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泮
【摘 要】綜合化的教育改革已是當下教育教學的重要課題,強調藝術門類的學科融合更是藝術課程改革的一種趨勢。作為我國的基礎性藝術教育,音樂是一門綜合性極高的課程,而對于培養音樂教師的搖籃,大學教育里的課程設置卻是相對獨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思考和進行對學生學科融合的綜合能力訓練。本文以聲樂課程為立足點,淺析聲樂與其他各學科的學科融合教學。
【關鍵詞】學科融合;聲樂;音樂教師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201-01
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無論是培養幼師、中小學音樂教師還是高級音樂專業人才,雖然培養對象不同,但是培養目標、方法和手段卻越來越相似,都是朝著音樂化的專業高標準高要求在培養。因此,加強聲樂與音樂理論、聲樂與鋼琴、聲樂與舞蹈、聲樂與民族民間音樂等課程的學科融合教學,培養真正有能力的基礎教育音樂教師是我們大學音樂課程努力的方向。
一、加強聲樂與音樂理論課程的學科融合,為音樂教師的歌唱保駕護航
音樂理論課程是所有音樂課程的基礎,更是音樂學習的重中之重。音樂理論可以從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與曲式分析這幾個方面與聲樂教學相融合。
基本樂理自不必多說,是學習音樂的入門課程。看懂譜號、拍號,認識音符、節奏、力度術語等,運用樂理知識做好識譜的準備工作,是聲樂學習的第一步。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樂譜上的所有音樂標記都是引導我們歌唱的方向,所以熟悉及運用基本樂理的各種知識是聲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部分。一部分同學覺得某些小標記不重要,如力度、速度以及表情術語,對這些小標記不重視不熟悉,歌唱出來的作品就會沒有變化沒有感染力,同時也失去了打動人心的表現力。
視唱練耳對于聲樂教學來說太重要了,其有兩個方面:一、聽;二、唱。作為學習音樂教學的同學們來說,能聽會唱是音樂素養的必然要求,這里的“唱”指音高音準,先要聽得準才能唱得準。視唱練耳課程是專門用來練習聽和唱,只有視唱練耳訓練得好的同學,在聲樂的學習過程當中才能聽得準鋼琴或其他任何樂器的音高,準確把握音高才能唱得準音高,才有辨別是否唱準音高的能力。
和聲與曲式分析是音樂理論課程中的高級理論課,雖有一定的難度,卻是對聲樂作品做全局把握的重要步驟。有和聲理論的支撐,在歌唱狀態里調性感更穩定,從而穩定全曲的旋律感。遇到作品中有轉調或離調的地方,通過和聲連接找音高位置比固定音高更方便也更準確。曲式分析能看清作品的結構,對于歌唱作品的聲音力量分布、情緒渲染分布以及作品的整體演繹起指引作用。
二、加強聲樂與鋼琴課程的學科融合,是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的必要技能
雖然很多樂器可以為聲樂伴奏,但是鋼琴和聲樂一直被大眾認為是珠聯璧合的組合。鋼琴是我們矯正音準、熟悉旋律、感知作品的重要工具。作為未來基礎性音樂課程教育的工作者,鋼琴與聲樂的搭配教學更是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同學們在練聲之前聽鋼琴的泛音列小聲唱音階,為練聲時的音高音準做好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訓練,同學們在音準方面有了顯著提高。同時要求同學們練習所唱聲樂的正譜伴奏,一段時間下來,不僅提高了鋼琴技能,還鍛煉了鋼琴對聲樂的伴奏能力,最終達到音樂教師所要具備的自彈自唱的教學能力。
三、聲樂與舞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的音樂教師才是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推進,普及性音樂教育也朝著綜合化的方向發展。為此,能唱能彈還能跳的音樂教師在基礎教育板塊里面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三者越來越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前面已經談到唱與彈的融合能在訓練方式上促進聲樂演唱能力的進步,而舞蹈與聲樂在表現音樂的韻律方面有相當大的共性。
聲樂與舞蹈一動一靜的表現方式在藝術形式上看似有很大的差別,其實兩者之間對音樂的表達方式相當一致。聲樂作為聲音的藝術,也被稱為是“看不見的藝術”,雖然看不見,卻仍然可以感知聲音的方向性和力量。舞蹈作為看得見的藝術,舞者的方向和力量大家看得十分真切。因此,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舞蹈在表達音樂時展示出來的看得見的方向性和力量感來指引聲樂的演唱。這種方法可以通過表演唱的方式讓同學們體會。在實踐中我們知道,呼吸與肢體語言、聲音的力量與舞蹈動作的力量與大小、聲樂的旋律線條與舞蹈動作的線條、聲樂作品風格、速度與舞蹈動作的風格、速度等都是相互統一的,因此,運用舞蹈的姿態指導歌唱時的呼吸、聲音力度、旋律線條的走向等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開展學科融合的方式對聲樂教學有著顯著的成效,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會找到越來越多的融合點來融入我們的教學,不僅增強單科的專業技能,更是讓綜合能力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成為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余篤剛著.聲樂藝術美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2]張虹.視唱練耳及其教學法[J].教學與管理,2005(3):94-95.
[3]劉曉靜.“聲”與“形”-論聲樂專業的舞蹈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5).
[4]聶躍軍,板燕.舞蹈律動在聲樂教學中的意義[J].民族音樂.2011(0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