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嬌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材中,有一套由淺入深,讓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柯爾文手勢”。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柯爾文手勢直觀地表示出音階各音的相對高度,指導學生邊觀察手勢邊模唱,比較容易掌握音準。應用柯爾文手勢有效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當學生能把握好音準,他們就會充滿自信地、大膽生動地歌唱。
關鍵詞:柯爾文手勢 音高概念 音準
中圖分類號:G6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問題:學生在音樂伴奏下,歌曲演唱得還不錯。但是,離開了音樂伴奏,讓學生清唱歌曲時,你會發現,學生的歌唱跑調太遠了,讓聽者難受極了。這樣的歌聲既打動不了聽眾也感動不了學生自己。究其原因,應該是老師平時對學生的音準訓練太少了,學生沒有從小在腦海中建立準確的音高概念。
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材中,有一套由淺入深,讓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柯爾文手勢”。 在英國,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證明這些手勢很有效果。之后,匈牙利的教師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細小的改動,以更加明確地表示出音與音之間的距離,這些手勢使兒童更直觀地感受到音符的高低位置。[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柯爾文手勢直觀地表示出音階各音的相對高度,指導學生邊觀察手勢邊模唱,學生比較容易掌握音準。
一、柯爾文手勢在音階練習中的應用
花城版小學音樂教材里,從一年級就正式開始讓學生學習帶唱名的音高,教材由淺入深,分步進行,通過應用柯爾文手勢輔助的方法,讓學生能聽辨出音階各個音的高低,并能唱出他們的唱名。通過一些簡單的短曲,如:《布谷叫,春天到》《3(mi)、5(sol)短曲》《左手和右手》《敲音條》《五聲歌》《七聲音階》《音階歌》等,加強了學生對音階各音的熟悉,把音階的音高和唱名都記在腦海里,存入了小音庫中。
例如:在教學“3、5”兩個音的實踐中,我通過談話引入歌曲的學習后,引導學生觀察找出這首歌是由“3、5”兩個音符朋友組成的。然后由我用柯爾文手勢給學生做“3、5”不同手勢的展示,讓學生觀察這兩個音在身體的哪個位置,模仿老師邊打著柯爾文手勢邊模唱兩個音的音高。學生熟悉后,通過游戲讓學生復習和鞏固這兩個音。比如:老師用琴彈奏“3”這個音,學生坐著打手勢唱出“3”的音名;老師彈奏“5”這個音,學生起立打手勢唱出“5”的音名。通過幾個學期教學,在老師由淺入深、逐步加強的訓練中,學生已經把首調音階的七個音學會了。這時我們還可以對學生這樣的音階訓練,如:在上行音階1234567i與下行音階i7654321發聲練習后,我們可以練習讓學生在音階中括號里的音不唱出聲音,心里默唱,如:12(3)4567i或i7(6)54321。學生適應后,可以多加幾個音默唱的練習,如:1(2)3(4)56(7)i或i7(6)(5)4(3)21等。這種類型的訓練,可以很好地訓練了學生對音階音準的掌握,也為視唱歌曲旋律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對音階的內心聽覺的能力,需要我們平時重復多練,每節課都拿出一部分時間來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既熟能生巧又不會厭倦。
二、柯爾文手勢在視唱練耳中的應用
音樂是訴諸于聽覺的藝術,聽覺感知是欣賞音樂的必要途徑。美國著名現代音樂家愛倫科普蘭說過:“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2]培養小學生敏銳的聽覺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歌唱音準。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和視唱練耳的訓練。例如:我們在新歌學習的開始一般都是讓學生欣賞歌曲范唱,但是有些學生一聽歌曲就跟著唱,這樣子,既不能好好感受歌曲情緒,了解歌曲旋律,又唱不準歌曲的音,還會影響了其他同學的欣賞。因為先入為主,如果學生跟唱又唱不準,一旦發生音準問題就很難糾正了。因此,老師們必須要制止這種現象的出現。在學唱新歌時,我們要求學生初聽歌曲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歌曲的情緒、速度、力度、旋律等音樂要素方面有個初步的了解,這是學生對歌曲音準把握的最關鍵點。所以,我們每一次初聽歌曲時,都要要求學生仔細聆聽不要唱,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聽覺上。在學唱歌曲時,我們要要求學生注意聆聽歌曲,輕聲哼唱,聲音向范唱靠攏。如果遇到歌曲旋律音域較寬,音程跨度較大,學生會比較難以掌握音準。老師就要應用到柯爾文手勢輔助,用手勢提醒學生音的位置,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視唱練耳是音樂課的必修技能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把它與發聲練習一起進行訓練。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音階上行與下行的發聲練習后,老師用琴分別彈奏一些音符的組合:1 3 5 -、3 5 1-、1 5 3-、5 3 1-、5 1 3-、3 1 5-……讓學生仔細聽辨音的高低,邊打手勢邊唱出這些音的音名。先由簡單的開始練習,等學生逐漸熟悉并輕松掌握后,可以嘗試復雜一點的:1 3 5 6、1 6 3 5、6 5 1 3、5 3 1 6、6 3 5 1、6 1 5 3……帶領學生長期進行這樣的視唱練耳訓練之后,學生的聽音能力會逐步加強,有利于學生對歌曲音準的掌握。
三、柯爾文手勢在清唱歌曲中的應用
在學會歌曲后,讓學生離開音樂伴奏清唱歌曲,是最能反饋學生對歌曲音準的掌握程度的。有些音準比較好的學生唱得很好,但有些學生唱著唱著就完全跑調了。這時候,老師可以應用柯爾文手勢,在學生唱得不準的地方,提醒學生音高的位置,并且示范演唱,學生看著老師的手勢,模仿著老師演唱的音高,嘗試幾遍后,就很容易把歌曲的音準唱到位了。
在新課改的引領下,柯爾文手勢在表達中把所唱的音的高低關系體現出來,挖掘了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了學生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學生本身就是一幅藝術作品。在音樂課堂中應用柯爾文手勢,讓我們的“小小音樂家”都成長起來,展示自己獨特的歌喉,走進美妙的音樂世界!
參考文獻
[1]洛伊斯.喬克西.柯達伊教學法1[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10(11)
[2]黃燕茹.淺析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聆聽[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