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的提出源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經驗。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它已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經濟、人口和產業的主要發展載體。對標中國當前的特色小鎮建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多歐美發達國家在經過工業化和城鎮化之后,由于城市、產業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需求,逐漸形成了各類主題鮮明的小城鎮。它們一般是通過龍頭企業或培育基礎產業慢慢向某一個空間聚集,形成產業集群,再加上區域本身的優質生態人文資源,造就了擁有強大競爭力的特色小鎮。
中國指數研究院對國外特色小鎮案例進行充分研究后認為:
首先,這些特色小鎮是產業集約化發展的聚集地。
比如,作為全球紡織品企業總部的瑞士朗根塔爾小鎮,歷史上是重要集鎮和亞麻生產中心,擁有專業技術熟練的勞動力和生產經營能力。在政府規劃和資金支持下,朗根塔爾不斷延伸產業鏈,成為高度專業化、集群化的紡織產業小鎮;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小鎮也憑借中心歷史城區、手工業發展傳統以及良好的就業市場等因素,成為全球體育用品產業小鎮,阿迪達斯、彪馬、舍弗勒等企業總部均落戶于此。
其次,相當數量的特色小鎮是依托某家全球性企業及其完整產業鏈,發展起來的“產業+文旅”特色小鎮,又被稱為“公司鎮”。
比如美國好時公司選擇哈里斯堡市郊的好時鎮建造巧克力制造工廠,逐步發展成北美地區最大巧克力及巧克力糖果制造商。同時,好時公司持續建造商業和服務機構、學校和醫院等基礎設施,并通過打造巧克力主題樂園發展旅游業,每年可以吸引數十萬游客;丹麥比隆鎮是玩具巨頭樂高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它的主導產業本來是玩具設計和制造。但后來政府和樂高公司聯合開發了樂高樂園項目,建設了樂高微縮景觀園和游樂園,很受游客歡迎,現在已經成為歐洲著名的游樂目的地。
總結國外特色小鎮的開發、運營經驗,有三大方面的特點:
第一,擁有強大的地方自治權和獨立的財政權利,重視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
瑞士中小城鎮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居民和企業的稅收,每個城鎮可以設定各自的稅率,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和企業進駐;德國所有中小城鎮的地方政府管理機構都雇有專業城市設計師,負責指導當地的土地發展,參與區域規劃戰略。此外,德國還設立公共設施的等級配給制度,保證地方政府在發展和運營公共服務中能夠得到相應的支持。
第二,營造專業化的產業集聚氛圍。
歐美發達國家普遍非常重視和支持那些身居中小城鎮的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地方政府通過為企業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務,在小城鎮形成互補、靈活、創新能力強的經營環境,使企業憑借城市網絡的聚集效應增強自身競爭力。
第三,重視與大城市的合作,承接產業外溢。
發達國家規劃的小城鎮通常處于大都市區域和地方空間的交界點,區位大多位于大城市1-2小時交通圈內,起到了“銜接功能”。這樣一來,小城鎮可以承接大城市的人口、產業外溢,同時也具備良好的產業培育、人才發展條件。
綜上,從國際經驗來看,特色小鎮的成功是區位、政策、產業、生態等因素的全面綜合,任何試圖依靠單一力量生造特色小鎮項目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