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茜
【摘 要】陳佩斯執導、毓鉞編劇的《戲臺》近年引起很大反響,巡演之處大多一票難求,外界之前將這部戲定義為喜劇,本文從《戲臺》戲劇性質出發,論證其為悲喜劇,再從雙重情節、人物喜劇性與悲劇性并存多角度分析其悲喜劇特征,最后分析主題深刻,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鍵詞】《戲臺》;悲喜??;東方審美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011-02
中國傳統的審美習慣不同于西方,提倡和諧,“發乎情,止乎禮”,儒家思想中克己復禮是中國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這與西方審美中提倡解放天性的酒神精神截然不同?!蹲筠D》中記載吳公子季札觀看完《頌》后,評價“哀而不愁,樂而不荒”,孔子后來贊譽《關雎》也評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種東方審美包含著我們自古以來的文化精神,也促成中國悲喜劇的形成。
悲喜劇不同于悲劇與喜劇,趙康太在《悲喜劇引論》一書中曾論述“與悲劇接近的悲喜劇,其情節主要是悲劇的,但危機與悲劇有很大區別,主人公的災難痛苦不會發展到極端,至多讓人感到緊張;與喜劇接近的悲喜劇,也以亦莊亦諧為特點,但它情節表面滑稽,主題實質嚴肅。”[1]關于悲劇與喜劇的區分,懷利·辛菲爾也曾說過:“如果我們現在難以把喜劇與悲劇區分開來,那不是因為喜劇與悲劇相似,而是因為喜劇時常與悲劇的行動軌跡重合,而又不失其自主性。相反,喜劇憑借自己的資格,大膽地、不合邏輯地向一些傳統中只屬于悲劇的價值提出了挑戰?!盵2]悲喜劇,既包含悲劇的深刻主題,也包含喜劇的幽默逗趣,它順應時代發展,從唐代的歌舞戲到元雜劇,《踏謠娘》《倩女離魂》《竇娥冤》,均運用人物性格反差來烘托深刻主題,是早期悲喜劇的代表。
現代,有很多戲難以用悲劇或者喜劇去簡單劃分,《戲臺》亦是。大眾對《戲臺》的評論大多將它定性為喜劇,確實,這部戲中有太多引人發笑的設計,洪大帥初登場時與賣包子伙計大嗓的互動與他身份的反差、鳳老板始終活在自己的角色中不諳世事、因誤會產生的男女之事的展現,花癡瘋狂的六姨太,等等,讓整場觀演中觀眾的笑聲此起彼伏。但是,這部戲的嚴肅主題及最后陳佩斯飾演的侯班主的獨白,又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喜劇所能承載。高子文的《喜劇的力量,喜劇的境界——評陳佩斯<戲臺>》,將《戲臺》定義為嚴肅喜劇,確實《戲臺》喜劇方法區別于市面其它以網絡段子與男女事調侃的喜劇,但是,我們發現《戲臺》與趙康太所論述與喜劇接近的悲喜劇概念一致,所以我認為,將《戲臺》歸為悲喜劇更為準確和恰當。
喜劇中有一種類型喜劇,結局深沉,情節包含悲劇因素,這是因為喜劇劇作者對于生活思考,并將它帶到創作中,創作出接近悲劇的喜劇。如莫里哀三部喜劇《偽君子》《唐璜》《吝嗇鬼》,其最后一幕都彌漫著嚴肅、悲傷的氛圍,展示主人公夸張喜劇性格背后的命運悲劇。但是這種喜劇與悲喜劇的區別在于,喜劇中主人公大多是類型人物,性格極端或者極具代表性,而悲喜劇中人物性格豐富、多面,身上帶有喜劇與悲劇雙重色彩?!稇蚺_》中,洪大帥雖為一方軍閥,卻對小時候家鄉唱戲回憶記憶猶新,他專制獨裁,但面對戲曲時,又單純可愛;侯班主一心想繼承師父的衣缽,想將五慶班發揚光大,在亂世中得以生存,他面對強權時唯唯諾諾,膽小怕事,但在面對祖師爺和老祖宗留下來的國粹時,心中充滿了敬畏;包子伙計大嗓,對戲曲愛得深沉,一心想唱戲、成角,無奈天賦不足,好不容易陰差陽錯上臺唱戲,卻造化弄人;名角金嘯天,自幼學習,是五慶班的招牌,聲名遠揚,卻因為情人跟人跑了,整日吸食鴉片,糟踐自己;五慶班另一位男旦名角鳳老板,戲夢人生,將自己深深刻入了角色,他在純粹的戲劇的世界中生存,在面對一次次現實的直面闖入,也注定自己人生的宿命。還有軍官、六姨太、吳經理,等等,這些人物身上均帶有悲劇與喜劇雙重色彩,從這點,也可以肯定《戲臺》是一出接近喜劇的悲喜劇。
