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勐
摘 要 閱讀伴隨著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至今。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科技文明的不斷發展和人類文字記載方式的不斷革新,多元化閱讀模式在當今世界逐步顯現出來。而數字化圖書館作為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不僅能為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的不同載體提供大量數字技術儲存的信息資源,還可以面向具體閱讀對象提供跨區域網絡資料檢索、閱讀以及資料傳播服務。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為廣大讀者提供優質、快捷的閱讀環境和資源。
關鍵詞 數字化;圖書館;閱讀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0-0197-02
1 多元化閱讀模式的發展
1.1 文字記載方式的變化導致多元化閱讀模式的產生
閱讀作為人類社會存亡與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認知行為,已經與人類共存數千年之久。從最早的結環記事開始,人類經歷了諸如甲骨刻字、竹木片記事、動物皮革記事、造紙書寫、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鉛字印刷和激光排版印刷等各種以實物為載體的文字記載方式。隨著人類社會文明與科技文明的飛速發展,以電子網絡為平臺,各種電子交互儀器為載體的文字記載方式已經普遍被人們認知與應用。而這歷經千年變化與發展的文字記載方式,也在無時不刻的改變著人類的閱讀模式。人類將文字記載空間從成堆的甲骨殼上轉移到了虛擬的網絡平臺之上,無疑加大了人類對各種信息的文字記載數量與速度,加快了人類尋找與閱讀信息的速度。而輕巧便捷的電子交互儀器使得閱讀變得更為方便快捷,隨時隨處可得。伴隨著人類的文字記載方式的發展,多元化的閱讀模式也悄然顯現。
1.2 閱讀模式的多元化體現
就現代而言,傳統模式的書籍閱讀已經滿足不了大多數人們對閱讀的需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決定了很多人無法再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完整的完成長篇書籍的閱讀和學習,于是網絡搜索與電子圖書閱讀一度成為人們閱讀文字的快捷途徑。然而隨著電子交互儀器的不斷革新和3G時代的成熟發展,在路上、共交車上、餐廳里、商場里,更多的人喜歡通過手機、便攜式電腦上網閱讀書籍或新聞咨詢,“微閱讀”這種無時無刻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閱讀的方式更為人們所喜愛。閱讀也如同吃飯的碗筷湯匙一般,無時無刻伴隨著日常生活。
與此同時,與快捷便利的網絡電子文字閱讀模式發展起來的還有“真人閱讀模式”“多媒體影音閱讀模式”“多維空間閱讀模式”等為人熟知和不知的閱讀模式。“真人閱讀模式”其實已經有一定得發展歷史,它是以諸如圖書館、書店、咖啡廳等場所為平臺,吸納具有不同愛好、經歷、職業的人作為“真人書”,提供給有興趣的人“閱讀”,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讀者以另一種形式增長知識,交到朋友。例如在美國電視劇《欲望都市》中,女主角作為作家就曾為自己的讀者開閱讀會,為讀者閱讀自己書籍作品中的內容,為讀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創作過程,使讀者與作者共同體驗觸手可及的閱讀體驗。“多媒體影音閱讀模式”作為一種發展成熟的閱讀方式更被人們所熟知。通過電子交互設備,人們可以通過影像、聲音的傳播“閱讀”諸如歷史、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的知識,這種閱讀模式往往能更直觀的將閱讀內容展現在讀者眼前,使閱讀過程更加輕松愉快。“多維空間閱讀模式”,則是擺脫傳統的二位文字信息和音像信息的束縛,使閱讀內容從二維文本中呈現出三維立體成像和四維觸覺體驗,從而使閱讀者對閱讀內容達到最完美的認知程度。當然,“多維空間閱讀模式”還有待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才能最終實現。正如綜上所介紹的一些閱讀模式所述,閱讀,正以前所未有的多元形態融入人們的生活。
2 數字化圖書館在多元化閱讀模式中的應用
Digital Library——數字化圖書館,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不僅能為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的不同載體提供大量數字技術儲存的信息資源,還可以面向具體閱讀對象提供跨區域網絡資料檢索、閱讀以及資料傳播服務。在網絡環境下,數字圖書館是一種分散的網絡結構模式,它面向多個對象的,可適應在多種不同環境下不同系統運行的計算機系統。一個數字圖書館的構成,主要包含用戶接口、預處理系統、查詢系統和對象庫等基本構件。
