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倩
【摘 要】屏風自古至今是中國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涉及屏風的記載有很多。在大量的屏風圖像資料中,重屏的構圖方式主要以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所繪《重屏會棋圖》和元代畫家劉貫道所繪《消夏圖卷》最為后代人所熟知。重屏的構圖方式同時兼具趣味性和隱喻性,是繪畫藝術中最吸引人的構圖方式之一。那么繪畫作品中究竟為何使用重屏圖這種構圖方式,不禁令人深思。
【關鍵詞】重屏;內外空間;隱喻;二我
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140-01
屏風作為中國傳統家具樣式之一,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極佳的觀賞性而廣為人知。構成屏風屏心的圖案有很多,如五代王齊翰《勘書圖》中出現的山水屏風圖案,馬遠《山水人形圖》中出現的書法屏風圖案以及在新疆出土的《六屏花鳥圖》中出現了花草和鳥獸圖案,但就屏風圖案而言,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書法,都沒有出現過“畫中畫”。然而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所繪《重屏會棋圖》以及元代畫家劉貫道所繪《消夏圖卷》中,均出現獨特的重屏樣式,并因此得到后人廣泛關注。
一、重屏構思的趣味性
《重屏會棋圖》由五代畫家周文矩所繪,因畫中主人公四人身后屏風中又出現另一屏風圖案,故其名曰重屏。據眾多學者的考證,畫面主要描繪了南唐中主李 與其弟景遂、景達、景暢對弈的情景,身后屏風所畫內容為白居易《偶眠》詩意:
放杯書案上,枕臂火爐前。
老愛尋思睡,慵便取次眠。
妻教卸烏帽,婢與展青氈。
便是屏風樣,何勞畫古賢。
《重屏會棋圖》巧妙地運用屏風將畫面分為兩部分,即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透過此畫屏風又現一幅帶有山水圖案的屏風場景圖,無疑這是很有迷惑性的,將觀者不自覺地帶進了內部空間。在山水屏風的生活場景中,運用了一系列與外部空間類似的家具樣式、角度以及縮小的家具尺寸等,仿佛與外部空間相呼應——外部空間展現宮廷生活,內部空間展現內房生活。山水屏風所描繪的大自然風光與內、外部空間相結合,從另一個角度傳遞了國家、家庭和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重屏圖中的“二我”意趣
《消夏圖卷》為元人劉貫道作品,畫中主人公袒胸赤足臥于榻上乘涼,左手握卷軸,右手執麈尾,作思考狀。在床榻的一側置有一方形桌子,桌上放有竹簡,桌榻相連處放有長柄樂器。床榻后置屏風,屏風中再現一位老者坐于榻上,其側方有一小童,屏風之中又現山水屏風,左側臨近山水屏風處有兩人似在備茶。
此圖中屏風又現山水屏風的重屏樣式與周文矩所繪《重屏會棋圖》中“畫中畫”構思相似,都是在間接表現兩個“我”。此圖中出現的卷軸和麈尾都是文人隱士的傳統象征,再看主人公的衣著形象可以明顯地看出意在表現士大夫退隱的悠閑生活。明代作家虞謙曾在這幅畫上題詩一首:
渴飲澗中泉,凈 林下玉。
澹然冰雪姿,詎能混流俗。
我亦斯人儔,開圖快心目。
顧言一相過,秋風駕黃鵠。
巫鴻著《重屏》一書中談及此詩與《消夏圖卷》的關系,他認為《消夏圖卷》所表達的并非是虞謙在其題詩中所向往的超然神仙,而是虞謙詩中隱含的二元論。那么談及“二元論”就要從虞謙所處的年代背景開始談起。虞謙不僅是一名文人畫家,還是一名朝廷官員,他借《消夏圖卷》暗示雙重身份。在他身后的屏風中,虞謙出現在與屏風前擺設相類似的書齋里,坐在榻上,面向遠處,其身旁有一小童手托小盤,不遠處有兩小童在準備著什么,榻后有一山水屏風。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虞謙在《消夏圖卷》中的題詩,意在表達曾經作為一名朝廷官員的他已經退隱過著悠閑寧靜的生活。畫中的他過著悠閑的隱居生活,畫中畫則是他曾經身為朝廷官員的生活寫照,此即為“二我”意趣。
三、重屏圖中的隱喻性
什么是隱喻性?被事物的表象所隱藏或借用事物的表象揭露某些本質的特性即隱喻性。隱喻的基礎是相似,我們從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中可以明顯看到畫中人物、家具形制和家具角度均與屏風中出現的家具高度相似,因此我們很容易將畫中真實的場景與屏風中的場景相混淆,站在遠處的觀者一眼望去就會在重屏構圖形式的引導下,產生縱向空間感,借此我們會聯想到屏風中的場景是畫中真實生活的延續,是構成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借此周文矩不僅描繪了一幅現實宮廷生活的場景,也通過重屏形式描繪了一幅內房日常生活場景,將屏風中生活場景又置一山水屏風,想必也不是無理由而為之。身為南唐中主的李 深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必是李 推崇的政治目標。周文矩借重屏形式很好的將個人、國家、自然結合在一起,以隱喻的形式含蓄而又內斂的將這一理念融入到繪畫作品當中。
《消夏圖卷》中真實場景與屏風中的場景同樣高度相似,重復繪畫圖像形成一種“畫中畫”,這種形式在畫面內容風格上與屏風前的人物形象相聯系,暗示著畫中人物個性的隱喻。
四、結語
重屏以其獨特的構圖形式頻繁出現在繪畫作品中,無論是以“畫中畫”的形式來隱喻現實生活場景中人物的性格,還是通過重屏形式來展現“二我”意趣表達自己的某些情感,重屏的構圖形式都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在中國藝術史上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