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恩倩?楊樹林
摘要:正手連續攻球是乒乓球學習者應該掌握的基礎技術,是乒乓球運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以少兒初學者在學習正手連續攻球技術時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方法為研究目的,通過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訪談法對少兒意識、心理、身體方面的分析,尋找少兒正手連續攻球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注意力、擊球時機、動作的標準度三個問題提出了注意力訓練、多球單練訓練、徒手訓練的三種訓練方法。
關鍵詞:正手連續攻球技術;少兒;乒乓球
正如我們所知,乒乓球是我國國球,強大的群眾基礎和獨特的訓練手段,是我國乒乓球項目在國際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原因。在全國各地,有很多關于乒乓球的少兒培訓班,學員們在傳統準備活動之后都會進入乒乓球的專項性熱身——正手連續攻球。人們可以通過觀察少兒的正手連續攻球能力來判斷其學習乒乓球的時間與水平,在后續的學習與比賽中正手連續攻球能力將會影響少兒的成績。如何解決正手連續攻球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提高對攻的有效性,為少兒提供正手連續攻球的基礎理論與訓練方向,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少兒乒乓球初學者在正手連續攻球技術上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文獻資料法為主,結合觀察法與訪談法提供的實際依據,對正手連續攻球技術進行討論研究。
文獻資料法:瀏覽知網上關于正手連續攻球的相關文章,通過對相關文章的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再結合實際情況來提出建議。
觀察法:通過對南昌市某乒乓球培訓班的初級班學生進行連續兩周,每天90分鐘訓練時間的觀察,了解他們學習正手連續攻球的情況,觀察任職教練員如何進行糾正,得出初步結論,為文獻資料法提供現實依據。
訪談法:與初級班的任職教練交流,詢問教練員對這批少兒初學正手連續攻球出現的問題,以及以往初級班中同年齡層少兒出現的問題。同時,收集該培訓班其他乒乓球教練員對正手連續攻球常見問題的看法與解決辦法,以作參考。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觀察和與教練的訪談交流,發現少兒學員在初學正手連續攻球時容易出現的問題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本文結合相關研究文獻的研究成果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并進行分析。
(一)注意力不集中
1.問題與原因
通過我們對少兒學員的觀察,大部分少兒身體素質已經能保持在訓練中不感到過于疲勞,但是容易出現連續對攻中斷。
根據對正手連續攻球的描述,該技術動作要求少兒在控制板數與落點的基礎上加快對攻速度,這需要少兒具有準確的攻球動作、精準的控制力量和足夠集中的集中力[1]。但從少兒的生理特征來看,雖然少兒具有很多優點,有著無限的潛能,但他的心理尚未成熟,意志力差,很難長時間的將精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這使得少兒在初學正手連續攻球這種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動作頻率高的動作時,容易出現走神或者疲勞,使對攻中斷,原因更多在于連續多板后的注意力分散。
2.注意力提升訓練
在培訓班里,教練員對于運用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規律是很少的,基本上是通過提示來引導學員,需要學員自己來集中注意力,這種枯燥的訓練形式會讓少兒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無法集中精神學習,導致了訓練效率下降,影響少兒學會正手連續攻球。因此可以考慮運用注意力訓練來提高訓練效率。
教練員應主動引導少兒集中注意力,多運用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規律來提高注意力;其次應該將訓練場地周圍可能分散少兒注意力的因素盡量消除,例如場地里的噪音。教練員應通過訓練某方面的影響,使少兒有意注意時間延長;在訓練中可以通過內因動機來刺激少兒的無意注意,例如與比賽訓練法結合,讓少兒記住自己的回擊板數(保證回球的質量)來進行比賽,個數多的人能得到表揚,個數少的則要求加練一次。通過獎懲的措施加強少兒對訓練的重視,在訓練注意力的同時也培養少兒積極競爭的運動精神。
