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華
摘 要 本文是以國家對大豆加工企業的兩次大豆收購補貼為背景,以大豆加工企業期貨交易為研究對象,依據構建的套期保值模型,分析大豆加工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效果。
關鍵詞 補貼 大豆 套期保值
中圖分類號:F272.2 文獻標識碼:A
0研究背景
201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調整東北大豆目標價格政策,統籌大豆補貼機制。發布文件的同時,國家發改委專門就這個問題發布消息稱:2017年,國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繼續實施和完善大豆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同時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中央財政對玉米、大豆生產者給予補貼,鼓勵增加大豆種植。
1模型的構建
普通最小二乘法套期保值比率估計方程為:
式中Dt表示大豆現貨價格,ft表示大豆期貨價格, 表示方程截距項, 表示方程斜率, 表示方程隨機誤差項。
模型對大豆補貼,運輸費用進行了限定,分別用a和b來表示,這兩個變量是基于現貨成本差異的變量,對大豆加工企業進行套期保值交易的現貨成本產生影響,因此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套期保值比率估計模型為:
2數據說明
本文是以國家對大豆加工企業的兩次大豆收購補貼為背景來研究大豆加工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效果,依據套期保值模型,模型中一共有四個變量,下面是四個變量的選取。
(1)現貨價格。選取的是沒有大豆收購補貼的2015年5月13日至2017年10月4日的周數據和有大豆收購補貼的2015年10月13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日數據的黑龍江省大豆現貨價格數據作為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計區間,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2月25日的黑龍江省大豆現貨價格日數據作為套期保值效果的檢驗區間,對于缺失數據進行了適當處理,用前后兩期平均值來替代缺失數據。
(2)期貨價格。選取的是沒有大豆收購補貼的2017年5月13日至2017年10月4日的周數據和有大豆收購補貼的2015年10月13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日數據的大連商品交易所主力合約的收盤價格數據作為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計區間,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2月25日的大連商品交易主要現金流動的收盤價格的日數據作為套期保值效果的檢驗區間。
(3)黑龍江省大豆補貼。為了便于計算,假設企業加工的大豆全部是收購補貼大豆和加工的大豆全部是非補貼大豆兩種極端情況,收購大豆補貼的數額s選取的數額是第一次補貼的每噸210元,第二次補貼的每噸160元和兩次都獲得補貼的每噸370元,以及沒有獲得任意一次補貼的0元。
(4)企業購進大豆的陸運費用。在這里將這一項運費選取一個均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的統一定價:
車皮價格 = 收購價格 + 0.04元/公斤 (2-1)
這里相當于每噸大豆為45元,可是對于大豆企業而言,不同的企業在運輸手段上的不同,以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運輸損耗是實際存在的。但是不同的企業距離大豆產區的實際距離差異較大,如果用一個均值并不能完全替代收購大豆的運輸成本,為了更加接近企業的實際情況,在這里我們通過調研選取了不同的企業進行了分析,分別發現運費比例為5%,10%,15%,20%,根據黑龍江省作為大豆的主要產區,以及鐵路交通與東北平原的情況,在這里我們認為運費選取平均數值為41元。
3套期保值效果的分析
(1)用沒有實施大豆補貼政策期間的數據估計出的套保比在估計區間進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為正值,但是套期保值效果不明顯;用實施大豆補貼政策期間的數據估計出的套保比在估計區間進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為負值,說明套期保值期貨市場會出現虧損。
(2)用估計出來的套保比在檢驗區間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全部為負數,說明企業如果用這一期間估計出的套保比在檢驗區間進行套期保值交易規避風險的能力很差。因此,從套期保值效果結果的對比可以得到單純地應用傳統模型對套期保值比率進行估計是不合理的,企業需要依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理的套期保值比率進行套期保值交易。
本文從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套期保值交易角度出發,在考慮了大豆收購補貼和大豆運輸費用兩個因素的基礎上對原有的套期保值回歸模型進行改進。因此本文對基于現貨成本差異套期保值比率估計模型的變量進行設定,構建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套期保值實務模型。運輸費用是一個客觀實際存在的影響現貨成本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王駿, 張宗成.中國有色金屬期貨套期保值績效的實證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2(01):46-51.
[2] Gallagher,R.Risk management is a new word cost control[J].Harvard BusinessReview,2017,23(03):34-36.
[3] 許文祥.瀘銅期貨的套期保值研究[J].上海:時代金融,2015(03):78-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