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晶
摘 要: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是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形式,是延伸圖書館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基本方向。本文以長春市寬城區為例,簡要陳述了區級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模式、遇到的問題,并對區級圖書館總分館的建設進行了思考,為區級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提供了可嘗試的經驗和建設模式。
關鍵詞:城區公共圖書館 總分館制 實踐模式 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02
《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一條中明確指出:“要建立以縣級公共圖書館為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圖書室等為分館或者基層服務點的總分館制,完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和配送體系,實現通借通還,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總分館制的開展,可以提高現有公共文化設施和圖書資源利用率,實現“通借通還”和資源與信息共享的可持續發展,能使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服務。因此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是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形式,是延伸圖書館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基本方向。
長春市寬城區目前管轄面積166.95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9.3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89606人,管轄10個街道1個鎮,共有有58個社區和19個村,為長春市的老城區。寬城區圖書館自1993年在轄區建立首個分館以來,就無意識的逐年開展此項工作,目前已累計建立圖書分館46個,遍布轄區內街道、鄉鎮、社區、部隊、學校等。2011年開始總分館的構想及實施,目前已將所建分館納入總分館制的框架管理體系,并逐步進行了梳理、實施及完善,以期在逐步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的完善及全面覆蓋的要求。
一、目前總分館制已取得的成績
1.11-14年,總分館模式雛形形成階段
我區于2011年開始籌建和規劃實施總分館制,制定了相關的制度、相關的管理條例、總館和分館相關的責任和義務。11年至14年,通過“納、改、建”等方式,將街道圖書館納入到區圖書館統一管理、改造升級已有的社區圖書館,在區委和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各級圖書室積極爭取政策、爭取項目,以項目爭取投入,帶動了我區基層圖書事業的發展。
創立成功示范點并推廣。隨著我市創建文明示范區的啟動,我區首個街道街道綜合文化站示范點正式成立,區政府、區文化局、興業街道共同投入經費,配備報刊10種以及書架、閱覽桌椅、掃碼槍等設備,區圖書館為該分館首批提供圖書2000余冊,隨后,又相繼在該街道的兩個社區建立了圖書室,我館又為這兩家圖書室提供了2000余冊圖書。隨后又相繼在兩個具備條件的街道建立了300平的分館,區館為這兩家分館提供圖書4000余冊。
多次對基層分館進行業務培訓。總館每年都對分館實行業務培訓,內容包括圖書館基本知識、業務技能、相關報表、活動策劃及開展、網上操作技能、閱讀推廣等等。通過培訓,使總分館達到統一標準、統一規范,便于系統的運行和管理。
至14年底,已初步構建了以市、區級圖書館為中心,以街道分館為骨干,以社區圖書室和流動圖書點為基礎,以企業、學校、部隊等行業系統圖書館聯合加盟為補充,覆蓋全區、城鄉一體、功能完善、資源共享、管理規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率先在全市實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擴大了公共圖書服務的輻射面,滿足了市民就近讀書的需求,實現了文化資源的社會共享。11年至14年在我區新建基層分館網點13個,為基層配書2萬余冊。至14年底,社區基層分館覆蓋率達20%。
2.總分館制穩步推行階段
14年至17年,總結經驗、完善制度和宣傳推廣,進一步延伸,穩步推行我區總分館建設。2017年底,共建基層分館46個,遍布全區街道、社區、鄉村、學校、部隊、企業,促進了文化資源跨領域、跨行業共享,有利于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總分館建設。
穩步推進我區的總分館進程。這幾年,總分館建設取得了更大的成績,新建基層分館9個,全部實現手工通借通還,其中有2家可實現網上通借通還。在總分館建設過程中,我們從分館中選取了2家設施、藏書、活動、服務等各方面工作開展良好的分館作為試點,成功后在全區推行。在運行的過程中,不斷修正符合基層服務的方式方法并加以完善,使總館+分館+社區網點的服務模式逐步成熟,并由此點推廣帶動全區分館的發展建設,實現以點帶面的良好推進格局,總分館間可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享、服務共享。
全區基層分館藏書量和配備都有所增加。2011年底,全區基層藏書28102冊,到17年底全區基層藏書已達75871冊,市文廣新局和市圖書館也非常支持我區的基層圖書室建設,市圖書館先后為我區5家分館配備圖書,17年又為我3家社區分館各配備新購圖書1000冊,并為我區3家標準圖書室配備了自助借還機、館員服務臺、OPAC查詢機、掃碼槍和身份證識別器等。