陳佩斯執導、毓鉞編劇的這部《戲臺》,時代背景截取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的動蕩年代,通過戲班后臺固定場景演出一幕幕社會百態。整部戲發生在三天內,德祥戲院請來了聞名全國的戲班五慶班,三天演出票全部售罄,劇院吳經理和侯班主正在高興慶祝時,黑幫劉拐子以及新進城的洪大帥都來后臺想包場看戲。第一天演出時間越來越接近,《霸王別姬》就要開場,飾演楚霸王的金嘯天卻因為情人消失整日縱情于鴉片,送包子的大嗓伙計被洪大帥欽點唱戲,出逃的六姨太將扮作霸王的大嗓伙計認成自己舊情人金嘯天,引發一連串誤會。戲唱完洪大帥因為接受不了楚霸王不肯過江東的結局以武力威脅要求改戲,班主侯喜亭一再妥協終于想出辦法改了戲,卻發現最后上臺唱戲的是對改動一無所知的金嘯天,隨著這出正宗《霸王別姬》上演,眾人的生命也走到盡頭。
悲喜劇不同于悲劇與喜劇的另一個特點,在于它的情節具有雙重屬性。悲喜劇的雙重情節不一定絕對平等并重,但關鍵時刻,次要情節會突然出現,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邏輯把危機消除。[3]《戲臺》中類似情節有很多。例如洪大帥點名要包子伙計大嗓唱戲,侯班主與吳經理一籌莫展不知去哪里找人時,伙計自己上場,因為剛剛將裝包子的籠屜忘在后臺。再如,當黑幫劉拐子在眾人面前對洪大帥大言不慚,眾人突然發現原來身邊不明身份的人正是洪大帥,緊張、不知所措的氛圍被突然進來的大嗓伙計打破,因為他并不明白大帥身份,只認為他也是戲迷,他對大帥指指點點,不讓他隨便亂碰,化解了危機。還有,當官兵調戲鳳老板就要得逞時,長官突然喊集合,以制止了他們這種不端行為。其實這種處理非常符合生活本身,現實中有很多事情在發生的時候并不能明確界定其悲劇抑或喜劇,就像奧尼爾曾感嘆:“某些非??尚氖虑?,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會突然分裂為某種憂郁的悲劇事件?!盵4]悲喜劇中雙重情節,會中和悲劇的過悲與過喜,讓整部戲審美不會太過輕松,主題表現也不會太過嚴肅。
這出戲中不乏喜劇人物,也是這些人物負責這出戲喜劇效果。如六姨太,一出場就慌慌張張,大呼小叫,莫名其妙地沖到德祥戲院后臺東躲西藏,又把大嗓伙計認作金嘯天,引發一連串桃色誤會;洪大帥初登場時憨厚可愛,在后臺對一切演戲家當感到好奇,碰到大嗓為他“傳道解惑”,對他心生愛慕,甚至后來大嗓在眾人面前打他大嘴巴,他也不介意,這與他身份是不對等的;再如飾演虞姬的鳳老板,初見洪大帥軍旗時,問出口卻是“這是哪出戲?”后來得知是新進城的大帥旗,只說“看著和耍猴一樣,”這種出于人物性格的諷刺引起觀眾爆笑。但仔細分析《戲臺》中這三個人物,六姨太表面沒心沒肺,其實一直深愛著金嘯天,雖為洪大帥的六姨太,但一直想盡辦法逃脫,拼命尋找舊情人,并愿意為他傾其所有,這是一份非常濃烈、純潔、炙熱的愛情;洪大帥身為軍閥,征戰一生,為了維持自己的強權殺人不眨眼,但是一直懷念昔日的戰友,心心念念當年陪自己打天下的鄉親父老,在他心中,項羽是永遠的英雄;鳳老板將戲活成了自己,自己也成全了戲,他在生活中行為舉止已與女子無異,他對戲愛的純粹、深沉,但這一切在殘酷的現實、動蕩的年代顯得太不堪一擊。雖然都是以滑稽搞笑的方式出場,但是他們引人發笑之處皆是出于自己心靈本身。所以其喜劇性與悲劇性并存,這就使之區分于傳統喜劇,也是悲喜劇特點。endprint
