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友斌
四川省甘孜州新龍縣人民醫院內科,四川甘孜州 626800
應用運動、呼吸訓練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復治療效果
肖友斌
四川省甘孜州新龍縣人民醫院內科,四川甘孜州 626800
目的探究在慢阻肺患者康復時,使用運動、呼吸訓練的效果。方法針對40例慢阻肺患者實施常規干預,并歸為對照組,針對另外4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運動、呼吸訓練干預,并歸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臨床干預效果并對比。結果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其肺功能、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分組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肺功能、焦慮和抑郁均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改善,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運動、呼吸訓練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復治療效果分析發現,相較于單純的常規治療方法而言,其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減輕其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值得臨床借鑒使用。
運動訓練;呼吸訓練;慢阻肺;康復治療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情發生在臨床中較為多見,病發的主要癥狀是患者的氣流受限明顯,且患者的病情呈進行性發展,引起氣道和肺組織的異常炎癥,最終甚至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因此及時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干預是關鍵所在。目前臨床中可用于對患者的治療方法較多,該次該研究著重針對運動訓練、呼吸訓練的效果進行分析,目的在于總結臨床經驗,現報道如下。
針對80例慢阻肺患者實施分組干預,入選患者均為該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間收治,在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的基礎上對其實施分組治療,分組采用隨機方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介于55.5~76.5歲之間,將其進行平均計算可得患者的年齡均值為(64.32±2.13)歲,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3例和17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介于55.0~76.5歲之間,將其進行平均計算可得患者的年齡均值為(64.53±2.08)歲,患者中男女分別為 22例和 18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可見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可比。
1.1.1 納入標準 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科分會制定的關于慢阻肺的診斷標準,患者均存在呼吸困難、喘息、咳嗽等癥狀,患者或家屬對于該次研究充分知情,且同意參加該次研究。
1.1.2 排除標準 將符合納入條件,但是存在下列情況之一者排除:患者對于該次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存在肝、腎、肺或其他的臟器疾病,患者存在慢阻肺的相關并發癥,排除相應患者后保持該次研究的客觀性,防止其對于該次研究的公平性產生影響。
針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即平喘、止咳、化痰等干預,同時按照醫囑合理控制飲食、結合自身情況適當運動等。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干預的基礎上實施運動訓練和呼吸訓練:①運動訓練:運動訓練的內容可以包括健身操、慢走、散步等,運動初始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強度,每天累積的運動時間在1 h左右即可[1];此后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每天持續運動3次左右,患者的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 min左右,同時需要考慮到患者的可耐受性和呼吸情況,以患者呼吸尚可且能耐受為限度[2]。②呼吸訓練:呼吸訓練包括腹式呼吸和縮唇呼氣法;腹式呼吸時患者的手放置于胸部和腹部,鼻子吸氣的同時需要挺腹,此后呼氣從口出,呼氣的同時要收腹,每天訓練時間在3次左右,每次訓練持續時間為15 min左右。縮唇呼氣法進行時患者的嘴部要縮緊,鼻子吸氣同時嘴巴保持為口哨狀,同時使用5 s左右的時間將自體氣體全部呼出,每次訓練的時間在15 min左右,患者每天可反復聯系3次左右[3]。此后觀察兩組患者情況并評價其效果。
觀察患者的臨床情況,包括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即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 (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按照均值統計兩組患者情況后在組間進行比較;此外采用漢密爾頓焦慮和抑郁評價量表,評價患者接受該次干預前后的精神狀況,并在組間比較兩組患者情況。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其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分組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改善,組間比較詳細情況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比較[(s),分]
組別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治療前 治療后用力肺活量(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P 47.35±12.05 47.42±11.69 10.35>0.05 58.64±10.28 49.68±10.38 11.05<0.05 48.67±13.05 48.59±12.68 9.65>0.05 57.68±12.05 50.29±12.04 8.75<0.05
該次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差異無學意義,經過分組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出現明顯改善,其詳細情況見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s),分]
組別 焦慮治療前 治療后抑郁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P 2.52±0.21 2.53±0.22 16.35>0.05 2.14±0.19 2.48±0.18 11.24<0.05 2.51±0.32 2.51±0.31 8.54>0.05 2.21±0.25 2.49±0.26 9.67<0.05
