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瀑
摘 要:秸稈是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生產的重要副產物,對于田間秸稈的利用方式,目前主要以能源化或還田方式進行,對散落田間秸稈的收集也多以人工打捆為主。該情況下的秸稈收集處理方式效率低下,利用率低,無法實現商業化、產業化與高附加值利用。為此,研究田間秸稈收集處理新技術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秸稈;收集;處理;新技術
渭源縣位于甘肅省中部,定西市南部,地處黃土高原與西秦嶺的交匯地帶,總面積2065.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07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9.09萬畝,旱地面積70.98萬畝,旱地面積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 88.65%,人均占有耕地2.47畝。氣候屬于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400-500mm,蒸發量1441.9mm,屬半干旱氣候區。在該縣,玉米、小麥等是重要的種植農作物之一。在生產過程中,秸稈是主要農副產物之一,占作物生物總量約50%左右。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共生產出秸稈超過七億噸,其中被再利用的約3億噸左右,剩余的處于廢棄狀態,有待利用。目前,在渭源縣,對于散落田間的秸稈,主要依靠人工收集的方式進行,但由于人工成本較高,且農村勞動力不足,導致秸稈收集成本居高不下,且收集效率整體偏低,無法實現商業化利用。加之農民限于秋翻,因而不愿意花太多錢把秸稈還田,而寧愿采取焚燒或堆積腐爛的方式進行處理,既造成秸稈資源的浪費,又污染河流與空氣,給生態環境帶來破壞。鑒于此,有必要加強對田間秸稈收集處理新技術的研究,探索更高效、更現代的收集處理技術、裝備等,以取代高昂的人工收集,促進秸稈資源真正實現商業化、產業化、高附加值的利用。
一、田間秸稈收集處理現狀
1.焚燒處置或廢棄
我國農作物復種指數較高,短則一周,長不過一月,為不影響下一季的播種,則勢必需要及時將田間秸稈處理。而農忙時節,農民自身又無暇處理秸稈,雇人收集人工成本十分高昂,因而大多數農民選擇將秸稈就地焚燒或者拋入溝、河、渠、塘任其腐爛,給大氣和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2.人工收集
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國內部分農村已經開始重視秸稈資源,并對其進行生物質資源利用,如建設沼氣池或生物質發電廠。一些企業家也愿意花錢購買農民收集的秸稈。但農村勞動力短缺是不爭的事實,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很少有人愿意費勁收集秸稈,且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依靠人工收集打捆的收集方式越來越不適用,不僅經濟效益難以保障,而且人工收集打捆的方式也難以大規模推廣。
3.機械打捆
應用機械作業的方式取代傳統焚燒與人工打捆的方式,無疑是一種較為高效的處理方式。目前,國內已經具有秸稈打捆機械,且在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推廣應用。機械打捆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打捆機將秸稈壓縮至方捆或圓捆,再將打好的捆推出,由田間搬運機械或人工搬運到地頭,再統一運往秸稈需求地。機械打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人力需求,但其打捆質量與打捆密度不高,保型也不理想,在運輸過程中易出現散捆現象,為此機械打捆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田間秸稈收集處理新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鑒于現階段國內秸稈收集處理方式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文章提出關于田間秸稈收集處理新技術和裝備,即致密成型技術與致密成型聯合機。該聯合機適用于田間、林區作業,可實現秸稈收集、粉碎以及致密成型同時進行,且整個過程全部實現自動化,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完成所有過程。下列,將此項技術裝備與傳統秸稈收集處理方式進行比較,以分析其優勢。
1.成型密度對比
秸稈自身密度較低,形態松散,直接收集堆放,則密度僅為30 ~50kg/ m3,采用人工打捆的方式堆放密度約100 ~ 120 kg/m3,打捆機打捆后的密度約200 ~300 kg/m3,而致密成型機處理后的顆粒密度可達600 ~1400 kg/m3。通過不同方式成型密度對比可得,使用致密成型技術處理秸稈,可極大程度節約運輸空間,降低運輸成本,大大提升運輸效率。
2.人工數量對比
人工收集打捆的方式,不僅收集田間散落秸稈需要大量人工,而且在收集之后打捆、搬運、裝車、運輸等也需要大量的人工,且打捆密度低,工作效率低下,運輸成本高昂。使用打捆機的方式進行打捆,則每打完一捆,就需要其他機械或人工進行搬運,加上秋收時間限制,因而加上駕駛人員在內,則至少需要5名人工進行作業。利用成型致密技術處理,可直接將秸稈加工成為生物質顆粒,且可暫時存在車載的箱體中,全過程實現自動化,且只需一個致密成型聯合機駕駛員即可,極大節省了人力資源。
3.適用性對比
人工打捆方式靈活性好,可適用于各種地形,但由于人力需求較大,成本高昂,效率較低,因而該方式正在被淘汰。機械打捆方式相較于人工打捆,打捆效率較高,打捆密度更大,但需要其他機械或人工二次搬運作業,因而適用性較差。采取致密成型技術裝備,通過設計不同的拾取結構,可適用于不同類型、尺寸、形態的秸稈收集,同時還可根據農田地塊大小,設計成不同大小的聯合機,適用于田間、林區,因而從總體上看,其適用性更高。
4.經濟效益對比
此外,利用致密成型技術及致密成型聯合機收集處理秸稈,可實現邊收集邊加工邊處理成為生物質顆粒,顆粒密度大,保型性好,可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同時,加工后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的價格也高于秸稈的價格。因而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呂宸,呂建強,王國平,等. 我國農作物秸稈收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2(22):203 ~204.
[2] 祁桂蘭,肖生苓. 利用木質剩余物和向日葵秸稈制作外包裝材料的研究[J]. 森林工程,2011,27(4):3 -6.
[3] 張召召,張顯權,呂海翔. 玉米秸稈皮碎料/木材纖維復合板工藝研究[J]. 森林工程,2013,29(4):128 -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