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翠 周軒
摘 要 本文以“產出導向法”為理論依據,結合實際教學以及課題的調查研究,探討在此理論指導下的英語教學,并以此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英語能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及能力。
關鍵詞 產出導向法 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當前,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仍然是以課堂學習為主。因此,如何抓好課堂教學這一關鍵環節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仍然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強調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卻忽視了給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機會,這就造成了學生輸入與輸出的不平衡,從而阻礙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此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職業本科院校英語教育并沒有充分貫徹和體現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理念,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也沒有顯著提高。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改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以滿足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發展對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
1產出導向法的理論體系
“產出導向法”(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 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帶領POA 課題組嘗試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該理論繼承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借鑒國外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精華,立足于解決我國外語教學中“重學輕用”或“重用輕學”的不良傾向。經過近十年的思考探索和多輪教學實踐,目前POA 的理論體系與實施路徑已經基本形成。POA 理論體系由教學理念( 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 、教學假設( 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學習、以評促學) 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流程( 驅動、促成、評價) 三部分組成。
2產出導向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產出導向法主張教師課上先呈現交際場景,學生嘗試完成交際活動,當學生意識到產出過程中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能力不足時,教師適時給予學生相關學習資料并進行指導來促成學生的有效學習,之后學生進行任務產出,教師及時給予有針對性和區別性的評價。
筆者按照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和課堂設計進行了有計劃、有步驟的初步嘗試,教學對象為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一年級學生。教學內容為高等教育出版社體驗英語綜合教程以及體驗英語視聽說。整個實施步驟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爭取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螺旋式上升。
2.1課本內容夯實基礎
我校非英語專業學生使用的英語教材,在每個單元導入部分都有兩個交際任務(communicative task)。該部分不但提供了簡明清晰的語境說明,使學生能立即進入交際角色,并且改編了交際手段提示,使學生能輕松地找到進行某一交際話題所需要的語言表達手段。以綜合教程1 Unit1 College Life為例,課本Lead in部分要求學生談論大學生活。課本提供了兩個對話模板,其中對話1是Meeting on Campus,對話2是At the Registration Office。隨后進入交際任務環節,Task 1給出一個情景:You are a freshman meeting a foreign student, Tom Wilson, for the first time. You greet each other, introduce yourselves, and talk about your studies. 學生第一次輸出的對話內容非常簡單。筆者引導學生參考課本給出的提示,你可以這樣說:Where are you from? When did you arrive here? How long will you stay here等。Tom可以這樣回答:I arrived here … (last week/month/year), I will be here (two more years/weeks)。兩個人都可以用到的表達方式如:What is your major? My major is…, why do you like it? It was very nice meeting you。借助這些有效輸入,學生的第二次輸出效果顯著提高。
2.2課外資源能力提升
通過產出導向法在教學活動中的設計,使教學過程按照驅動環節、促成環節和評價環節來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教師不再是教材的簡單陳述,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性學習,使學生獲得產出的能力。比如讓學生寫一個作文,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輸出性的創作,接下來老師發揮腳手架的作用,為學生提供輸入的資料,比如提供相應的單詞、短語、句式等;最后,讓學生完成一篇130 字左右的作文。老師在設定了作文的難度和價值后,學生在寫作中就能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地進行英語的再次輸出,而這次輸出的質量,明顯比第一次輸出效果好,學生在輸出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語言的力量,同時增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以下將舉例介紹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以及寫作中的部分實施過程:
在大一第一學期,筆者布置任務,每次上課前由1-2名學生進行5分鐘左右的課堂演講。初期作業以自我介紹為主。在進行到介紹我的家鄉這一主題時,向學生介紹《大學英語(口語)》MOOC課程。該課程以話題為內容,以口語技能為牽引,從縱深兩個維度上提高學生對英語口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該視頻課程共20單元,分20課時講授,內容廣泛涵蓋了出國學習和生活中所涉及的主要話題。課程在基本日常對話、獨立長段輸出、多人討論辯論三個層次上逐步進階性培養英語口語能力,既為今后有留學計劃的學生做應試準備,又全面提高學生日常英語口語輸出能力。該課程的第一個單元就是談論家鄉。其知識點就是關于家鄉的單詞和句型以及如何拓展一個話題。在Week 1 Unit 1 Hometown里面,老師提到當回答“Where are you from?”這一表述時,除了單調地使用“sb. is from...”或者“sb. comes from...”以外,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句式:I grew up in..., I am native of ..., My hometown is ..., I was born and bred in ..., I was born and raised in...。雖然視頻中只提到這幾種表達方式,但是筆者很欣喜地在學生作業中發現了“I was born and grew up in...”這一個學生活學活用的表述。此外,這個單元的課程介紹了五個人分別從五個不同的角度介紹自己的家鄉,比如location, population, main industry, people, traffic situation, landmark buildings,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該課程還給出了一些可以參考的單詞或者短語,比如描述食物可以使用yummy, mouth-watering, distinctive local snacks等;描述天氣可以使用unfavorable, changeable, freezing, brisk等;描述人可以使用inhabitant, be engaged in, hospitable, talkative, forthright等;描述歷史可以使用be traced back to, heritage sites等。接下來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口頭作業:1. What is your hometown called? 2. Where is it? 3.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there? 4. Do you like living there? Why? 5. Is there anything you dislike about your hometown?endprint
下課前,向學生布置課后作業:2014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真題Suppose a foreign friend of yours is coming to visit your hometown , wha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lace you would like to take him/her to see and why?假設你的一位外國朋友來參觀你的家鄉,你最感興趣的地方想帶他/她去看?為什么?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輸入以后,做這樣的試題應該比較得心應手。
2.3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產出導向法為指導,貫徹輸出——輸入——輸出這一教學順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17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課題組成員指導的一名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多名學生獲得全國二等獎、三等獎。筆者指導的學生獲得校級演講比賽一等獎并且將代表學校參加河北省“世紀之星”演講比賽,另外一名學生將代表學校參加河北省寫作比賽。通過實施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英語教學,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得到提高,教學效果良好。
3結語
產出導向法將輸出作為學習的目標,以輸入促進輸出,以輸出帶動輸入,這種教學方式真正踐行了“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所有的教學活動圍繞有交際價值的產出任務和學習活動進行,使學生能主動去建構知識,有選擇地篩選出與主題有關的有用信息,做到邊學邊用,學用結合,提高學習效率。當然,在教學流程中,還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爱a出導向法” 的理論雖然仍處于發展和完善期,但是對于目前的教學改革目標而言,這一模式非常值得嘗試和實踐。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校級科研項目研究成果。(課題編號:ZDCYK1609)。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04):547-558.
[2] 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代外語,2017(03):348-358.
[3] 張伶俐.“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代外語,2017(03):369-376.
[4] 張文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產出導向法“促成”環節的課堂教學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5(04):10-17.
[5] 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02):106-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