莫里哀曾感嘆:“希望正人君子發笑,事情并不簡單?。 盵5]現在市場上演、受歡迎的喜劇越來越多,無論是電視、電影、綜藝,話劇也不例外。但是這些喜劇“套路”大致可分為兩類:一則盡全力夸張、搞笑,嘩眾取寵;或者靠語言上的巧合、諧音制造各種段子。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首先應該是戲,“同樣應該是立意、人物、結構等等,是戲劇本體中那些老老實實的東西?!盵6]所以《戲臺》采取傳統封閉式結構,將這一個大時代的剪影濃縮在戲臺后臺三天中,按照時間發展敘事,將每一個人物在舞臺上豐富。
劇中主要矛盾為藝術的代表戲班與權力的代表洪大帥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面對強權,戲班和劇院共有五次妥協。從一開始黑幫劉拐子與洪大帥均想憑借自己勢力在戲演出時包場,但是三天演出票已經全部售罄,這也是吳經理與侯班主的第一次妥協,他們沒有辦法,只能退票;第二次妥協,黑幫劉拐子得知自己并不能觀看演戲之后大鬧后臺,并肆意辱罵當權者洪大帥,眾人不知一直在后臺東看西看的胖老頭就是洪大帥,他笑呵呵地扣動扳機殺死劉拐子,所有人嚇作一團,愿意將三天演出作為慶祝大帥進城專場;第三次妥協,因為大帥欽點,侯班主只能一番鼓舞包子伙計大嗓,讓他自信,裝扮成楚霸王上臺,又給鳳老板下跪,求他為大嗓伙計搭戲,才得以戲開演;第四次洪大帥要求楚霸王披紅大衣,戲班沒有辦法,只能拿來明朝太監劉瑾的披肩,于是楚霸王穿著太監的披肩登臺亮相;第五次,洪大帥看完戲后不滿結局,要求改戲,侯班主為了眾人,為了活命只能再一次妥協,將霸王別姬改為項羽過江東,并東山再起。這五次妥協,隨著戲的情節發展,一次比一次讓人唏噓。每一次妥協,演員通過肢體與情節上的誤會制造笑點,但是行為背后又透露著深沉的主題。
藝術在強權面前如何生存,藝術在時代變遷中如何保存、自救?這部戲雖然展現的是距離我們幾十年前的軍閥紛爭時期,所以觀眾在觀看時有一種天然安全感,可以安心捧腹大笑。但是,這部戲的劇中時間設定只圈住了人物情節,它的主題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具有深度,發人深省。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創作者最熟悉的生活便是自身。這部戲的導演、演員陳佩斯,編劇毓鉞,將自己半生的人生觀、戲劇觀都融入了這部劇。《戲臺》的結局是開放式,在結尾,戲并沒有明確交代戲班一眾主創有沒有因為第二遍演出的是未經修改的《霸王別姬》而遭受殺身之禍,而是將戲的后臺在結局時變成了前臺,霸王與別姬在戲臺上轉過身面對觀眾表演國粹,陳佩斯一人獨坐舞臺中央,一臺頂燈打在他身上,新的軍閥進城,其余人倉皇逃命。陳佩斯扮演的侯班主看著戲臺,自言自語:“還是老祖宗的東西好……真地道?。 睉蚺_上不肯過江東的西楚霸王,戲臺下不愿改戲的侯班主;舞臺上戲夢人生的陳佩斯,舞臺下感同身受的觀眾。每一個文藝創作者一定都遇到類似的矛盾,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但最后,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參考文獻:
[1][3]趙康太著.悲喜劇引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1996:10-11,247-248.
[2]弗萊等著.喜?。捍禾斓纳裨抂M].中國戲劇出版社,1992:202-203+186.
[4]R.W.柯烈根.喜劇的創造[M].英文版,1981:111.
[5]莫里哀著.《太太學堂》的批評[M].人民文學出版社,文藝理論譯叢,第四輯.
[6]毓鉞.笑亦有道[J].劇本,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