但是,注意力訓練屬于誘導性的訓練,當少兒通過訓練能自己集中注意力后,訓練效果則不明顯。因此在少兒具備持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時,可以適當減少這方面的訓練。
(二)擊球時機提前
1.問題與原因
通過與教練員的交流,大部分少兒會因為緊張導致對攻時的擊球時機提前,無法完成連續攻球。
在對攻中準確的做法是,用球拍在球的上升期的中后期回擊,回擊時要用拍面的右下部擊打[2]。關于怎么回擊球,教練員在少兒初學時已經進行過說明,但是因為由多球訓練轉變為較有難度的單球訓練,少兒很難一下適應改變而緊張,所以教練員陪同少兒進行單球對攻訓練時,本可以在多球訓練中準確掌握回球時機的少兒,會因為迫切想回擊,在來球的上升初期即回擊球,經過教練員的提醒后有所改善,但是在下一次訓練時又會變回原樣,擊球時機提前。
2.掌握恰當擊球時機的訓練
多球訓練多用于固定某一項新學技術的技術要點,是乒乓球訓練中最傳統的訓練方法,多球訓練需要供球者對固定點固定位置固定旋轉的多次喂球來培養擊球者對新技術的肌肉記憶。但是在正手連續攻球中,每個球的落點位置會產生輕微的變化,要求少兒能尋找到每次回擊的最佳時機。多球單練則滿足這一特點,可以通過不定點與定點之間的轉換,讓少兒盡快掌握找到最佳回擊時機的技術[3]。
在訓練中結合單球訓練按“多球-單球-多球”的模式來調節多球訓練中的枯燥感。教練員可以多采用這種多球單練的訓練模式,減少少兒在尋找感覺時花費的時間。有改變的訓練能激起少兒的訓練熱情與興趣,將不同的訓練模式結合,以加快技術的掌握是少兒乒乓球教練員應該掌握的技巧。同時在尋找感覺的過程中,當少兒能連續找到最佳回擊時機時,教練員應該用言語去鼓勵少兒,引導其慢慢地掌握好這個時機,少兒得到表揚后會對運動的興趣提高,方便了教練員的教學。
(三)動作容易變形
1.問題與原因
少兒在進行正手連續攻球時會出現動作的變形,改變正確的落點,導致對攻的中斷。
正手連續攻球要求少兒在保證正手攻球動作的標準上提高連續性[4]。通過與負責教練員交流了解到,變形程度小的少兒普遍在初學正手攻球動作時掌握較好,學習速度快,在進入正手連續攻球階段能較快的做出標準動作,在后續兩周的練習中,變形程度小的少兒正手連續對攻板數要多于變形程度大的少兒。
2.避免動作容易變形的訓練
運動技能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泛化階段、分化階段、自動化階段”。徒手訓練的作用在泛化階段是建立正確的動作,尋找肌肉感覺;作用于分化階段是固定正確的動作和肌肉感覺,讓身體各方面協調活動,不因為外界干擾破壞正確的動作。當可以很輕松地做出動作時即自動化階段,當連續出現失誤時,可以通過徒手動作來進行糾正[5]。
少兒出現動作變形就是在分化階段出現問題,對于剛學會正手動作的學員來說,正手連續攻球的變化較大,導致了他們動作的變形。徒手訓練可以改善這類問題,再結合單球訓練能有效地減小動作變形程度,越是規范的正手動作越能讓對攻板數增加。通過與培訓班教練員們的交流和教學觀察,徒手訓練屬于最為常見的辦法和有效的辦法,被廣泛運用在各項乒乓球技術的初步練習中。在訓練前可以讓少兒進行徒手訓練來喚醒對動作的肌肉記憶,在訓練中如果出現了動作變形而且少兒不能自身糾正動作時則要停止對攻,讓少兒徒手揮動作,在找到正確的動作和感覺后繼續訓練。
三、結論
少兒學習乒乓球正手連續攻球技術時,在意識上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在心理會有因為緊張導致擊球時機提前;在生理上會因為尚未形成肌肉記憶,出現正手動作標準度不高的情況。教練員遵循區別對待原則對少兒乒乓球學員進行針對訓練來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陸育明.淺談少兒體校乒乓球教學的基礎訓練[J].科學大眾,2009(585).
[2]王蒲.乒乓球擊球技術淺析[J].成都體院學報,1989(4).
[3]胡啟凱.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學初探[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4]段師博.單球與多球訓練法在乒乓球教學中的對比研究[J].考試周刊,2016(62).
[5]黃莉.徒手動作練習對乒乓球攻球技術掌握的教學實驗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4).
(作者單位:燕京理工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