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晶星
【摘 要】中國的古代戲曲和古典舞都是民族文化的體現,隨著歷史的發展,古典舞開始借鑒戲曲的表現手法,進行創新。本文首先對中國古代戲曲和中國古典舞的定義與特點進行了闡釋,從身段技法、服飾道具、表演形式三方面分析了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典舞的聯系,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呈現。
【關鍵詞】古代戲曲;古典舞;內在聯系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049-01
一、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典舞概述
(一)中國古代戲曲的定義與特點。中國古代戲曲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多種藝術形式。很多劇目都是由文學作品改編,中國古代戲曲將古典文學中的思想借助舞蹈動作表現出來。在戲曲表演中,表演者會通過自身的技法和道具將戲曲內容完美呈現,成功塑造出不同的藝術形象,這些藝術形象逐漸傳承下來,帶有各個時代的印記。戲曲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融入舞蹈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吸取舞蹈精華,形成獨特的戲曲舞蹈,戲曲舞蹈將戲曲與舞蹈相結合,將戲曲詞文以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將藝術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動形象,將生命的意義充分展現出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二)中國古典舞的定義與特點。中國古典舞起源于宮廷舞蹈,同時來自民間的多種舞蹈形式也逐漸演變為中國古典舞。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也對古典舞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使得古典舞的發展逐漸多元化。古典舞的歷代發展和表演形式都以不同的形式被記載,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字中體現出不同的思想內容和價值。在發展過程中,中國古典舞蹈逐漸融入了武術和戲曲中的動作,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了歷代表演者的加工和整理,設計出不同的造型與動作,使得中國古典舞既有獨特的民族氣質,又有獨一無二的美感。
二、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典舞之間的聯系
(一)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典舞的身段技法。在古典舞的發展進程中,不同的舞蹈形式會有不同的技法表現,技法是古典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通過肢體動作將舞蹈表演中人物的氣勢、神態,以及人物性格生動展現出來。中國古典舞保留了大量的戲曲原貌,同時弱化了戲曲中的唱與念的部分,古典舞介于舞蹈與戲曲之間,在各個方面都受到戲曲的影響。在身段方面,古典舞將戲曲中的身段部分進行全方位的加工和提煉,在精華部分融入一定的藝術情感。身段作為傳統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古典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得古典舞的舞姿更加優美,形成獨特的身法韻律。我國的舞蹈在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戲曲借鑒了很多,如《絲路花雨》中的“S”體態,就是將藏族的傳統文化與舞蹈進行有機融合,可見戲曲與古典舞在身段和技法方面存在著借鑒與升華的關系。
(二)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典舞的服飾道具。優秀的舞蹈表演藝術來自于戲曲,體現在服飾與道具上,很多戲曲中的道具都被用于舞蹈表演中,與表演者和舞蹈配樂融合在一起,如頂碗舞、手絹舞等。這種形式的舞蹈都是中國古典舞的顯著特征。在中國古典舞中常常會用到劍,這充分借鑒了戲曲表演中的文武結合,剛柔并濟,將劍術中的攻擊與防御都轉換為相應的舞蹈動作,保留了中國古代戲曲的特性,同時融合了中國的舞蹈文化。水袖服飾在戲曲中比較常見,隨著戲曲的多元化發展,水袖逐漸應用到了舞蹈當中,水袖在古典舞中極具表演張力,能夠將人物的喜怒哀樂很好地展現出來,突出了舞蹈的特點。
(三)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典舞的表演形式。通過閱讀《梅蘭芳文集》,可以感知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與表現形式,其中的《運用傳統技巧刻畫現代人物》詳細記錄了中國戲劇表演中戲劇形式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融合。《中國戲曲通史》中也記錄了中國戲曲的發展歷程,其中就有關于戲曲與舞蹈的融合,同時提到了舞蹈的起源是對戲曲文化的借鑒,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戲曲的藝術精華。
在表現形式上,戲曲以“說”“唱”為主,而舞蹈的美感主要體現在“做”上面,兩者的融合使得一部分戲曲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成為全新的藝術形象。有些戲曲的表演形式相較舞蹈更加強烈,戲曲中的藝術形象直接影響著中國古典舞蹈中的步態形象。例如《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張藝謀導演的芭蕾舞劇,該劇借鑒了戲曲的表演形式,采用全新視角,展現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將戲曲的表現手法很好地應用于舞蹈表演中,形成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
三、結語
通過對中國古代戲曲和古典舞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得知古典舞在身段技法、服飾道具、表演形式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戲曲的表現形式,并在戲曲的精華部分融入舞蹈藝術,形成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促進我國古代戲曲和古典舞的綜合發展,對兩種藝術形式的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龔倩.論中國“古典舞”表演對戲曲舞蹈的揚棄[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2]蔡 .中國古典舞與地方戲曲之間關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