通過游戲輕松學數學
幼兒園的學習是以游戲為主的,游戲是幼兒數學教育的有效手段。把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輕松地學數學,用數學。如在戶外游戲跳圈中,幼兒先數明有幾個圈(計數),然后將圈擺成兩排,每排三個(集合分類),最后老師說第幾排第幾個幼兒跳進去(空間方位,序數)。在建構區,搭建包括空間關系、幾何形體等數學知識,同時又與數量、排序、分類等聯系緊密。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在游戲體驗中能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
3.5注意數學語言的嚴謹性
不少教師對數學符號記憶不準,對數學術語理解不透徹,常常出現對感念表述不準確,邏輯不清晰等情況,嚴重的影響到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必須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自己先吃透數學概念,說好精確的數學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到語言規范,表達完整,邏輯性強。
4結語
數學教育是學前教育多個板塊中最難啃的一塊,既抽象又乏味。“一日生活皆數學”。 將數學教育融入到生活中、游戲中、情境中,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積累幼兒的學習經驗,還能解決教師難教,幼兒沒興趣的難題,讓幼兒輕松自由的在玩中學,感受數學活動的魅力與樂趣。
參考文獻
[1] 黃瑾,田芳.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 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3] 葉仁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4] 黃建春,陳幸軍.湖南省學前教育發展的現狀與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