慢阻肺在臨床中較為多見,病發主要是患者的氣流明顯受限,同時導致患者的肺功能不斷惡化,繼而對患者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威脅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學習,因此一旦明確患者病情后應該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4]。目前臨床常規的治療方法就是對患者給予祛痰、止咳、改善呼吸等干預,但是采用該類常規方法對患者實施治療,無法使得患者的氣流情況得到改善,因此最終無法起到良好的干預效果。而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改革,人民群眾直接從中受益,表現為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此時在相關疾病發生后患者對于治療效果往往會抱有較高的期許,因此需要在常規干預的基礎上尋找更加有效的干預方法[5]。呼吸鍛煉在干預的過程中,主要目的在于使得患者的通氣功能得到改善,緩解患者呼吸過程中呼吸肌肉疲勞的現象,最終減輕患者氣促的現象[6]。運動鍛煉在干預的過程中,促進患者的有氧代謝,使患者的全身耐力得到提高,最終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癥狀發生帶給患者的影響,最終幫助患者得到恢復[7]。而將呼吸訓練和運動訓練兩種方法聯合干預,則能夠從不同角度對患者起到效果,與此同時配合對患者使用常規的治療方法,也可使得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快速緩解,進而起到良好的治療目的[8]。
基于理論分析過程中運動、呼吸訓練的臨床優勢,該研究積極展開相關研究,討論其實際應用的效果,即針對80例慢阻肺患者實施分組治療,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其肺功能、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分組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肺功能、焦慮和抑郁均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改善,其中治療后觀察組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改善為(58.64±10.28)L,而對照組僅為(49.68±10.38)L,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說明了觀察組所用方法對于患者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應用運動、呼吸訓練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復治療效果分析發現,相較于單純的常規治療方法而言,其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減輕其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值得臨床借鑒使用,意義在于通過干預使得患者及時恢復,最終充分體現臨床干預對于患者的價值,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1]李群,陳鋒,王曉霞,等.肺康復訓練對不同嚴重度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4,13(2):130-132.
[2]游明元,李群,陳鋒,等.肺康復訓練對極重度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6,28(5):702-703.
[3]卜麗娜,宋愛玲,賈衛紅,等.肺康復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799-780.
[4]李春紅,王飛.百令膠囊聯合呼吸康復訓練對矽肺合并慢阻肺患者白細胞介素-6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5(3.6):139-140.
[5]沈建梅,段建明,馬理華,等.CAT評分在慢阻肺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優先出版[J].安徽醫藥,2014,18(10):2007-2008.
[6]黃玉梅.如何對慢阻肺穩定期進行治療及其管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10):9-10.
[7]周露茜,黎曉瑩,李允,等.呼吸肌肉鍛煉加序貫無創正壓通氣在穩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優先出版[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6,36(8):1069-1074.
[8]孫偉.慢阻肺緩解期患者采用肺康復治療的臨床療效[J].醫療裝備,2016,29(3):25-26.
Application of Exercise and Respiratory Training For Improving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
XIAO You-b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Xinlong People's Hospital,Ganzi,Sichuan,Province 6268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nd respiratory training effect.Methods In 40 cases of COPD patients with routine intervention,and classifi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other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ercise,breathing exercise intervention,and classifi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pared.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of lung func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s,after group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func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With the movement,breathing exercis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treatment analysis,conventional treatments for simple compared to,i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improve lung function,relie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Exercise training;Respiratory training;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habilitation therapy
R332.1
A
1004-6569(2017)07(a)-0022-03
肖友斌(1971-),男,四川萬源人,中專。
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