切合實際發展開創了新型專題分館項目。為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我們又開創了一種新的專題服務項目,在我區選取了四個服務點,創辦了黨史圖書室。此分館模式為全市首創,曾被省內多家媒體和中國文化報報導。
除開展分館建設和推進外,積極在基層開展閱讀推廣和基層活動的開展,把我館開展的成功品牌活動和成功閱讀推廣案例推進到基層,開展方志進社區活動。
二、未來幾年總分館工作的設想
到2020年,在全區建立起上下聯通、服務優質、有效覆蓋的圖書館總分館制,廣大基層群眾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更加豐富,途徑更加便捷,質量顯著提升,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在政府的支持下,初步實現部分館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擴大網上通借通還的網點,真正實現全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統一規劃、經費統一安排、人員統籌管理、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圖書通借通還等。
實現全區公共圖書館數量穩步增加,提升總分館覆蓋率,并新建社區閱讀中心和流動服務點,至“十三五”期末,全區公共圖書館達60家。采取“訂單”服務方式,實現供需有效對接。充分發揮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利用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和資源,打造本區域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充分利用流動服務點、流動圖書車等設施和手段,廣泛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覆蓋。全區基層網點實現讀者活動聯動開展、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數字化和一體化。
發展創新模式,與企業、商業綜合體、咖啡館、茶室等進行合作,開辦閱讀空間,繼續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學校、部隊、企業的圖書室、職工書屋等成為基層服務點,并將其納入到全區總分館體系中,并與城區圖書館通借通還,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滿足更多市民的閱讀需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養老體制的健全,公共圖書館應將服務觸角延伸到養老院等相關養老服務機構,未來三年擬在我區選取一到兩家養老機構開設網點,以滿足老年人的閱讀需求。
此外區圖書館要強化上門服務意識,對街道、社區、及相關閱讀點的環境布局、圖書配置、網上操作、活動策劃等及時跟進指導,深入調研,及時了解閱讀動態、定期為相關人員提供業務輔導、培訓及閱讀推廣指導,全面推動總分館體系的良性運作。發揮總館對分館的業務指導、帶動功能,有效促進街道分館和基層服務點的服務提升和良性運轉。
三、目前總分館建設模式實施存在難點,如何將所建總分館模式持續推進并穩步運行下去
圖書館總分館制度的推行,有助于促進基層圖書館和圖書室的進一步發展,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從我館幾年來的探索實踐看,目前我區總分館的框架已搭建并在一步步推行,圖書館可以實施自身的職業行為,對分館可以進行場館布局、圖書采購、活動開展、人員培訓等相關業務進行指導。但是,全面實現網點的合理布局、資源的優化配置、人財物的統籌協調、就需要統一的規劃和配置,以保證總分館制的有效實施、高效運行和持續發展。因此,總分館建設從規劃布局、建設標準到政策保障都需要各級政府加強統籌,要打破一級政府建設一個圖書館的現行體制,需要多級政府共同來建設一個圖書館服務體系,需要多級政府的投入并集中管理。
目前,我區的總分館模式構建基本是圖書館在實施規劃,各基層網點圖書多為圖書館配備。進一步完善各分館及相關配備設施就需要政府來主導,統一組織、經費統籌、統一分配,需要各級政府的聯動效應,統一規劃并分步實施。
完善設施網絡,是實施總分館制必要的基礎設施條件。總館及分館需統一使用INTERLIB管理系統,且對帶寬及網速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網點不具備上網條件,這是實行網上通借通還的必備條件。
完善的總分館間應實現“三統”“三通”,即實現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通卡、通借、通還,要實現“三統”、“三通”就需要經費的保障和統一調配,需要建立經費統籌機制,出臺相關的經費管理辦法,設立總分館專項資金,統籌利用有關資金渠道,按照規劃目標統一采購、統一調配資源,在區圖書館建立聯合編目和配送中心,實現文獻統一編目,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這樣可以避免機構的重復設置和人員的重復勞動,提高辦館效益。
建立健全考評機制是保證總分館制良性運行的重要保障。總分館的良性運轉,需要建立并實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考核評估制度,統一服務內容,統一管理體系、制定機構運行管理、績效考核等規范化管理條例,并將考評結果與相關單位預算安排、收入分配和單位考評得分掛鉤。同時,認真接受社會監督,及時公布總分館體系建設進展情況,形成政府、社會、群眾共同參與的監督管理機制。
結語
總分館的實施非圖書館一家之力,需各級政府統一規劃和支持。隨著《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圖書館法》的出臺,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信我國圖書館的總分館制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