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娟
【摘 要】21世紀之后“創新創業”教育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教育對象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為宗旨,推進教育對象創造力的全面成長。《設計理論》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通過對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優化研究,更新教學目的、完善教師授課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可以更好地培養和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提升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創新創業;設計理論;環境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155-02
創新創業是近年來高等教育工作的熱點議題。從《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都著重提到了創新創業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環境設計專業是實用性較強的一門學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也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本文就環境設計的基礎理論課程《設計理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課程優化方式進行深入思考,以促進環境設計專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一、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意義
創新是衡量設計專業人才的重要且首要標準。設計專業本身規定著自身的創新屬性,體現意識的主體性,通過創新去證明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在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即將轉入新的發展階段之際,亟需根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社會發展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重新審視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和價值,進行合理定位,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1]
對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課程體系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的設計理論知識;另一部分是創造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是一個設計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教育理論界甚至多次強調“獨立創新人格和創新力是創業人才的基本素質,我們的創新創業教育只有在實踐教育中努力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釋放出來,才能讓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得到有效的培養。”[2]在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把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設置成與專業基礎課程相融合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了有利的實踐條件和理論保證。
二、《設計理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課程教學方式單一。學科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的建構。眾所周知,絕大多數設計理論教學主要是“以教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便于知識的系統傳授,但是缺乏對學生創造性學習的引導,難以體現創造性和專業特色。隨著我國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培養創造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授課方式上應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在“教”的基礎上,增加教學方式的層次性和豐富性,讓授課內容更加直觀和新穎。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環境設計專業是一個創造力極強的專業,具有獨特的專業特點。在設計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比較薄弱。此外,設計理論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分散,缺乏與實踐訓練項目的有效關聯,達不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因此,建立具有針對性、創新能力的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從完善教學內容、調整知識結構,到對教學時間進行調整,可以更好地完善環境設計理論專業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專業設計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三)教學考核模式的單一性。《設計理論》課程的考核方式為閉卷考試。課程考核內容及方式欠缺靈活性和客觀性,無法真正考查學生對設計理論知識的認知能力。
三、《設計理論》課程優化策略
《設計理論》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環境設計專業的理論課程是學生認知專業、初步接觸專業知識階段的重要課程,也是培養學生設計能力、創新思維和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時期。針對《設計理論》的課程教學現狀和不足,通過不斷進行教學探討和研究,強化創新能力在教學中的應用和表現,推動環境設計專業創新教學的發展。
(一)更新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課程教學大綱是教學的靈魂。在傳統的課程教學中,大綱往往形同虛設。因此,在《設計理論》課程改革過程中,應該在課程設計的初始階段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散點式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特色鮮明的教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在課程的教學內容上,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在結合基本知識(下接第157頁)點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訓練項目和創業項目,形成以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教學核心目標,增加創造性思維的教學內容,倡導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環境設計人才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在課程教學中選擇能夠激發學生創造力靈感的設計案例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二)豐富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認為,基礎理論課程是枯燥乏味的,要改變這樣的思想,應該在教學模式上有所突破。在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上,探索多層次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模式上,增加與企業合作的機會,應對社會企業的需求。同時通過課程成果競賽及展覽等,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在理論學習中的創新意識。
(三)改革教學考核方式。構建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課評價體系,是改革教學考核方式的重要舉措。從教學過程來看,成果考核不要局限于考試和平時的作業,應該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積極性的角度,制定更為合理的考核環節和評價標準。考核環節應該包括學生的作業、專題研討論文、教師的課程總結評價、課程的考試情況、課程目標考核等。并在試卷考核方面將重點轉移到創新能力考核上。通過學生的參與和互動,讓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識。
(四)創新人才培養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是21世紀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環境設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應該融入創新思路。在教學實踐中著力培養具有綜合素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型人才。首先,通過實踐項目與理論課程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在課程內容優化上,應關注本土設計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比如將地域歷史和文化融入到設計理論的學習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展現設計的地域文化之美。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設計的理解和要求也隨之提高,這必然促使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發生變化,因此,通過對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課程《設計理論》的教學改革,不僅可以更合理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設計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設計人才。
通過對《設計理論》課程的優化,將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融入到環境設計課程群的其他課程中,進而促進環境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的完善,進一步推動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家華,盧旭東.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9.
[2]王游.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哲學觀的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20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