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榮
摘 要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自1937年抗戰遷陜至2017年,扎根西部;《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簡稱學報)與學校醫學及科研發展始終并肩砥礪前行。為紀念抗戰遷陜80年,銘記歷史,激勵后人,作者采用原始文獻考證與文本分析,并結合查閱網絡電子文獻和相關資料,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教育遷陜后歷經的發展變遷中,對學報的創刊溯源與發展沿革及名稱變遷進行查證與分析,明晰并闡述學報的發展歷史和脈絡。學報的創刊追溯至1937年的《西安臨大???,是抗戰時期為數不多的大學刊物之一。其后醫學院獨立建院后改稱國立西北醫學院而改名稱為《國立西北醫學院院刊》,隨后幾經變遷和發展,歷經《西大醫刊》《西北醫學院學報》《西安醫學院學報》《西安醫科大學學報》,一直到2000年更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至今,歷經80年不斷努力和發展變化,從最初的兼學校的新聞報紙與學術刊物于一身,到欄目齊全、印刷精美、編輯規范的正式公開發行的高質量醫學學術期刊,并創出專家述評和專題研究的品牌欄目,而且,在傳統紙質出版的同時發展數字化傳播渠道,學術質量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被國內外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并多次獲得省級或全國精品/優秀期刊、百佳期刊等。學報自篳路藍縷發展至今,與學校發展息息相關,見證了學校的發展變化,為學校發展和科研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期刊史;創刊溯源;西安臨時大學校刊;西北醫學院院刊;西大醫刊;學報;抗戰遷陜;北平大學醫學院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0-0071-04
最早的中國大學學報出現在100多年前,是中國大學制度的見證者以及現代中國學術的重要載體[ 1 ]。大學學報自創辦之始和歷經多年的不斷發展,與學校的發展變化以及當時歷史背景下的科學研究現狀和重點,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即使只是簡單的期刊版面與傳播形式,也可以透視出一些時代的痕跡[ 2 ]。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教育源遠流長,從1937年北平大學醫學院抗戰爆發時遷陜建立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后改稱國立西北醫學院),幾經變遷和發展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至2017年已經扎根陜西80年,培養了大量醫學人才,學科和科研發展都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波瀾壯闊的80年間,大學學報也始終與學校的醫學發展并肩砥礪前行,從學校遷陜時創辦的《西安臨大??返暮`路藍縷,到之后醫學獨立建院后改名稱為《國立西北醫學院院刊》,歷經艱難并幾經??瘡涂敝涟l展到《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在科研成果展示和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紀念西安交通大學醫學教育抗戰遷陜80年,本文采用原始文獻考證與文本分析,并結合查閱網絡電子文獻,對學報的創刊溯源與發展沿革及名稱變遷進行了查證與分析,以銘記歷史并激勵后輩繼續努力前行。
1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教育的學校遷建與歷史發展沿革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平津相繼淪陷。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等高校被迫中斷在北平的發展,除部分留守外,廣大師生在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和校長徐誦明的號召下,隨校西遷到達陜西西安,組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11月15日隨校在西安舉辦開學典禮并正式上課。后改稱“國立西北醫學院”,成為中國高等教育西遷抗戰的中流砥柱[ 3 ]。
需要指出的是,西安臨時大學是在抗戰期間由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北平研究院等共同組建的大學聯合體,后來在1938年 3月6日出發并遷往漢中,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這所存續了僅僅1年零4月(1937.11—1939.8)的大學(圖1),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與西南聯大南北呼應,延續了中國現代教育的火種,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4]??箲鸾Y束后,西北聯大的主體部分永久地留在了西北,奠定了中國大西北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而國立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是西北現代醫學教育的奠基者,并且是引領西北現代醫學發展的主力軍。
