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雨露
廣場舞屬于一種都市大眾類的舞蹈,其動作簡單易學,并且更適合集體群舞。這一舞蹈形式不受器材場地等諸多客觀因素的限制,并且具有很強的鍛煉價值。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如果能夠恰當地融入這一形式,不僅有利于充實和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而且能夠更好地風度高校大學生的表現力、美感以及欣賞能力。文中先分析廣場舞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必要性,然后探討高校體育教學接納并發展廣場舞的具體路徑。
截至目前,實現同社會體育的融合與發展已經成了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趨向和主流。相應地,高校的體育教學也應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強化其同其他類型社會體育形式的交流和接觸,即通過有效整合并植入多樣化的社會體育元素來對其教學內容體系進行內容創新和拓展[1]。廣場舞是當下備受大眾青睞的熱門體育活動和項目,如果能夠有效的對其進行接納,將利于極大地豐富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而實現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拓展及有效增容。
從本質上來看,高校體育同社會體育間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在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如果能夠有效的接納并融合廣場舞,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形勢所需,同時還符合社會發展形勢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訴求。從一方面來看,高校體育依托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化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理論的培養,讓高校學生掌握更完備、系統的體育素質能力體系,最終基本上實現終身體育思想這一價值目標。從另外一方面來看,社會體育又可被視為高校體育教學同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的重要場地,校內學生的體育素養是否得到了切實提升,可以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有效檢驗。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如果能夠有效接納廣場舞這一形式不僅能夠使廣場舞的發展領域得到有效拓展,同時還利于更好地開創廣場舞發展的新局面。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體育運功項目,其產生、發展和普及的過程都需要有相應的受眾群體,并且需要受眾全體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2]。廣場舞也是如此,要想將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得到較高地普及和應用,最首要的是需要受眾群體的建構及培養,這就需要高校體育在接納并發展廣場舞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一運動項目同體育教學中的健美操、太極拳等項目的同質特征,同時依托高校這些項目教學的資源保障來有效建構高校廣場舞的教學系統,借此來向學生推介廣場舞的相關知識理論和運動技能,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廣場舞綜合素養發展和提升。
要想對某一體育運動項目進行有效衡量,通常可依托其常態化的發展態勢來決定。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接納并發展廣場舞這一運動形式,并不是單純地為了充實教學內容,同時還為了使其能在高校校園中得以全面普及并對其進行創新發展。相應地,在對這一運動形式進行接納和推廣時,應將促進其在高校校園內的常態化視為最終目的。普遍意義上,廣場舞具有對一些基礎設施項目需求較低的特點,其受參與人數限制不是很大,并在在運動頻率和運動時間方面自主性更強,為了使這一運動項目能夠更好地在高校實現常態化發展,就應善于利于學生的閑暇時間和課余時間,組織并開展豐富多樣的廣場舞活動,諸如校園廣場、教室以及林蔭甬道等都可被視為開展這一活動項目的場所。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接納并發展高校廣場舞并不是無章可循的,也不能太過零散,為了保證并提升廣場舞活動發展形式的組織性和計劃性,還應切實提升并規范其發展程度。具體來說,可采取諸如高校校園廣場舞俱樂部和團隊等形式,來保障其開展的規范性。其中,廣場舞團隊具體負責的是對校園內廣場舞活動的推介和宣傳,借助于多種宣傳形式來有效提升大學生參與這一運動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并創建廣場舞俱樂部主要是為了有效發揮其組織的凝聚功能,俱樂部通常都有其自身的規范化的準則,這些利于給學生參與這一活動提供相應的制度規范的參照,同時對于所出現的不良現象和行為能夠給予規制和約束,進而來保障活動開展的實際效果[3]。創建廣場舞俱樂部還有利于廣場舞活動向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還有利于促進校園廣場舞活動向著常態化的趨向發展,進而更有效推動這一運動在高校校園的深入普及和全面發展。
綜合上述分析,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恰當地接納并發展廣場舞這一活動形式不僅有利于充實并豐富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而且還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同時利于更好地貫徹終身體育教育意識。
[1]馬利超,關雅蘭,陳智軍.廣場舞作為大學體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9):91-93.
[2]倪靜芬.將廣場舞納入高校體育教學范圍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資訊,2017,15(15):195-195.
[3]郭穎.廣場健身操舞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推廣的可行性分析與應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