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夏芳
為進一步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2014年10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2015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指出體育傳媒業要鼓勵發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絡廣播電視、手機APP等體育傳媒新業態。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
互聯網普及率為50.3%,較2014年底提升了2.4個百分點。中國新媒體建設起步較晚,但成長迅速,產業規模巨大,市場前景廣闊。湖南掌播體育科技公司(以下簡稱掌播體育)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應運而生。在以創新為競爭優勢的企業戰中,商業模式的創新較之新產品或新服務更替,能給企業帶來更長的壽命。本文嘗試根據互聯網環境的特征,結合元模式和互聯網行業具體模式探求無限接近實況、具有完備邏輯關系的商業模式,在既保留元模式的指導意義的同時,增加可操作性。結合魏煒與朱武祥教授提出來的六要素商業模式和郭勤貴提出的需求定位商業模式,從定位、關鍵資源能力、業務模式、收入模式四個要素對掌播體育進行分析。
企業的定位應放在一個行業的高度進行選擇,而對企業的業務進行定義則是定位一個很好的開始。掌播體育面向廣大在市公司、體育公司、廣告公司和運動項目協會,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新媒體服務。主要可謂分為三大類:(1)直轉播。作為目前掌播體育的主要業務。主要是為體育賽事活動進行直播、轉播服務,包括執行、字幕、信息、視覺包裝;(2)新媒體全案服務。一站式的新媒體推廣解決方案,包括平臺搭建、專業直播、創意活動、原創內容、全媒體推廣;(3)平臺化建設。結合硬件與軟件,提供不同價位的信號網絡及直播服務的易體播應用系統。
除此之外,掌播體育避開以已經成熟的大型IP賽事為內容,轉而瞄準大眾體育。這樣的選擇不僅減少了進入行業的市場壁壘,也相應擴寬了市場、降低了交易風險,為爭取媒體伙伴做好了鋪墊。
企業掌握和使用一整套復雜的有形和無形資產、技術和能力,我們稱之為“關鍵資源和能力”。經筆者訪談得知,掌播體育不存在固定的線下資源,由于其業務的特殊性,主要側重仍是線上盈利。通過一系列運作,為客戶帶來流量,但不依賴流量為生。以獨特的大眾體育內容,吸引眾多線上媒體合作,主要有新華網、人民網、搜狐、央視網、企鵝直播、騰訊體育等30多家主流媒體,再加上自身運營的媒體平臺,獨一無二的大眾體育賽事內容,坐擁“內容”與“流量”。
除了上述資源優勢之外,掌播體育員工構成博士學歷的高學歷人才占比超過10%,擁有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與優秀的執行團隊及資金。
業務系統是指企業達成定位所需要的業務環節,各合作伙伴扮演的角色以及利益相關者合作與交易的方式和內容。我們可以從企業內部價值鏈以及相關利益者兩個層面來理解業務系統的構造。[1]
企業內部設置五個中心:(1)綜合管理中心,統籌公司整體業務,下設行政部門和財務部門;(2)技術中心,負責業務的技術方面,包括美工視覺和數據后臺,分為兩個業務模塊,一個側重技術開發,鉆研企業未實現的技術;另一個偏向常規業務,立足于企業已十分成熟的技術,進行方案轉化;(3)執行中心,也就是將綜合管理中心下達的業務進行實現的部門。負責內容包括客戶接洽、為客戶提供直轉播鏈接等業務交接;(4)策劃中心,是企業的大腦。一般業務不會涉及到這一個部門,只有當IP級賽事活動、大型客戶或特別客戶的需求涉及到進行品牌形象包裝或創造流量、提供方案等內容才會出場;(5)市場中心,日常工作包括市場開發、客戶維護和搜集客戶需求等內容。
業務系統的建立關鍵在于對行業周邊環境和相互作用的經濟主體的通盤分析。掌播體育根據不同客戶(企業、運動協會、IP賽事)的不同層次的需求(直轉播需求、全媒體方案需求、平臺化建設需求),運用兩種不同的業務流程進行滿足。
一切商業經營行為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盈利,它是商業經營行為的根本目的,而收入是盈利的根本保障。掌播體育的收入與業務流程相對應。短期、小體育賽事實行一步到位收費模式,即簽了合同后一次性付清所有費用;大型、特殊體育賽事活動根據完工周期的長短,分為預收款和結尾款兩個步驟。根據周期的長短,預收款的次數可以相應地增加。另一項收入來源則直指掌播體育的技術研發,通過出售平臺化建設的硬軟件設備,即易體播應用系統獲取收入。
獨特的定位使企業產生獨特的價值,在整個市場的價值網絡中獨具一格。掌播體育為流量和客戶之間構建橋梁,滿足以客戶的需求為基準提供服務,減少閑置資源的產生,又以軟資產輸出為主,降低交易風險。然而,一個企業的定位是不可能亙古不變的。在公司成立的兩年間,同質競爭對手的缺失使掌播體育獨占市場蛋糕,不斷提升的服務品質也使企業在行業中樹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但這種情況并不會永遠保持,掌播體育唯有響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定位,充分利用企業市場中心的職能,對市場的趨勢進行預判,才能在守住獨特定位前期帶來的紅利,保持消費粘性,保持長勁發展。
掌播體育依據顧客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解決方案,而這些都是具有輕資產的屬性。掌播體育輕資產的經營特征取決于企業核心資源能力傾重“軟件”,在以信息經濟為主流的現今看來這似乎是可以被理解的。徐志翰指出,真正的新經濟時代應是傳統產業與知識經濟、虛擬經濟和網絡經濟的全面結合。掌播體育要在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僅靠輕資產是不足以長立于林的,必然調整自身的資源能力結構,軟硬資源兼容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技術創新一直是企業追求的創新方式,相比新產品或新服務,技術創新能夠與商業模式創新相互驅動。掌播體育吸引客戶的自然是能提供為客戶解決問題的各種專業化方案以及服務,然而這些優勢都會在出現同質競爭者之后不再極具吸引力。因此,單純依靠互聯網進行推廣營銷只是“互聯網+”的皮毛,要真正構建“互聯網+體育產業”的商業模式要從戰略出發,不斷創新,擺脫傳統商業模式的掣肘任重道遠。
本文的研究是以前人對商業模式的研究為基礎上,根據案例選擇商業模式基本要素進行性質評價,批判性地反思掌播體育模式的隱憂。在聚焦于眾多IP體育賽事的體育企業中,掌播體育以其獨特的大眾體育服務對象成為近兩年的新興力量,不僅充實了新媒體的內容,還為體育行業挖掘了全新的潛力,由于開發資金等限制在商業模式上還存在資源以及創新力上的不足,然而,這是一個嘗試的時代,掌播體育走在前面,必然也會受到不確定性的制約,如何降低各種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風險,是今天乃至明天掌播體育必須考慮的。[2]
[1]魏煒,朱武祥.發現商業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3.
[2]荊林波.阿里巴巴集團考察[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