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自北京遷建至西安組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再啟醫林,篳路藍縷,80年歷經時代變遷,先后更名:國立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1937.10—1938.4)、國立西北聯合大學醫學院(1938.4—1939.8)、國立西北醫學院(1939.8—1946.8)、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1946.8—1950.4)、西北醫學院(1950.4—1956.9)、西安醫學院(1956.9—1985.6)、西安醫科大學(1985.6—2000.4)、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中心直至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2000.4至今)。
2 《西安臨大校刊》和《西北聯大??贰獙W報創刊溯源
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等高校在1937年自北平(北京)遷至陜西西安成立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在同年12月創刊了《西安臨大校刊》(圖2)。該刊的前身可追溯至1924年出版的《西北大學周刊》,是1923年在國立西北大學恢復并改名時的校刊[ 5 ]。
《西安臨大??烦x載全體師生學術言論思想之外,同時刊登學校訓令、校聞、章則、工作報告等內容,兼學校的新聞報紙與學術刊物于一身。該刊共發行12期,是抗戰時期為數不多的大學刊物之一。1938年4月,國立西安臨時大學改名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西安臨大??芬喔拿麨椤段鞅甭摯笮??。每期刊載學術論文、學術講演稿與學術報道若干,學術性逐漸增強,先后出版18期。
3 《國立西北醫學院院刊》
1938年7月,根據當時的教育部令,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將工學院、農學院獨立設置(分別遷往陜西武功、城固縣南古路壩)。1939年8月,西北聯大再次改組,由文、理、法商三學院組建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獨立設置并稱名為國立西北醫學院,師范學院獨立設置并稱名為國立西北師范學院。西北聯大轉變為國立西北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北農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師范學院5校。在抗戰勝利后,西北聯合大學獨立出的學校中,除西北工學院、西北師范學院一部分回遷北平、天津、河北,復校為北洋工學院、北平師范大學和河北女子師范學院外,其他所有分置院校都留在西北,使得西北的高等教育體系很快成熟,在很長一段時間,西安與北京、上海一樣,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3個中心之一。endprint
國立西北醫學院在1939年8月從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獨立而建院的次年,即1940年12月1日創刊《國立西北醫學院院刊》[ 6 ]。隨后,1941年,其前身《西北聯大??犯拿麨椤秶⑽鞅贝髮W??贰?/p>
《國立西北醫學院院刊》從1940年12月1日創刊(圖3),編印到1943年1月1日???,共2年2月,每月1日出版1期。從第1期至第8期、第13期共9冊為月刊,其余9冊為雙月合刊?!秶⑽鞅贬t學院院刊》記載了西北醫學院在抗戰期間的發展脈絡和內外信息,刊載的基本內容包括本院組織大綱、本院附屬醫院組織概要等規章制度與計劃、節日活動(解剖節祭奠;紀念七七事變等);新聞類內容如學校通知布告、教師聘任論文、演講比賽活動和師生參加陜南獻機活動等;教育部訓令等院務會議摘要;科研論文如隋式棠《小兒黑熱病之吐酒石療法》、慕稽的《傳染病概要》等以及學生優秀論文或師生專論等論文;還有征調專號??畿娬筷P于抗戰服務中醫藥衛生人員征調的政策及待遇等;各研究室、附屬醫院等的工作總結等。這些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也為后人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
4 《西大醫刊》
1946年8月,西北醫學院與西北大學合并而成為國立西北大學的醫學教育部分,并更名為西北大學醫學院,3年后即1949年9月,創辦了《西大醫刊》。發刊辭由著名生理學家、原西北醫學院院長侯宗濂教授所做[7]。
《西大醫刊》共1卷1期即????!段鞔筢t刊》刊登論文的形式有綜述、譯述和摘譯等,主要刊載本院教師、醫療人員在教學、醫療及研究中的成果。所刊論文均為本院教師撰寫,刊載的內容反映了當時西北地區直達國際前沿的醫學教育及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如以侯宗濂、毛鴻志等教授的病理學研究為代表的學術成果,特別是關于癌病防治、醫學教育立法的研究,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西北醫學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新風尚,該刊已經初步顯示出其醫學專業性學術期刊的特點。
