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欽楠
史密斯蘋果節——悉尼的“國際廟會”
一年又一年,日子過得特別快,不知不覺間又臨近期末——我的第二學年就要結束了。趁著離考試還有一段時間,我和小伙伴們“忙里偷閑”地到處逛了逛,放松下因備考而緊繃的神經。前段時間,我們幾個人參加了悉尼北區規模最大的慶典——持續一整天的Granny Smith Festival(史密斯蘋果節)。
Granny Smith(澳洲青蘋)是一種原產于澳大利亞的蘋果。民間流傳,1868年悉尼的Maria Ann Granny Smith(瑪麗亞·安·舍伍德·史密斯)把樹苗與當地蘋果雜交,意外收獲了一種脆爽多汁的青蘋果,史密斯太太把蘋果送到集市上銷售,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多年以后,當史密斯太太變成史密斯奶奶之后,這種新品種的青蘋果還一直受到當地人的喜愛。每當有人問起這種蘋果的來源時,當地人都會告訴他:“這是那位叫史密斯的老奶奶家里生產的。”多年以后,澳洲人為了紀念這位平凡而偉大的史密斯奶奶,便正式將這種蘋果以“Granny Smith”來命名。
為了紀念生活在伊仕活區的史密斯奶奶培育出第一棵青蘋果樹,自1985年至今,在我居住的Eastwood(伊仕活區),每年地方政府都會在10月中旬的周末舉辦史密斯蘋果節。史密斯蘋果節到現在已經有32年的歷史了,人氣—直很旺,并且漸漸地“聲名遠播”,成為了悉尼北部區最大的周年慶祝活動。聽當地人講,去年更是有逾10萬人參加了這個慶典。
我對史密斯蘋果節一直很有興趣,去年就想親眼去看看,可惜沒有抽出時間,“完美錯過”了它。今年,聽說史密斯蘋果節將在10月21日舉辦,我們幾位同學興致勃勃地準備前去參觀。
21日當天,因為正逢休息日,我和小伙伴難得地睡了個“大懶覺”,臨近中午才準備出門去逛史密斯蘋果節。本以為我們“近水樓臺”——活動就在我居住的社區,我們肯定比許多遠道而來的人到得早。沒想到,到了現場一看已經是人山人海了。
舉辦方對這個慶典很重視,準備了許多精彩的活動。史密斯蘋果節9,00正式開始,以精彩的盛裝游行作為開場,包括行進樂隊、青蘋果彩車、老爺車、小丑表演,甚至還有當地小區和學校、騎警以及消防員等團體參加游行,場面極其宏大。當地人告訴我,總共有1000多人參加了這次的游行活動,附近的學校為了這次游行,甚至會提前數周著手進行準備。
除了壯觀的游行場面,史密斯蘋果節還有250個左右的攤位,吸引著當地居民和慕名而來的游客,有吃有玩、包羅萬象,和北京過年時的各大廟會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些攤位銷售五花八門的商品——當地手工制品、新鮮綠植、服飾……有些攤位供參觀者玩游戲,像是扎氣球得玩具之類的小活動,透著那么喜慶。當然,在史密斯蘋果節上,人氣最旺的還是銷售各類食品的攤位——“國際食品展”。我們隨便逛了逛,食品展上的好多吃食,讓我這個遠在海外的中國人甚是懷念——鐵板面條、烤串、咖喱飯、鹵肉飯、手工巧克力、煎餅、自制檸檬水……雖然品種十分豐富,但我總覺得這些美食聚在一起,難免會把胃搞得“七葷八素”。
今年的慶典人實在是太多了因此我和小伙伴只是隨便看了看,準備等晚一點人大多散了再來仔細逛逛。下午5:00左右,我們幾個又去了蘋果節——人還是很多,但攤位收了不少——可見這次的慶典有多么的受歡迎。我們往會場里走了走,發現舉辦慶典的伊仕活區的公園里搭滿了游樂設施,與北京廟會上臨時搭建的可移動游樂場極為相似。但這些游樂設施幾乎都是針對10歲以下的小孩子的,像我們這樣的“大孩子”穿梭其中實在有點“扎眼”。所以我們轉悠了一圈,買了一杯飲料,就準備在附近吃個晚飯,消磨一下時間,等著看晚上8:00的煙火表演。我們選了一家離煙火表演場地不遠的餐館,吃完飯又在餐館待了兩個多小時,煙花表演才開始。然而,等待了如此之久的煙花卻沒有預想中的盛大——零零散散的不成規模,還不如我回家過年時見到的鄰居放的煙花好看。直到表演接近尾聲,才出現了幾個連續性的大煙花。但環顧四周,澳洲當地人對這場表演還是很捧場的,看著煙火都很興奮。
麥考瑞大學的“美食之旅”
麥考瑞大學周邊有許多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因為身處麥考瑞這座“美食天堂”,我和我的幾位同學,平日有一大樂趣就是試吃各種類型的新開張的飯館。我們已經把附近的大部分餐廳都嘗了個遍,可以說是對這些餐廳的好壞和特色已經爛熟于心了。要說推薦麥考瑞大學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食,我可是“權威中的權威”。
