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孝老愛親”,高校作為教育的主戰場必須要貫徹實行這一思想。本文從重拾孝老教育的必要性出發,指出了現代社會孝老教育的缺失和孝老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而提出了高校孝老教育的內容:陪伴是孝老最直接的表達、順其意是孝老的最好表達。
關鍵詞:新時代;孝老教育;陪伴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勝利召開。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闡述“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時,明確指出“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聽到習總書記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暢談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尤其是“孝老愛親”時,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筆者深深地認同這一思想,并做了一些思考。
一、重拾孝老教育的必要性
孝老、孝道在華夏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漢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來,孝老、孝道在中國已經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在今天,孝老、孝道已經被很多人忽視了,亟需我們重新撿拾起來。
1.現代社會孝老教育的缺失
80后作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開創了一個不好的先河,啃老成為社會的一種“潮流”。成長在“4+2+1”家庭模式下的80后,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都是關愛,習慣性地依賴父母、家庭,大學畢業、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后都沒有斷奶,從找工作、買房子、買車子、做家務、看孩子……全程啃老,離開父母、家庭的經濟扶持、勞動支持后,生活光鮮亮麗的80后,日子將過得一團糟糕。古語有云,養兒方知父母恩,在自己嘗到了帶孩子的艱辛、教育孩子的辛酸后,啃老的80后也開始認識到了孝老的必要、熊孩子要被狠狠收拾的必要!
90后學習到了80后的啃老,他們將啃老發揚得更加淋漓盡致,更加過火的是90后不僅啃老,更加是坑老!從李天一坑爹開始,90后獨生子女成為了坑爹坑媽的代名詞。在他們的世界里從來都只有父母的付出,鮮少有他們的回饋,孝老、孝道意識缺乏。少數接受了孝老、孝道思想的90后覺得孝老離自己還很遙遠,因為他們覺得父母還不怎么老,還沒有到達需要他們盡孝道的時候。
00后更加是逆天了,成長環境優越,按照老一輩的人的話來說,是泡在蜜罐子里養大的一代,他們是新鮮人類的代名詞,孝老、孝道不在他們的詞典之中,他們的關注點在于如何博人眼球。當00后步入大學,高校教育中非常有必要加入傳統的孝老、孝道教育了。
2.孝老教育的重要意義
孝老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美德,不能在今天把它給弄丟了。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憑借著本能能夠感恩父母,何況人呢?盡管我們曾經是“熊孩子”,但是孝老不能缺位!
父母在慢慢變老,他們會面臨心理的孤獨、身體的病痛,從心理到身體都需要長大了的兒女。兒女在這個時候應該挺身而出,就如同當年父母對兒女毫無保留的付出。
孝老是個人發展的需要。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需要用團隊的方式協同作戰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一個團隊需要發揮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團隊為王的優勢,一個團隊的成員就是戰場上我們可以互相交付后背的兄弟姐妹,絕對值得信任和依賴。試想一下,對自己可以付出全部的父母尚且不能孝順、不能愛戴、不能感恩,這樣人如何得到團隊成員的信賴?對父母施以孝道表現出一個人的修養、心理、品格……這一切都是個人發展的絕定性的因素。
孝老是國家發展的需要。試想一下,每個父母年輕時都在拼搏事業、養育孩子,當孩子們離開家,或學習,或工作,他們慢慢變老,兒女還時常用電話、網絡聯系著他們,假期兒女回到家中陪伴父母,家里永遠充滿著愛、充滿的歡聲笑語,這樣的家庭、這樣的氛圍怎么不令人陶醉呢?這種情感滿足是很高層次的滿足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和諧了,充滿了愛意,國家自然和諧了,處處洋溢著愛意,滿滿都是正能量。
孝老不能過時,孝老也不會過時,不論孩子時代,我們是怎樣的“熊孩子”,但我們慢慢長大后,生活會教會我們什么值得也應該堅守,這其中一定會有孝老的存在。它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傳承的核心,也會是我們社會不斷前進的動力,因為我們需要給父母一個安詳、幸福的晚年,這是我們拼搏的動力!
二、高校孝老教育的內容
1.陪伴是孝老最直接的表達
95后、00后是網絡的原生居民,一些人從會走路、會說話開始就會用網絡了。隨著智能手機和網絡的普及,95后、00后的大學生是除了睡覺都在網上,或者與網絡相關聯著。網絡成為了他們社交的主要載體,他們與父母的交流溝通是通過網絡實現的,微信、微信群成為了遠離父母在外上大學的95后、00后大學生聯系父母的主要渠道。他們習慣于給父母發個表情來打招呼,習慣于點個贊來與父母實現溝通交流,習慣了有什么話在網絡上跟父母講……現實生活中,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寄托。
其實,95后、00后的大學生遠離父母上大學,于他們而言是一次斷奶,需要獨立打理自己的全新生活,于他們的父母而言何嘗不是一次斷奶呢?從孩子呱呱墜地抱在懷里開始,習慣了孩子總在自己的視線之內,習慣了下班回家后那個或乖巧或頑皮的小家伙把整個家整得熱熱鬧鬧,習慣了每天應對那個逐漸長大的“熊孩子”帶來的層出不窮的問題……隨著孩子上大學,家里沒有了孩子帶來的熱鬧,沒有了總要他們操心一日三餐的甜蜜負擔,沒有了孩子帶來的無窮無盡的“爛攤子”……父母的生活成了一成不變,當孩子們不在身邊的時候寄情于微信,跟孩子們語音一下、視頻一段,習慣性地“瞎指揮”一通孩子們的生活,哪怕明知孩子們不會聽自己說的。但是孩子放假回家了,可以實實在在地感受孩子的時候,他們打心眼里討厭智能手機和網絡,多想獨占自己的孩子呀!
95后、00后的大學生們,當時空阻隔自己與父母時,我們用社交媒介與父母溝通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但是當我們與父母同在時請放下手機,陪爸爸媽媽嘮嘮嗑吧,哪怕再雞毛蒜皮,哪怕再遠離時尚!陪伴父母是孝老最直接的形式,你會發現父母眼中的滿足一如你第一次領榮譽證書回家時的滿足。
2.順其意是孝老的最好表達
孝老、孝道在傳統文化中經常用孝順這個詞匯來表達,孝是思想核心,順是表達的載體。由于知識、生活等因素,每代人對于同一個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當95后、00后成為大學生時也就意味著他們順利完成了青春叛逆時期,逐漸走向成熟,同時也意味著父母開始走向衰老。他們思維開始保守、會不容易接受太新奇的事物、會變得有些喜歡嘮叨……
爸爸媽媽也會老去,這就需要95后、00后大學生們重新理順和父母相處的模式,父母慢慢變老,人類的返璞歸真就是慢慢放下自己曾經所奮斗的一切,重新回歸孩提時代的天真!當我們呀呀學語時,父母給了我們足夠成長的空間與耐心,會順著孩提時代的我們,滿足各種可笑與不可笑的愿望,現在輪到我們了,順著他們的意思,滿足他們的意愿……這是孝老最好的表達!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對每一個中國人而言,父母安享晚年,等我們老了也能安享晚年,一代代傳承這樣的生活,這就是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孝老能夠讓家庭更加溫馨,社會將更加和諧,這就是我們的信仰,國家的力量,民族的希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