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春平 張倩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我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老年人患病比率也在逐漸增長,而臨終病人往往會給家屬帶來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給家屬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本文將從老年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特征出發,簡要闡述如何應用臨終關懷方式降低患者家屬的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并對其作用及效果加以總結。
關鍵詞:臨終關懷 家屬心理特征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一、什么是臨終關懷?
1.臨終關懷的概念
臨終關懷是專注于在患者將要逝世前的幾個星期甚至是幾個月的時間里,減輕其疾病癥狀、延緩疾病發展的一種非治愈療法的醫療護理過程,其根本核心是幫助即將離開的人在舒適安寧的狀態下告別人間,因此,除此之外的其他方式的關懷僅僅停留在身體和生理方面,并輔助以醫院及家庭的適當護理及醫療,以減輕其疾病的癥狀;臨終關懷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給病人帶來痛苦的、或者無意義的治療,但要求醫務人員以良好的服務態度來緩解病人的癥狀。
2.臨終關懷的特點
較普通醫療而言,臨終關懷明顯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治療對象的不同,普通醫療的對象往往是身體疾病不太嚴重,經過治療得以康復的患者;而臨終關懷的對象則是難以治愈的臨終患者;二是對患者的照顧層面不同,前者主要針對其身體生理方面的治療,后者則不僅是對生理的治療,更注重的是對其心理的關懷,照顧更加全面。
二、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特征
1.早期的震驚與排斥
家屬在被醫生告知親人的身體健康難以恢復、讓其做好心理準備時,家屬首先表現為震驚,甚至是呆若木雞,而且往往難以接受現實,對此噩耗表現的極其排斥。
2.中期的悲傷與絕望
震驚與排斥之后,家屬終究要認清現實,他們渴望留住家人,懷念以前幸福健康的日子,而往往事與愿違,因此他們會對未來失去信心,感到迷茫和絕望,心中充滿了悲傷,與此同時會伴隨著對家人內疚,認為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好家人,應該對家人的身體健康負責。
3.后期的重組與恢復
經過不斷的認識,臨終患者家屬逐漸意識到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任何人都難以幸免,因此他們會開始學會克制自己,調整自己,盡可能使自己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三、為什么要通過臨終關懷降低老年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
患者家屬是第一時間知道患者病情的人群,同時,作為臨終患者的主要照顧者和與醫生交流溝通的主要橋梁,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情緒。
臨終患者作為家屬的應激源,當家屬了解到病人的病情無法挽回時,精神受到沉重的打擊,從而使家屬的應激水平明顯提高,由于臨終患者家屬的應激水平與其焦慮及抑郁等負性情緒呈正相關關系,故而會給臨終患者家屬的精神狀況和心理狀態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這不僅會給家屬本人帶來心理問題,還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如此造成嚴重的惡性循環過程。
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臨終患者的心理問題就必須在對臨終患者進行必要性的臨終關懷的同時對家屬做好思想工作主動關心引導家屬控制好感情,穩定病人情緒;臨終關懷讓患者感覺到舒適安逸的同時,降低了患者家屬的心理負擔,就不會使家屬的情緒再次影響到臨終患者的心情,使得其由惡性循環過程逐漸轉變為良性循環過程,由此可見 ,臨終關懷可以說是一種能夠有效降低老年臨終患者家屬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的方法。
四、如何通過臨終關懷降低老年臨終患者家屬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
臨終患者作為患者家屬的應激源,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影響著家屬的情緒。因此想要降低老年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就必須想要通過臨終關懷使患者盡可能的忘記煩惱和焦慮,感到舒適和愉悅,因此主要可以通過以下方面進行關懷。
1.制造溫馨的生活環境
環境對人的心情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生活環境能夠愉悅人的心情,因此應該為臨終患者制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室內應根據患者日常的喜好對房間進行一定的布置,使患者盡可能的放松心情,患者的心情得以緩解家屬的心情也就會隨著改善。
2.實施心理疏導
臨終老人的心里十分復雜,因此臨終關懷的重點應放在心理護理及疏導方面,隨時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和心理變化,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安慰,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和看待生命和疾病,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脫離出來,以較為平靜的心態度過人生,同時也可以與家屬進行交流溝通促進家屬的心理適應能力,從而使他們積極配合。
五、臨終關懷對降低老年臨終患者家屬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的效果
1.對患者及其家屬的重要性
臨終患者往往對生活失去了希望,也給臨終患者家屬帶來個沉痛的打擊和悲傷,而臨終關懷能夠有效的幫助臨終患者減少和解除軀體上的痛苦,使患者能夠平靜、安寧、舒適的抵達人生的終點,臨終關懷不僅是老年臨終患者本人的自身的需要,同時也是其家屬的需要,對家屬的關懷可以間接的對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帶來一定的幫助和改善,可以促進患者于家屬之間的交流,消除以往的積怨、減輕過分的內疚,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彼此支持,同時讓家屬更好的調整自己,擺脫痛苦,早日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及自己的工作、事業當中;因此不管是對臨終患者還是其家屬而言,進行臨終關懷是非常有必要的。
2.現實意義
臨終關懷需要社會支付較多的服務費用,但對于那些患有難以治愈的疾病患者來說,接受臨終關懷可以減少大量的甚至是巨額的醫療費,減少家庭經濟負擔和家屬的生活壓力;臨終關懷一方面教育臨終患者及其家屬要改變傳統意義上對死亡的看法和態度,面對現實,承認死亡;另一方面,通過臨終關懷來代替衛生資源的無謂消耗,從而保證有限的衛生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從而達到衛生服務的公平性與可及性。
結語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以及護理觀念的改善和提高,臨終關懷在社會醫療保健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不僅讓患者安心的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而且為其家屬提供了心理上的安慰,使得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同時也讓社會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付桂香,張孟喜,李艷群,李卉,李文英,張昌喜,趙利華,范勇,汪志紅,彭雷.臨終關懷降低老年臨終患者家屬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的效果[J].護理學雜志,2006(17):4-6.
[2]嚴勤,施永興.中國臨終關懷服務現狀與倫理探討[J].生命科學,2012,24(11):1295-1301.
[3]杜鵬,王永梅.中國老年臨終關懷服務的實踐與制度探索[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05):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