首先要推薦的是坐落在麥考瑞大學的美食中心廣場一樓的一間合并餐廳。之所以說是“合并”,是因為這家“一分為二”的餐廳,主營泰國菜以及墨西哥菜。喜歡吃咖喱的同學可以去Thai Kiosk(泰國亭)吃各種各樣的咖喱;喜歡墨西哥美食的則可以到Wicke dMexican(邪惡墨西哥)吃玉米煎餅、玉米薄餅等。這家合并餐廳的食材都是當天購買,十分新鮮——嫩嫩的牛油果,淋上美味的醬汁,色香味俱全。
第二個要推薦的,是Sushi World(壽司世界)。這家壽司連鎖店,在麥考瑞大學美食中心廣場的一樓有一家分店。我比較喜歡吃壽司,所以經常會光顧這家店。每次到店,我必點的壽司是三文魚加牛油果卷。這款壽司味道不錯,價格也比較合理,下午還經常有特價活動。壽司方便攜帶,可以帶回宿舍當作下午茶點慢慢品嘗。如果你喜歡日式料理,路過這家店可以放心大膽地走進去——我敢保證美味指數絕對滿分。
第三個要推薦的是中國菜,LeesAsian Food Court(李家中餐)。這家餐廳在麥考瑞大學美食中心廣場的二樓,經營范圍包羅萬象,中國留學生最喜歡的大江南北的美食全都盡收囊中。我的好朋友張瑤瑤是講究“無面不成席”的山西人,她對面食可以說十分有研究。張瑤瑤說,這家LeesAsian Food Court菜品味道不錯,在悉尼基本可以算是原汁原味的中餐了。如果你到悉尼,吃不慣外國的食物,千萬不要錯過這家餐廳。endprint
除了學校中的餐廳,麥考瑞大學附近也有幾家十分有特色餐館。
Chinese Noodle Restaurant(北方拉面館)位于麥考瑞大學西側的一條街道,也是主營中式美食的,附近的學生下了課經常去那里就餐。北方拉面館在悉尼圈的名氣很大,到這里就餐的不僅有中國人,也有不少悉尼當地的食客被這家餐廳的菜肴所吸引。北方拉面館性價比比較高,花費10澳元即可吃到很好的一頓午餐——不僅面條和餃子的味道有口皆碑,做法更是現吃現做,十分新鮮。這家餐館還有一個挺好玩的特色。傍晚的時候,老板會在門口拉小提琴——并不是為了招攬客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圖個樂兒”。
Ryos Noodles(亮面條)是一家正宗的日式餐廳'這里的招牌美食有日式套餐和拉面等等。在亮面條餐廳里,拉面的濃湯是經過長時間熬制的,味道比其他餐館鮮美許多,有不少新食客到這里就餐之后,都成為了忠實的回頭客。亮面條中午也會有特價套餐,人均消費也就40澳元左右,還是比較劃算的。
Oxford Socia(牛津交流)是麥考瑞大學附近一家地道的澳大利亞美食餐廳。這家餐廳裝潢十分講究,內部裝飾全部都是標準的澳洲本土風格。牛津交流對于菜品品質把關十分嚴格,餐廳所選的食材一定是最新鮮的,并且還會根據季節推出頗具特色的時令菜。在傍晚的特殊時間段,有時還會提供免費的葡萄酒和雞尾酒,很受食客們的歡迎。
Bravo Trattoria是一家意大利美食餐廳,在悉尼有三家連鎖店,麥考瑞大學附近也有一家。餐廳的氣氛非常優雅、舒適,許多新食客都是被它的內部裝潢吸引到此就餐的。這家餐廳評價比較高的有意大利肉醬面、海鮮面、烤牛肉、烤三文魚和奶油蝦球,全都是經典的意大利菜。目前,餐廳在周二至周四的午餐和晚餐時間段還推出了自助餐,服務員小哥會親自為食客切好各種烤肉,服務十分貼心周到。
Doyles on the Beach Restaurant(多利海灘餐館)是一家海鮮餐廳,在悉尼也是非常有名的。多利海灘餐館坐落于海邊,在當地也算是“老資歷”的餐館了。據說,這家餐館的海產品都是現撈現做,保證了_上桌的菜品味道原汁原味。這家餐廳可以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海邊風光,所以廣受食客們歡迎。
Haemil Korean Restaurant(韓蜜餐廳)主要以韓式美食為主,招牌菜品都是韓劇必備美食——部隊火鍋、人參雞湯、泡菜餓炸雞配啤酒、石鍋拌飯等等。這家餐廳的特別之處是店內有專人演奏鋼琴曲。食客們在就餐的同時,還能聆聽美妙的音樂,情調很高雅。
在悉尼,餐廳更新換代的速度簡直令人咋舌——聽說學校對面的購物中心下個月又有幾家新餐廳要開張了。我前文說的這幾家餐廳,在當地都算是“經久不衰”的“老前輩”了,味道還是比較有保障的。親眼見證了悉尼史密斯蘋果節,又吃遍了學校周邊的各國美食,我和小伙伴們—直緊繃的神經也得到了放松。吃好了、玩好了,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備考當中來。我想,打下了如此堅實的“物質基礎”后,再“殘酷”的考試我也能順利通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