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影儀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在教育方面也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特別是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德育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班主任在教學的過程中快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這是小學班主任的責任。本文就小學高年級班主任育人方面,為什么實行激勵策略、制定相應的激勵策略等進行分析,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育人 激勵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一、在小學高年級為什么要實行激勵策略
1.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為了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新形勢的課堂改革中,使班主任更加迅速地引領學生適應新的模式,班主任就會采用激勵策略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在激勵策略實施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問題阻礙,例如:(1)教育中沒有明確的目標。(2)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程度不一樣。(3)激勵項目狹隘,缺少激勵物品。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靈活地使用激勵策略可以較好地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對學習的積極性。
2.鍛煉學生的實踐經驗
班主任在育人教育的過程中,一般都比較死板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很少有學生向老師提問問題,導致學生一知半解,處于比較被動的情況,無法真正理解什么是德育。哪怕他們在學校、在老師面前做得很好,但是在社會上就不明白真正的德育教育了。還有,老師也沒有長時間地和學生交流,更沒能做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學生只是大致了解什么是德育,卻無法具體實現這個教育在生活中的體現,類似紙上談兵一般。所以老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與學生溝通,在學生進步的時候,問清學生喜歡什么,并實行相應的獎勵。
3.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一般比較注重學習成績,因為再過不久就要考初中了,家長和老師都在不斷強調學習成績,從而忽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在班級里班主任沒能組織學生進行德育組織的建立,在學校也沒有針對德育工作的進度建立的激勵制度。但是相對于學習來說,個人的修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會死讀書的人,不一定就可以很好地為社會做貢獻。所以我們應該將德育教育與學習成績看得同等重要,這樣學生才能更加全面地發展。
二、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實施激勵策略的措施分析
1.因人而異的措施
想要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就要提出一系列的獎勵以及經常給學生講一些有助于心靈成長的故事,讓學生人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給學生一個前進的目標,這樣才能更加積極地學習。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進行激勵策略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小就養成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非常優秀的道德品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班主任應該更加明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不一樣,也不能一概而論。制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目標,這個工作相對來說比較龐大,老師可以在班級里挑選比較好的道德楷模輔助你完成這項工作。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所要學習的大目標,將大的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的目標,每一次完成一個目標都有相應的獎勵。
例如:在學生完成目標的同時,在班級里當眾夸獎這位同學,并且獎勵學生一個小小的記事本,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相對來說就要放松一下目標,減少學習的難度。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一天就可以學習1-2頁的內容,但是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就可以給他們制定3-4頁的目標,讓成績差的學生和成績好的學生座在一起,同齡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溝通交流,一起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全班學生都完成目標的情況下,班主任帶領大家出去游玩一次,緩解一下學習的緊張氛圍,也增強全班同學的凝聚力。
2.建立獎勵制度
古人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不單單是應付一下工作,更應該從小抓起,養成良好的習慣,誠信待人,學會感恩,為社會做貢獻。在學生完成老師制定的目標之后,進行獎勵,并且對這些獎勵制度的實施進行記錄,在學期結束的時候選出班級里的道德模范。
例如:在母親節的時候,要求學生為自己的母親寫一封感謝信,感謝父母的諄諄教導,并且為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德育教育不僅是老師的責任,還是父母的責任,班主任應該與家長相結合,讓班主任為學生制定在家的學習任務,家長負責監督,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努力。例如:家長和孩子外出的時候,當看到孩子不隨地亂扔垃圾,不亂闖馬路,就要適當地表揚孩子,獎勵孩子,并且相應地教育孩子其他可以為創建美好社會應該做的事情,實現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目的。
3.建立激勵組織
小學生的自理能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差的,如果沒有正確的引領,學生就無法正確地感知德育的重要性,這就需要學校與班主任的引導了。在班級里建立激勵組織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捷徑,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公益活動,讓老師和學生一起提高綜合的素質,學校應該積極地組織這些公益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做到全方位發展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例如:不定時地組織班級學生到路上撿起路人亂扔的垃圾,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班級自發地進行獎勵。獎勵的物品可以是學生從自己家里帶來的心愛的物品,也可以是一本有益的圖書。又如學校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去給一些孤寡老人帶來歡樂,并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是事情,發現在活動中表現好的學生及時進行獎勵;在每周一升國旗的時候,表彰這些同學,并讓這些同學進行國旗下的演講,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是非常光榮的事情。又或者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將學生這學期做的公益活動以及獲得的獎賞當眾進行表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去做這些事情,變成主動去完成有利于自身修養的事情。
綜上所述,在育人過程中采用激勵策略就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將心理學運用到教育中來,使班主任將育人工作開展得既快又有效,培養學生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一切從實際出發,培養高素質人才,在未來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董新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 神州, 2017(14):165-165.
[2]趙立曼.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 教育, 2016(7):0019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