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越
摘 要:在電子書日益普及的大潮流下,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也在逐步引進電子書刊進行借閱服務,此舉對外便于文化傳播、對內便于收藏整理,因此極大地促進了圖書館業的進步和發展,但同時也對業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對圖書館電子書刊服務存在的意義及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為將來的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及方向,以期圖書館電子書刊工作能夠持續良性發展。
關鍵詞:電子書刊 圖書館 意義及趨勢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01
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空前提高,大眾對于獲取信息的方式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載體,電子書刊因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日益普及。圖書館作為搜集、整理圖書文化資料的公共文化機構,勢必要緊跟這一時代步伐以謀求進一步發展。傳統的圖書借閱方式雖重要且暫時不可替代,卻無法完全滿足讀者的進一步需求。這時,將電子書納入日常的借閱體系,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一、圖書館電子書刊的意義
書刊借閱工作是整個圖書館業務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將紙質書刊轉換為電子書刊,向讀者提供多種借閱選擇,這一服務的改進不僅令讀者受益,也令作為服務主體的圖書館受益。以下分三點闡述:
1.借閱率顯著增長
隨著我國手機、筆記本電腦、Pad等隨身電子設備的普及程度日漸提高,電子書逐漸成為了重要的閱讀載體。據資料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子書市場,2009年中國電子書閱讀器出貨量達392萬臺,而接下來的2010年上半年出貨量又占全球總量超兩成,僅次于美國。電子書閱讀比例越來越高,以高校學生、科技人員以及少年兒童等有較強閱讀需求并能較快接受新鮮事物的人群為主。所以,當電子書刊業務被引入圖書館閱讀體系中,閱讀機會成倍增加,讀者能夠以自己熟悉的便捷方式獲取需要的信息,這一部分潛在閱讀主體的需求被滿足,借閱頻次、范圍都被大大拓展,借閱率顯著增長。這一舉措契合了讀者需求,充分發揮了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所承擔的社會教育作用,利于知識傳播和全面提升民眾的文化素養,是圖書館服務大眾的良好平臺。
2.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紙質書刊轉換為電子書刊這一舉措全面提升了借閱工作的服務水平。相對于傳統的紙質書刊,電子書刊的內容搜索更加便捷、清晰、全面,還可以根據讀者的需要改變字體的大小、顏色、字型等以適應不同群體的特殊需求。且由于書刊通過數據的形式進行傳播儲存,一本電子書可以儲存大量的圖書資料,讀者只需一臺電腦或一本小小的電子書便可瀏覽各類信息,無需花費時間查找所需文獻;也可以一次性借閱到多本書刊,節省了耗費在借還過程中的時間和精力,極大地提高了借閱效率。因此引入電子書刊業務是圖書館服務水平的飛躍。
3.管理效率的提高
電子書刊業務的應用也促進了圖書館管理效率的提高。
紙質書刊的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同類型的書刊尺寸、紙質不同,需要區分平裝、精裝、套裝等,即使同一本書因版次不同尺寸也有可能變動,因此存放展示以供借閱需要較為復雜的標準化工序。從分類、排序、上架到借閱、歸架、剔舊直至后期的維護處理、保存,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相比于紙質書刊的復雜管理流程,電子書刊無需進行這一系列工作環節,只需購進資源后進行授權即可投入借閱,所有工作只在計算機上便可全部完成,也甚少出現損壞、丟失等需后期處理的問題,因此對提升圖書館的管理效率有很大的幫助。電子書刊制作完成后,也可以直接同步到互聯網中,讀者在第一時間即可下載,這種信息獲取的方便性、快捷性和高效性,亦是傳統紙質書刊借閱難以匹敵的。
另一方面,紙質書刊需要占據很大的館舍空間來存放,相應的藏書規模對館舍的條件要求也相應較高。對很多規模較小的圖書館來說,這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但電子書刊不同,它的本質屬于電子產品,本身體積較傳統書籍就很小,而其強大的儲存能力可以實現一本書的空間儲存大量的圖書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保存書籍所需要的空間,可以使圖書館大大增加文獻保存的數量和質量,同時降低了館舍要求,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快速豐富自己的館藏資源,更好地服務讀者。
4.環保意義
紙質書籍大都需要紙張和油墨進行印制,完成之后經過長途運輸才能進入流通環節以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大眾閱讀,國民對讀書的興趣與需求與日俱增,2014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4.8萬種,較2013年增長了0.9%。圖書出版量的增加意味著大量的資源消耗,同時運輸對環境的影響也很大,綜合來看,這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嚴重的損耗與破壞。電子書刊脫離了紙和墨的制約,只需借助電子技術即可達到傳播目的,無需耗費紙張和油墨,因其傳輸的便利性更無需運輸這一環節,這些特性對于環境保護意義重大。同時,電子書刊資源購進價格低廉,大大降低了書籍成本,這一點無論對于依靠國家財政運行的圖書館還是對于普通讀者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圖書館電子書刊發展的未來趨勢
