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莉
【摘 要】我國的民族聲樂經過豐厚的歷史積淀,擁有著豐富的內涵與形式,經過近些年西方文化的沖擊,促進了其創新發展。并且,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導致我國民族聲樂擁有著眾多民族聲樂的風格特點。本文從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現狀談起,并分析了其獨特的風格特點。
【關鍵詞】民族聲樂;發展;風格特點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079-01
一、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
(一)對傳統民族聲樂的繼承。我國傳統聲樂的發展,歷史悠久,且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在長久的發展及演變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聲樂體系,其中融合了傳統民歌、詩經、楚辭、樂府歌舞大曲、唐詩宋詞等多種民族元素,但是又與這些藝術形式區別開來,形成一套自己特有的藝術體系。五四運動以后,受到國際化浪潮的沖擊,國外的聲樂傳入中國,并逐漸被我國民族聲樂所吸收、接納,極大豐富了民族聲樂的內容。
我國的民族聲樂是在傳統民歌、曲藝、說唱、戲曲中發展起來的,融合了以上幾種藝術形式的優點。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所以民歌的形式也多種多樣,許多音樂家受到民歌的啟發,創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體裁。民族音樂創新地吸收了曲藝的歌唱技巧、演唱風格等,促進了民族音樂的發展;另一個非常具有鮮明特色的就是戲曲,戲曲是我國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不論是內容還是演唱形式都極其豐富,它對民族音樂的影響極深,比如“真聲”與“假嗓”就是借鑒自戲曲。
(二)我國民族聲樂的借鑒與創新。20世紀初,西方音樂傳入我國,加之我國很多音樂機構的創立,吸引了大批外籍音樂教師,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西方音樂在我國的滲透與傳播。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民族聲樂的發展逐漸受到西方以美聲唱法為代表的聲樂影響,創新了其發展形式。20世紀初,學堂樂歌、歌舞劇、藝術歌曲在我國風靡一時。新式音樂學府的出現將新創作的歌曲和新編的民歌全部納入音樂會和教學實踐,形成了許多有價值的聲樂理論和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音樂學院延安魯藝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其中包括郭蘭英、王昆等,他們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創作了很多貼近生活的音樂,這一時期的民族聲樂可謂是百花齊放,這些音樂作品為我國的民族聲樂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我國民族聲樂的風格特點
(一)聲樂特點。聲樂演唱特點包括音色、演唱風格以及各地區的語言。自然、甜美、富有表現力是我國聲樂音色的主要特點,聲樂的演唱一般要求聲音自然、洪亮。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張也、李谷一、蔣大為等的音色特點,代表了我國對民族聲樂音色的審美;另外,演唱風格一般追求多元化的表現形式,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對于聲樂演唱的理解,比如內蒙聲樂的高遠、粗獷,南方少數民族的清秀、柔美等等特點,很多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民族聲樂種類;民族聲樂對歌唱語言的藝術性要求很高,一般要字正腔圓,注意發聲與咬字的協調。字正,只吐字清晰,發音準確。腔圓,指聲音流暢,具有藝術感染力。只有保證歌唱語言的字正腔圓,才能讓演唱藝術做到富有感染的境界。
(二)審美特點。對于民族聲樂的審美,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看到民族聲樂的音韻美,唱腔美與意境美。音韻美是民族聲樂的典型特征,音是對歌唱家唱法美的欣賞,韻是觀眾主觀情感與音樂客觀意境的融合。民族聲樂講究“字是骨頭,韻是肉”,演唱中不僅要字正腔圓,更要在行腔中蘊含著飽滿、鮮活的音韻動態,做到音中有韻。演唱過程中,還可借助不同的技巧如滑音、抖音修飾音樂,根據不同的旋律在高音、低音中自由變換,在行腔中飽含情感與韻味;唱腔美,就是在演唱中的行腔。每個演唱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唱腔,這些唱腔中飽含著每一個演唱家對音樂的獨特理解與審美。演唱家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在演唱中將情感、神態加入其中,行腔中把握音樂的旋律、音色、節奏、氣息等變化,使整個演唱過程婉轉、優美,并飽含情感,觀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音樂的神韻;意境之美,就是演唱者的演唱與韻味達到情景交融的一種境界。做到行腔中有情感,情感中有腔調美。觀眾在欣賞音樂時,不僅能夠感受到演唱的音色之美,腔調之美,還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藝術帶給人的意境之美。意境美,是我國民族聲樂一直追求的境界。我國的民族聲樂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與沉淀,已經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發展體系,包括演唱形式、演唱技巧、優秀的藝術作品、豐富的理論知識、科學的訓練方法等,演唱者只要認真學習與研究,就能夠很好地了解民族聲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民族聲樂是在繼承與創新中不斷發展,既有悠久歷史的積累與沉淀,飽含各個民族演唱形式與演唱技巧,又有西方音樂的影響,吸收了其眾多優秀的唱法,在創新中促進了民族聲樂的發展。我國民族聲樂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風格,不僅包括特點各異的音色、演唱風格,以及各區語言的演唱風格,還包括具有音韻美、唱腔美與意境美的審美特點。
參考文獻:
[1]陳浩月.論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影響[J].音樂論壇_音樂理論與實踐,2015(09).
[2]陳曉敏.論我國民族聲樂中的情感表現與審美體現[J].音樂舞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