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儒
[摘要]: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綠地規劃已成為了影響城市發展的核心因素,不僅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甚至還會對城市未來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對西北城市綠地規劃現狀的分析,提出構建海綿城市的必要性,并結合“海綿城市”理論內涵,詳細闡述西北城市綠地規劃優化措施,以此來為西北地區構建海綿城市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綠地系統;應用分析
[引言]: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的發展在帶來經濟社會紅利的同時,也造成水循環過程的畸變和區域性氣候演變,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各類水、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2015年12月,《甘肅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發布,“海綿城市”這一概念進一步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近年來,不難發現相關研究多圍繞以LID技術、水敏感性城市規劃與設計等為代表的生態雨洪管理技術而展開。因此,筆者將結合“海綿城市”理論內涵,詳細闡述西北城市綠地規劃優化措施,以此來為西北地區構建海綿城市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1西北城市綠地規劃現狀分析
1.1城市綠地規劃流于形式化
結合近些年來我國西北部分城市綠地規劃建設成果來看,存在重視審美需求,而忽略綠地功能性的問題,對于城市綠地系統的認識過于淺薄,存在大規模、浪費性的城市景觀植被重復布置的現象,認為城市綠地規劃集中在景觀植被的搭配上。同時,利用大量雕塑、廊廳等人造景觀,來提升城市綠化的觀賞性,這樣以來浪費了大量的城市綠地空間,甚至為了突擊應付上級檢查,將假花、盆景等形式,應用于城市綠地規劃中,這不僅沒有起到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優化,反而破壞了城市自然環境,導致城市綠地系統沒能充分發揮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
1.2垂直綠化效果有待改善
我國西北城市垂直綠化總體上是比較落后的,方式也較為單一。近年來,主要在企事業單位、住宅樓、道路兩側邊坡及公園內通過建筑墻體、圍墻、橋柱、廊架等種植景觀植物形成城市景觀。綠化植物主要以攀緣植物與一二年生草本為主,綠化形式較為單一;加上垂直綠化施工起來技術要求高、維護成本高,導致城市垂直綠化檔次不高。在量方面,雖然少數城市已經實施了垂直綠化, 但是垂直綠化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 垂直綠量較少。在質的方面, 進行垂直綠化時生態學的應用層次淺, 合理的綠地網絡結構尚未形成;對垂直綠地群落發育的生物過程和生態過程重視不足, 垂直綠化植物群落有待進一步優化;垂直綠化的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等。
1.3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城市綠地規劃不僅是一個口號,同時需要科學的決策、理論以及技術的支持,在這方面我國西北地區做的仍有較大的不足。一方面,對于城市綠地規劃建設的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起步較晚,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支撐;另一方面,規劃決策者本身較為狹隘的規劃目的與目光限制了在城市綠地規劃中,對相關理論和技術的采用。比如部分城市的綠地規劃根本沒有考慮城市本身的氣候條件、植被類型等因素,大幅度降低了城市綠地的功能性,存在過于追求表象、想當然的主觀決策失誤。
2 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解決城市規劃建設中的水、生態、環境等問題,也是對園林建設者的一個嚴峻考驗,而“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其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風景園林作為城市重要的小型調節媒介,在規劃時可以借助自然優勢,將園林規劃和雨水處理系統相結合,進而提高透水性、增加綠化覆蓋率、合理控制徑流系數。此外,風景園林應該具有蓄養水源的作用,所以如果遇到突發狀況,可以短時間的為城市供水。因此,在海綿城市理念下,進行綠地規劃就是通過對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來為城市綠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資源,確保城市水循環的流暢與地表徑流的良性發展。
3海綿城市背景下城市綠地規劃的優化措施
3.1園林水景規劃設計
在以往的園林規劃中,對于水景規劃一般都是固化池壁和池底,因此整個水池都處于封閉的狀態,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換水和管理非常便捷,但是因水池處于封閉狀態也存在弊端,所以水體不能夠做到與外界自由的交換和滲透。這種用傳統方式設計的水池,在干旱或者平常需要外界為其不斷的補充水資源,以保證需水量,只有在降水非常多的情況下才能保證不需要外界補充,所以這種水池是對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將海綿城市的理論應用到風景園林規劃中,設計工作者應該綜合考慮地勢條件和人工條件,在比較低洼的地區設計園林水景,降水會自然向低處匯集,既做到了水池蓄水的目的,又有利于節省水資源。對于岸邊和水底的建設需要保持一定的滲水能力,在這方面可以借鑒人工濕地和生態河岸,這樣有助于水體自身的凈化功能,同時這也是建設海綿城市的最終目的。在進行風景園林規劃時,基于海綿城市的理論,處理好景觀設計和雨水儲存之間的關系,對于提升生態效益是重要的內容。
3.2人工濕地規劃設計
在海綿城市理論應用風景園林規劃時,一方面是要做到保護自然濕地,另一方面就是要合理的進行人工濕地的規劃,同時人工濕地規劃也是城市建設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濕地對城市生態的調節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項建設規劃都不能夠替代的。在進行濕地規劃時,需要全方面的考慮。人工濕地兼具凈化水體、集水蓄水、減緩洪澇災害、調節城市小氣候為主要功能的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必然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濕地資源營造的居住場所水環境,結合綠地系統和交往空間規劃,提高居住的景觀環境和生態質量,從而營造高品質的城市生活環境。
3.3垂直綠化
在進行城市規劃和設計時,除了對地面進行改造,還要注重立體空間綠化的打造。在雨水處理中,立體空間綠化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可以充分利用現成的一些建筑,例如平屋頂等,進行綠化的設計,從而打造一個綠色的屋頂。對于原來的護坡結構,可以把原來的石砌護坡改造成植被護坡,從而使得雨水得到減排和凈化。垂直綠化的打造可以使得不達標的綠化面積得到改善,同時促進城市空氣質量的提高,還可以消除城市中的噪音。
4 結語
海綿城市理論有助于生態保護和建設,是當前城市規劃中的重點內容,建設海綿城市可以實現雨水的回收與利用,這是海綿城市理論的重點內容。風景園林建設作為一個城市生態建設的重點內容,其中包含了水景規劃、垂直綠化、人工濕地規劃等多項內容,所以想要實現風景園林建設的海綿特性,則設計工作者在設計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涉及到的諸多學科知識,結合海綿城市理論進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袁弘,等.“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39(6):26-36.
[2]車生泉,謝長坤,陳丹,等.海綿城市理論與技術發展沿革及構建途徑[J].中國園林,2015(6):11-15.
[3]劉合拴.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城市規劃中的實踐構想[J].中華建設,2015(12):80-81.
[4]彭明.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城市規劃中的實踐構想[J].建材與裝飾,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