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娟
摘 要:2007年,為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八個部委聯合發文,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十年來,農家書屋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為推進農村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筆者結合所在地區農家書屋現狀,對當前農家書屋建設與管理情況進行一點思索和探討。
關鍵詞:農家書屋 建設 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01
筆者所在地區為吉林省集安市,近年來,該地區在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中取得了較好成果,本論文旨在通過對本地區農家書屋建設與管理當前現狀進行調查和研究,對農家書屋的建設和管理提出合理優化建議,為未來農家書屋高效使用提供行之有效的參考。
一、集安市農家書屋工程現狀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幅員面積3217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F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個鄉鎮、4個街道,127個行政村。總人口23.6萬人,農村人口14.5萬人,有漢、朝鮮、滿、回等18個民族。近年來,在吉林省新聞出版局、通化市文廣新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農家書屋建設已經覆蓋集安市127個行政村,每個農家書屋配備圖書1521冊,光碟336本,報刊20種以上,桌椅到6套以上,書柜、報刊架5個以上。完全達到了農家建設標準。每年每個農家書屋投入圖書更新資金2000元,更新圖書80——100種。目前本地區農家書屋建設管理情況如下:
1.農家書屋管理人員資質情況
集安市127個行政村農家書屋已經實現全覆蓋,目前,各村的農家書屋基本上都設在村委會,按照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模式進行管理。由于資金不足,書屋專職管理人員不多,大多數管理人員都是村干部兼任,村委會主任、婦聯主任甚至村委書記都可以兼任農家書屋管理員。這些同志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中央、省、市、地區、鎮各級政策最后落到村里,都要由這些同志具體去落實,應該說工作壓力是非常大的,在完成平時各項工作之余還要管理農家書屋,精力有限不說,更是給圖書管理帶來了許多不便。由于他們管理書屋沒有薪資酬勞,在借閱過程中又沒有建立借閱押金制度,擔心農民借書后不還致使圖書遺失,加上農忙期間書屋幾乎無法正常開放,農民借書、看書都很不便利,使農家書屋的作用沒能得到更大的發揮,使書屋存在各種不良現象,比如村民有來借閱的,有時來到農家書屋看到的,不是鎖著門,就是沒有人在。需要電話聯系,再進行登記、借閱,非常不便。
此外,由于兼職的農家書屋管理員幾乎從未從事或很少接受過圖書館專業培訓,對圖書文獻的管理經驗非常匱乏,因此,農家書屋管理很不規范,加上管理人員在專業性、穩定性和農村管理觀念的隨意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多欠缺,為民服務的意識比較淡薄,因此農家書屋讀者少、圖書利用率低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2.管理和借閱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夠
農家書屋圖書借閱中目前仍然存在管理和借閱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格的現象。農家書屋設立的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農民有書讀,在閱讀中受益。所以,不僅農家書屋管理員要有高度責任心,更要完善管理和借閱制度并執行到位。目前本地區部分農家書屋管理和借閱制度不夠嚴謹,或者有的書屋有完善的借閱和管理制度,但是卻沒有嚴格按照制度執行。遇到有借閱圖書的,書屋管理員有時在外工作,電話里就完成了借閱,并沒有及時進行登記借閱,或者借閱人還書的時候未及時登記歸還,造成最后借閱數和登記數對不上,或者庫存數量與歸還數量對不上。因此,管理和借閱制度需要繼續完善,同時,也要嚴格執行制度。
3.圖書更新不及時,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
農家書屋的圖書雖然每年得到上級的扶持,每年能更新百余冊,但是對于村民來說,這個數量遠遠不夠,村里有上學的孩子,也有寒暑期回家的大、中學生,他們也是農家書屋重要的閱讀對象組成部分。由于圖書更新較慢,大部分的書基本上都讀完了,但農民對書仍然有“不夠讀、讀不夠”的感覺。
二、農家書屋持續發展的經驗和思考
農家書屋是國家出臺的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工程,如何解決農家書屋面對的困難和問題,對此,集安市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重視農家書屋的發展,制定有力的措施。自從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實施以來,當地市政府結合實施“文化塑市”發展戰略,將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納入市政府的重要議事議程,統籌到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去貫徹落實,并于年末與新農村建設情況一并檢查驗收,嚴格兌現獎懲機制。同時層層明確職責,定期督查農家書屋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情況,并以督查通報的形式督促該項工程的建設實施,在建設過程中,努力夯實建設基礎,以鄉鎮為單位,根據配送光碟、書籍、報刊的數量,統一訂做書柜。每個農家書屋都安排一名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責任心強的圖書管理員負責日常工作的開展。
二是多措并舉,保證政策落地。為配合農家書屋工作開展,該地區組織了當地文化館、朝鮮族文化館、主管局、圖書館負責人和業務人員全部投入到農家書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并組織專人對申報建設農家書屋的村委會和農民家,按標準逐戶進行檢查,丈量農家書屋建設面積,檢查書報刊架、書柜、桌椅板凳的配備情況,審核農家書屋管理者的身份、學歷、職業情況。為規范農家書屋建設和管理,還為每個農家書屋統一制定《圖書管理員崗位職責》、《農家書屋管理制度》、《圖書借閱制度》,盡最大努力使每一個農家書屋基礎設施建設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和實用化。
三是強化管理,發揮農家書屋應有作用。當地采取了以農家書屋管理員為主,以文化館、文化站、村文化室三級文化管理網絡為輔的管理模式管理農家書屋,要求圖書報刊入屋及時登記造冊,整理上架,讀者借閱要填寫借閱登記簿,留聯系方式,過期不還要及時催促。要求書屋管理人員在農閑季節和節假日陰雨天要及時開屋接納讀者,嚴禁圖書高擱、鐵將軍把門。使農家書屋真正成為農民的良師益友。
四是采取多種渠道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當地聯合團市委、廣電局、教育局組織開展農家書屋圖書閱讀電視大獎賽,農家書屋讀書比賽、“集安最美,因為有你”讀書活動。還利用寒暑假向農村中小學生定時開放農家書屋,以此豐富農村學生的寒暑假文化生活。
農家書屋是國家出臺的惠民政策,必須要合理統籌規劃,以使這項政策真正做到利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