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源
摘要:武術運動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活與斗爭實踐中逐步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本文從美學上來講,它不僅具有形式美、生活(真實、本色)美,而且還具有意境美。
關鍵詞:意境:美學;武術
一、意境——形與神的交融
意境是我國美學思想中的重要范疇。它體現了藝術美。在藝術創造,欣賞和批評中常常把“意境”作為衡量藝術美的一個標準,因為武術具有藝術性,同樣也可把意境作為衡量武術運動美的一個標準。
意境是指藝術家審美體驗、情趣、理想與經過提煉、加工的生活形象融為一體后所形成的藝術境界。是主、客觀相熔鑄的產物,在武術運動中是指導形與神的高度統一。
二、武術中的形
武術的形(外)是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體活動,由于武術起源于長期生活于戰爭的結果,在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維持生存需要同野獸做斗爭,從中不斷學習和掌握了簡單的攻防技能,而且出現了模仿動物動作的“百獸舞”其中有一些是“得所以利其關節,乃制之為舞”的“熊經鳥申”的體育運動,后來的“五禽戲”、“象形拳”即是這種運動的延續和發展。
三、武術中的神
神在美學術語首先是指宇宙萬事萬物的現象及其本質、規律的不可知性。《易。系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國術概論》中關于太極拳論中曾這樣講:“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陰靜陽動,陰息陽生。”“陰陽相交,始生萬物。” 《易。系辭上》:“易有太極,使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里的太極一是指派生萬物的本質;二是指武術中的太極。由于古人的科學知識貧乏,認識能力底下,對客觀世界的產生、發展和變化就概而言之為神,當然武術也不例外。
其次,是指人的精神,包括知、慮、情、性四個因素,而在武術中則是心、神、意、氣等內在的心志活動和氣息運行。《國術概論》太極拳論中:“習太極拳者,應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若心不能安,性即攝之。氣不能聚,神必亂之。”“學者須動靜之中尋太極之理。于剛柔之中,求生克之先機,然后由太極,而入無極心性神氣相依相隨。
四、武術中的意
在意境形成中,首先形是基礎。因為形是人體的外在形體活動,神正是由人體外在形體活動所引起的,如果脫離了形,神就無從產生,也無所寄托。意境中神是“形中神”神是消融在形象中。
其次,神是形的高度表現。在意境中起主導作用。因為神雖然從形發。但是演練中的“形”并不是生活中自然形態的“形”,而是通過選擇、加工的產物。
總之,意境是形與神相熔鑄的產物,即“神形兼備,內外合一”“恰如形意拳”,就是外形與內意高度統一,要求“心誠于中,肢體形于外”,“心氣一發,四肢皆動”方能“形意合一”渾然一體,得其神韻。
五、武術意境的運動美
(一)意境中包括演練者的情感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武術可作為一種技擊與造型結合的藝術。作為藝術,一方面要體現技擊特點,一方面還要體現其藝術性。而藝術作為意識形態都應按演練者的審美意識有選擇地認識感受,付出不同的情感。如楊式太極拳倡導“心意純正”“敬以直內”這也就是說心直則意正,心平則氣順。心在先而身在后,含而不露,樸實自然毫無爭勇斗勝之心,又無矯揉造作之意,自然的使演練者逐漸在純潔誠樸怡然的自美狀態之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
(二)形象中寄托了演練者的感情,使意境特別富有美的情趣
人們為表現思想感情的需要,對自然形象需要取舍、集中、夸張,以至變形。在醉拳中就是有形無形,形醉意不醉,動作、神態、節奏和韻律交融在一起,體現出武術中的力之美,也是表演者的主觀自我情感流露,可謂“意發神傳”“心動形隨”盡得神形兼備內外合一的意境美中。
(三)意境包括精湛的技巧
武術只有通過技藝的表演,才能激起觀眾的美感,如明代唐順之在詩歌曾這樣的描述過拳術舞練的景況:“……忽然堅發一頓足,崔石迸裂驚沙走;去來星女擲靈梭,夭矯天魔翻翠袖,……翻身直指日車停,縮身斜鉆針眼透,百折連腰盡無骨,一撒通身皆是手……。”詩中所描述“崖石迸裂驚沙走” 一撒通身皆是手。”的境界,一方面要求演練者具有高超技藝,一方面具有勇敢頑強,奮力拼搏的氣勢,但是更重要的是演練者的高超技藝。因為只有通過演練者的技藝,才能顯示其勇猛無敵的氣勢,才能深深打動觀眾的心,引起觀眾聯想。
(四)意境能喚起觀賞者的想象
意境在武術中使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它之所以有這樣的特性,這同意境對生活形象的高度概括集中分不開的,如鷹爪拳以形取意,像鷹擊長空,蒼鷹撲食等動作使觀眾感到如身處曠野看到空中雄鷹扶搖直上,疾如箭矢……充分展示出剽悍、威武的氣勢。
還有嫌武松脫銬、太公釣魚、霸王舉鼎等一些古人的姓名,神話傳說以及行為動勢來命名武術動作,更讓人追憶和遐想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動神奇的傳說,這些仿佛把人們帶到力之美的宮殿 去遨游,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武術運動是對生活的深刻觀摩和體驗,抓住了現實生活能喚起特定情感特征,就能調動觀眾的想象,發揮意境感人的力量。
六、結論
意境中包含著生活本色,武術雖不像體操技巧那樣表現一種純健美與技巧,也不像舞蹈、戲劇那樣用動作的“語言”來表達感情與塑造形象。但它經久不衰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因為,武術不僅僅具有以上的雙重含義,更重要的是其內蘊藏著特殊的生活本色之美——技擊和健身。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航空機務士官學校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