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常態,僅僅依賴課本中的文本是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有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和興趣,語文的學習就可以成為習慣,生長在他的血脈里。
關鍵詞:民俗文化 仿寫 家國意識 口語表達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本次部編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歷時四年,所選篇目都是精品經典,蘊含著,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核心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八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力圖構建語文的綜合實踐體系,貫徹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機滲透核心價值觀,使其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在這里我就幾點粗淺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一、閱讀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點。各單元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人文主題力求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如,第一單元的四篇課文主要是考慮它們所具有的“民俗文化“的元素。“民俗”是一個很貼近生活的話題,所謂“一方水士養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土地上的人們就會有當地“民俗”的文化積淀,課堂上,師生談“社火”,講“花兒”,聊“六月六”,進而展示本民族的風俗,飲食到服飾。比對“方言”和普通話的不同……
民俗,在學生一次次的探尋過程中,增進了親人間的感情,民族間的了解。打開課本,讀“民俗”,開拓視野,解讀歷史,更是體會了那種諄樸,那種熱愛,對家鄉對祖國情感的體會。
教學中 應努力讓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協調統一。例如,開《社戲》一文時,從語文要素入手,部析課文行文的結構,找出寫社戲的部分,再做兩頭的拓展結構自然清晰。此環節重申了解題的重要性,又訓練了學生閱讀能力。然后結合結尾部分提問:作者為什么說“再也沒有那夜似的好戲?將人文主題自然提升 ?!澳且顾频暮枚?,那夜似的好戲?!逼纷x的更是諄樸的人們,這份質樸中體況出來的是今天電子化信息化社會中人們已忘懷或難以理解的一份珍貴。呈給十三四歲的孩子們,解續一份品質的同時。如有一個靈魂能夠掩卷沉思,今天的語文教學就有了新的開啟。 本單元的文體多樣化,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各篇課文的特點,實施相應的策略:表達方式文學語言,理解課中的民俗意義和價值,增強對民俗文化的熱愛等。
二、寫作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及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其中改編式的寫作訓練中“和諧”,“友善”的融入會很自然?!皩W習仿寫”是由段到篇章,仿寫的內容可由寫作手法至結構行文等。魯迅作品,語言準確,含義豐富,情感自然。教學“夜航趙莊”中的景物描寫時,修辭、感官運用、表現手法都有值得解讀的地方。“仿寫”在這里自然生成,課堂上的練筆,練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理解,更是“自己”對生活的感觸。“乍暖還寒”的春天,景不同,情感的流露是相似的,和諧氛圍渾然自成。
好的作品是經得起推敲的,《社戲》中的“我們”和課堂上的學生年齡相仿,對事物的理解相仿。圍繞“童年”成篇,文章的結構、情感的表達仿寫,美好的童年記憶、“友善”的同學、老師一一登臺。
三、綜合性學習
中國人向來有天下意識,家國意識,家園情結。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人生與國家社會聯系在一起,形成人生與國家、人生與社會的共同性、一致性。語文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綜合性學習活動是最能實現學生實踐性的項目,新編教材強調學生自主活動,體驗。
“低碳生活”綜合實踐活動的展開中,學生自發牽頭,策劃活動形式,在班級中布置閱讀、搜集任務;在年級、學校和家庭中進行采訪和考察形式,收集各類信息,并在課堂上以手抄報、演講、朗誦、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展示。實踐活動中體會“社會”和“個人”之間的關系,讓“和諧”、“文明”、“法治”、“誠信”、“友善”之風刮進每一位學生的心田。家國意識唱響時,“愛國”的價值觀根植在跨世紀孩子的心靈。
四、口語實踐
能夠大聲準確地表達,是語文學習中的能力展現。本學期對讀的要求有所提高,演講是表情達意的一種形式。 課前演講前定下主題,全班統一準備,每節課前利用3至5分鐘時間讓學生展示,并讓全班同學對他們的表現進行點評,教師總結評說?!拔业膲粝搿?、“書香陪我行”等題目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認識能力,開闊視野,樹立正確價值觀。如,撰寫“我的夢想”時,學生們會從身邊的人、事考慮至社會安危,國家命運等,將個人的理想同國家、民族聯系在一起,升華價值取向,能真正談及理想,不物質,不低俗。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語言入手,感受形象,體驗情感,體會哲理?!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也許是一次領悟,也許是一次觸動,也許是一次感懷和深思,這點點滴滴,留于筆端才能真正清晰起來?!胺e累本”的運用是語文教學中的加油站,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內容,教育行為和教育態度,無一不是學生可以提筆的觸點,每一次的積累就是一次心緒的抒寫,真實而又純凈,價值觀的滲透潤無聲。整理積累本的過程就是一次自我評價和自我提高,反復修改的練筆和同學們相互交流中又是一次自我認識。從小聲說到大聲講,口語表達能力悄然提升。
五、名著導讀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常態,僅僅依賴課本中的文本是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有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和興趣,語文的學習就可以成為習慣,生長在他的血脈里。“讀”“寫”結合是學習語文的常態,閱讀課標指定的名著,并寫下心得,每一天的功夫力圖讓學生積累成習慣。投入學習的學生,對待他所做的事必定是執著的,“敬業”這一價值觀就會形成。
語文教學的實質是教學生做人,教師的日常教態和言行中蘊含著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諧”的教學秩序必定會造就成功的語文字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