我國現在已經存在許多數字化圖書館項目,例如: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數字圖書館、數字方舟數字圖書館、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上海數字圖書館、CNKI數字圖書館和CALIS數字圖書館等等。這些數字圖書館則利用EC和網絡向讀者提供諸如網絡讀書卡、電子圖書、個性化信息服務、網上參考咨詢、為出版社提供銷售平臺、數字化資源制作、數字化資源庫、數字圖書館系統軟件、數據庫光盤、系統集成、電子資源服務、電子政務、音像多媒體資源服務、電子圖書閱讀、圖書拍賣、圖書訂購、在線新名詞服務、網上讀者服務等等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使讀者通過互聯網平臺閱讀和檢索到感興趣的電子書籍和資料,實現方便快捷的閱讀和資源整合的過程。
2.1 數字化圖書館在傳統圖書館中的應用
為了健全區域圖書館建設,這些已有的數字化圖書館項目已被許多傳統圖書館采用,傳統圖書館在保留已有的圖書實體檢索與借閱的功能基礎上,建立屬于自己的網絡操作平臺與數字化硬件設施。一方面在平臺上整合出圖書館館藏的具體檢索信息,使讀者能方便地查到他所需要的信息,在登記讀者借閱信息的前提下,跟蹤了解讀者對書籍的借閱使用情況,以確保圖書館的權益;另一方面則加入數字化圖書館項目,通過創建和收集數字化館藏項目,整合諸如色彩矯正、光學字符識別、信息壓縮、轉化和高分辨率數字掃描等相應的數字化技術,并通過在訪問權限許可、網絡系統安全保護、電子記錄服務等網絡權限安全管理監控之下,將各種文本資料通過計算機識別技術轉化為計算機二進制圖像,經由網絡信息授權,發布于網絡,實現全球資源共享,再通過瀏覽權限設置,達到限制權限閱讀的目的。這樣重建之后的圖書館,將傳統圖書館閱讀功能與數字化圖書閱覽功能相結合,使人們在圖書館進行傳統借閱模式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圖書館內的數字化硬件設施進行數字化圖書閱覽,優化了圖書館的閱讀資源,使讀者能夠享有更為理想和全面的閱讀平臺。
2.2 數字化圖書館在其他閱讀模式中的應用
數字化圖書館不一定需要對應社會上圖書館會實體,數字化圖書館可以講網絡上一定量的閱讀信息整合起來,供讀者閱讀。所以,數字化圖書館在被傳統圖書館吸納采用的同時,“互聯網閱讀模式”“真人閱讀模式”“多媒體影音閱讀模式”“多維空間閱讀模式”“公共閱讀模式”等多元化閱讀模式同樣需要數字化圖書館的專業性、便捷性、交互性所服務。
在3G網絡時代成熟發展的今天,隨著網絡終端的便攜性發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憑借移動的網絡終端,通過3G網絡獲取數字化圖書館資源,使閱讀者避開龐大雜亂的網絡信息,直接通過數字化虛擬圖書館查閱和檢索讀者所需的閱讀內容和資源,這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便捷圖書館,為多元化閱讀模式提供了更加寬廣的閱讀服務平臺。
3 正視數字化圖書館在多元化閱讀模式中的發展方向
數字化圖書館應在各種閱讀模式中廣泛推廣和發展,鑒于科學技術發展的制約,數字化圖書館若干閱讀模式中無法實現,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數字化圖書館將在我們的閱讀生活中無處不在。
例如,數字化圖書館應廣泛的運用在“公共閱讀模式”之中。在我國,武漢地鐵已經建立了全國首創“鐵圖書館”。武漢地鐵全線21個站點,乘客在地鐵車站等車的同時,可隨時借閱到自己想讀的書。圖書借閱機就擺放在地鐵收費服務區的邊上,市民即使不乘坐地鐵,也能從非付費區輕易借書,讀者可以在就近的車站借書、還書,不需要回到借書的地點去還書。這種公共閱讀模式的建立,不但能夠帶動全民閱讀的風潮,更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將數字化圖書館推廣于“公共閱讀模式”中,在“公共閱讀模式”中實現網絡資源共享,豐富“公共閱讀模式”中的閱讀資源,這樣必將加快科技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對提高國民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無論數字化圖書館怎樣發展,都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去推廣和發展,要充分體現科技造福于人、服務于人,這樣才能為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閆偉東.歐美圖書館多元化閱讀推廣模式及其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12):82-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