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鵬程
摘 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作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農作物不僅可以豐富校園景觀、美化校園環境,從而緩解師生的生活學習壓力,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具有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本文以農作物為研究對象,對農作物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農作物;校園景觀;應用
農作物是指農業生產中所栽培的各種植物。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樹木)、工業原料作物、飼料作物,藥材作物等。農作物應用于校園景觀不僅可以滿足觀賞和食用的功能,還能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實現教育目的,因此具有很高的景觀價值。其中農作物中的果樹類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較為廣泛,而除果樹之外的其他類型的農作物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近些年來也逐漸興起,本文重點研究后者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一、農作物在校園景觀應用的價值和意義
1.傳承傳統文化。我國自古便是農耕大國,在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勞動人民通過農業生產創造和積累了內涵豐富的農耕文化。例如,由于古代農業生產受溫度、雨水的影響很大,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便根據氣候特點總結出許多生產規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二十四節氣”正是這眾多的智慧結晶之一。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實踐,感受“稻花香里說豐年”的喜悅,同時了解更多的農耕文化。
2.對學生“德”的培養。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歷來視耕種為重要的修身手段,宋代辛棄疾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清代曾國藩即便在繁忙的軍務中也不忘提醒家中子弟勤于農事,他在家書中寫道“我家開此風氣,將來荒山曠土,盡可開墾,種百谷雜蔬之類。”學生可通過校園農田的勞動,培養勤于動手的習慣和務實的作風。此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通過田間的勞作也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農業生產的艱辛,從而培養憫農惜物的意識,促進學生養成節約的習慣。
3.對學生“智”的培養。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培養“五谷不分”的人,而是要培養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高素質人才。教育家陶行知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校園中種植農作物可以使學生近距離的觀察和接觸農田的生態環境,通過在老師的指導下辨識農作物的種類、了解其生長特性和分辨田間的益蟲與害蟲等,使學生了解到植物學、昆蟲學和土壤學等基礎自然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觀察自然,感受生命的神奇,激發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4.經濟與實用價值。農作物經過人類長期篩選并大規模應用于生產的植物品種,由于農業生產的需求,使農作物具有原材料以及人工養護成本低廉、成活率高、種類豐富、生長速度較快等優點。
從經濟成本角度來說,農作物應用于校園可以降低前期的投資成本,加上養護較為簡單,又可以降低后期的管理投入。從實用角度來說,農作物不同于其他園林植物,農作物成熟之后其果實甚至植株本身都可以作為食用材料,而且收獲的有經濟和食用價值部分又可以作為收益,抵消一部分成本。從生態角度來說,有些農作物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可以作為綠化的先鋒材料,例如苜蓿和油菜可以作為綠肥作物,而在短期的綠化工程中常常選擇小麥作為綠化地被,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二、農作物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原則
1.適時適地栽培原則。不同的農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長習性,對土壤、水分、溫度和栽種時機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違背其生長規律,不但會導致其生長不良,無法達到預期景觀效果,甚至會導致植株死亡。明代《群芳譜》中就提到:“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誠能順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種植之法矣。” 所以,在栽植方面首先應尊重其自然生長規律。
2.以鄉土品種為主原則。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環境多樣,鄉土農作物資源豐富。鄉土品種由于長期在特定地域栽培,對當地環境具有高度適應性。選用鄉土品種資源,不但有利于農作物成活生長,也避免了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因此,在農作物品種的選擇上,要堅持以當地農作物資源為主,在此基礎上,通過引種試驗,選取性狀優良的國外品種,優化品種結構。
3.觀賞性原則。農作物的生長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農作物品種搭配時,應充分考慮各個品種的最佳觀賞季節以及其景觀持久性,合理地配置農作物植物群落和設置景觀序列,在滿足生態功能的同時,使群落四季都有觀賞點。配置農作物時,要注意不同品種的優勢,使群落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做到觀花、觀葉、觀果相結合。
4.與環境相協調原則。農作物在校園中栽植要充分考慮地形、水面和道路等特點,對其進行合理的空間劃分,令植物空間大小得當。在以農作物作為主景的空間,選擇色彩艷麗、株形優雅的農作物;在強調文化寓意的設計中,則選擇選擇切合文化主題的農作物品種;而在以改善修復環境為主要目的場地,則應選擇抗逆性強且具有土壤改良作用的農作物。
三、農作物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形式
1.農作物花壇與花境。農作物花壇可以設置在校園入口或者廣場等人流較大的場所,烘托熱烈的氣氛。花壇的形式包括花叢花壇、模紋花壇和立體花壇等,可以選取不同種類顏色的農作物,以預定的形式組合在一起,展現農作物群體美。
校園中設置農作物花境,農作物可以與其他園林植物一道將自然的田野氣息引入校園之中。通常可以將花境設置道路兩側或者綠地邊緣,與欄桿、置石、水體等相結合,以帶狀或片狀栽種,體現自然美。
2.農作物專類園地。在校園中建造農作物專類園地,一方面可以通過相對聚集的景觀展現農作物的群體美,另外,專類園地也方便學生進行觀察學習和生產實踐活動。例如可以設置主要用于生產實踐的麥田,或者兼具壯麗景觀效果的油菜田和向日葵田,或者需要精細管理的蔬菜園。
3.垂直綠化。農作物體型相對較小,可以有效解決場地狹小的矛盾,特別適合用于垂直綠化和室內綠化。應用于垂直綠化時,在校園的圍墻、長廊、棚架以及建筑的側面等地方,可以使用攀緣生長的農作物例如苦瓜、絲瓜和葫蘆等進行綠化,使原本生硬的構筑物立面,產生一副綠葉婆娑的輕盈景象。
4.室內綠化。應用于室內時,可以選用植株相對較小且具有較強觀賞特點的,例如色澤艷麗、外形奇特或者株形優雅的農作物品種。其中用于觀果的品種可以選用體形嬌小果實艷麗的的雞蛋茄和櫻桃椒等;觀葉觀莖類的則可以選用葉片鮮艷的的羽衣甘藍、紫生菜或體形纖秀的香芹等。可以根據場所的環境和空間大小,結合品種的生理特性,采用盆栽等方式合理配置,使室內空間充滿盎然生機。
四、結語
校園景觀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景觀,其不僅要滿足美化環境的要求,還應肩負一定的教育責任。因此校園景觀不能僅僅是簡單的綠化,還應通過特定景觀元素的設置對學生加以引導,從而增強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并且有利于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的形成。農作物應用于校園景觀,不僅可以美化校園、改善校園生態環境,更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為校園師生提供寓教于樂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梁秀明. 淺談農作物在小學校園景觀中的運用[J]. 南方農業,2015(2).
[2] 陳祥. 農作物在園林中的應用 [J]. 林業科學,2015(18).
[3] 王偉. 農作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