5 《西北醫學院學報》及《西安醫學院學報》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教育部決定將西北大學醫學院獨立建院改為國立西北醫學院,12月奉西北教育部令改為西北醫學院?!段鞅贬t學院學報》創辦于1955年8月。該刊名與在此期間的學校名稱西北醫學院相呼應。隨后,隨著1956年學校名稱變更為西安醫學院,該刊在總第3期時,即1957年3月將《西北醫學院學報》更名為《西安醫學院學報》,直至1985年。其間,期刊封面也在不同時期進行了重新設計和調整,而且由于紙張緊張匱乏,有的期在印刷時采用油印方式(圖4)。最終1960年7月因紙張緊缺問題及“學報一律停刊整頓”的通知等原因而???,1975年2月復刊(之后有短暫的??c復刊)。1980年9月,由省科委批準,期刊由內部發行轉為正式公開出版發行。
6 《西安醫科大學學報》
1985年7月6日,由衛生部陳敏章副部長宣讀衛生部文件,正式更名為西安醫科大學[8]。之后,衛生部批復同意《西安醫學院學報》更名為《西安醫科大學學報》,并于1986年第1期正式啟用。
自1986年起,期刊的封面設計、期刊內容、印刷質量等均有顯著改變和提高,并不斷調整和完善(圖5)。內容的欄目設置基本固定,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短篇報道、綜述、講座、譯文及文摘等;1994年欄目設置又進行了部分調整,分設了論著、調查報告、經驗交流、技術方法、綜述、短篇報道等。
7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0年4月17日,召開了西安醫科大學、陜西財經學院、西安交通大學3校合并大會,自此,三校合并的校名沿用西安交通大學,而西安醫科大學更改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之后隨著發展變化又更改為醫學中心,直至醫學部至今。期間,《西安醫科大學學報》更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圖6),期刊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封面設計、印刷、欄目設置、報道重點、選稿組稿策劃等均有了長足發展。
期刊的編輯規范和學術質量均進一步顯著提高,所刊發的論文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在欄目設置上進行了調整,停止刊發普通綜述和短篇報道等,補充了中醫藥研究等欄目,創辦了專家述評欄目和集中報道某領域科研成果的專題研究欄目,并通過針對性的高質量約稿組稿和選題策劃,使專家述評和專題研究已成為期刊的品牌欄目,引起廣泛關注,期刊影響力不斷擴大和提高。期刊先后被國內外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如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科技期刊統計源期刊、荷蘭醫學文摘、美國化學文摘等;2017年學報還被Elsevier公司的文摘索引數據庫Scopus收錄。期刊先后獲得省級優秀期刊、精品期刊及全國百佳期刊等榮譽。
在互聯網時代,也積極應用投稿采編系統,建立了期刊網站(WWW.jdyxb.cn或者yxxb.xjtu. edu.cn),2017年被評為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網站;期刊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平臺進行及時在線優先出版,還建立了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等,為期刊的進一步發展和科研成果的多渠道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總之,從學校1937年抗戰遷陜時期創辦的《西安臨大???,及其之后醫學獨立建院后改名稱為《國立西北醫學院院刊》,歷經風雨變遷和發展,直到《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大學學報始終與學校的醫學發展并肩前行,從篳路藍縷到砥礪前行和取得的成績,在學校醫學教育與科研發展波瀾壯闊的80年間,為科研成果展示和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將努力進一步提高學術影響力,為醫學發展與傳播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葉娟麗.中國大學學報: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3,50(1):64-74.
[2]楊婷婷,姚遠.《清華北大理工學報》及其科技傳播[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3(5):855-860.
[3]劉銓,買秋霞.文獻檔案中西安交大醫學的百年傳承[EB/ OL].http://xjtu120th.xjtu.edu.cn/info/1003/1126. htm.
[4]來鑫華,趙寶巾.西北聯合大學:卓絕西進奠基石 抗戰中的大學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刊[N].中國教育報,2015-08-18(3).
[5]王永莉.民國時期西北大學學術期刊之發展變遷[EB/OL].[2014-06-20].http://www.cssn.cn/gd/gd_rwxb/gd_ gdxc_1682/201406/t20140620_1220102.shtml.
[6]楊龍.抗戰中的《國立西北醫學院院刊》[EB/OL].http:// xjtu120th.xjtu.edu.cn/info/1003/ 1122.htm.
[7]王睿,姚遠.近現代陜西醫學期刊的起源和發展[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5,7(4):75-78.
[8]紀念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創建70周年院慶籌備委員會.厚德尚醫為生命之光[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