1.電子書技術的完善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切新興事物都在以極快的速度發展更新。以電子書為例,雖然現在的電子書已經非常方便攜帶,但主要還是以黑白、靜態、硬性設備的面目呈現在人們面前。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電子書的體積和重量會不斷減輕。據報道,電子書的“體重”將會降到500克以下,厚度也會降到l厘米以下,不僅更加小巧輕便,還有望發展成為彩色、動態、柔性可折疊的設備。此外電子書海量信息儲存這一核心功還將顯著加強,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一兩本電子書就可囊括整個圖書館的文獻資料。這些新特性除了功能強大更有吸引力之外,因其在外觀上將更加接近傳統紙質書刊,會更加迎合讀者的閱讀心理,引起閱讀興趣。同時,電子書互聯網功能的開發使得它的核心功能更加完善,讀者可以隨時下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隨時閱讀。因此,電子書在技術方面會更趨于便利,更符合讀者的要求。
2.圖書館電子書刊服務的發展方向
電子書的可讀性高,不僅在于海量資源,還在于其信息傳播能力。豐富的資源和互聯網功能的便利性對于圖書館行業來說是一種挑戰。1995年,北京圖書館建立了第一個電子閱覽室,當時只有20臺微機供讀者使用,這是我國圖書館行業邁向電子化的標志。其后的2007年文化部開展了文化共享工程創建工作,圖書館突破了紙質載體的局限,依托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了信息資源儲存和傳遞的自由。此舉以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為終端面向大眾,擴大了圖書館的影響面,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這就是圖書館行業面對危機的應變與成功探索。自此時起各級圖書館紛紛展開了電子資源的制作與整合工作,電子書刊業務也相應地展開了。但早期的服務內容匱乏、形式簡單,隨著電子閱讀需求的增加,電子書刊業務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現在的電子書刊業務出現了依托新技術、新設備而推出的新模式,比如手機圖書館、電子書閱讀器外借、甚至利用網絡電視在家中點播圖書館資源等新的借閱形式。目前全國開通手機服務的圖書館正在增加且分布廣泛,不單北京、上海、重慶等發達地區,連內蒙古圖書館這一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也開展了手機借閱服務;而上海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大館更是推出了電子閱讀器外借服務,為讀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今后隨著技術的發展,會有更多的創新服務模式被推出,以推動行業的前行。
電子書刊業務作為一種正在探索中的服務模式,在當前的發展時期內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數據資源是以電腦、網絡為平臺,不同廠家的外部設施常常導致數據傳輸不暢、信息不對等或不匹配,影響了電子書的使用效率。下一步各圖書館已經著手解決這一問題,期待未來圖書館能夠協調各廠家與圖書館及讀者用戶終端的數據一致性,以保證電子書的自由傳輸。
此外電子書不按分類法劃分,系統性、知識性不強,難以快速查找;電子期刊內容陳舊單一,缺乏與讀者需求的對接,也是一個突出問題。對此,圖書館也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對電子資源庫進行分類。將來,圖書館電子書刊將會按照各層次人群的閱讀需求豐富自身的資源,并將數據細分并進行專業化整合,讀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挑選相應的版塊進行瀏覽檢索。電子書刊服務也將更加專業化。
三、結語
圖書館引入電子書刊服務意義重大,不僅便利讀者、服務讀者,更推動了圖書館行業的深入發展,電子書刊服務發展的趨勢也表明今后這將成為圖書館業務的重點。新的技術帶來新的機遇,圖書館行業如果能抓住這個機遇,用好新設備、創新服務,一定能在新的時代里為讀者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秋莉娜.探討圖書館電子書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5):193-193.
[2]嚴玲艷,傅文奇.國外學術電子書發展趨勢及高校圖書館策略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7,2(3):34-39.
[3]李禎.淺析電子書的發展趨勢及對圖書館的影響[J].商,2015,12(24):215-215.
[4]汪慶,阮學平.國外科技類電子圖書的發展態勢及其啟示[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6,4(3):48-53.
[5]徐樾.談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未來發展趨勢及其在高校圖書館中的互補利用[J].才智,2017,20(27):30-31.
[6]王毅、張永剛.電子書多元化服務的探索[J].中國科學與技術大觀,2017,30(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