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攀袁廖毅遂寧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四川遂寧 629000
不同強度的有氧康復運動對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
呂攀袁廖毅遂寧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四川遂寧 629000
目的探討不同強度的有氧康復運動對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選取該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MI)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給予有氧康復運動訓練,隨機分為高強度(A組)、中強度(B組)、低強度(C組)各40例,比較3組經干預前后各項指標改善情況。結果經干預后對各項指標數據檢驗,統計顯示,較干預前,3組患者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心率恢復(HRR)、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且B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其他兩組(P<0.05)。結論較之高強度與低強度有氧康復訓練,中等強度有氧康復訓練對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狀態具有較佳效果,有利于患者心率恢復、N-末端腦鈉肽前體等心功能指標改善,同時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發生,具有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有氧康復運動曰心肌梗死曰心功能曰心理狀態曰影響
心肌梗死(MI)即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致的急性心肌壞死癥狀,臨床中多表現為劇烈、持續的胸骨后明顯疼痛,經休息與服用藥物均不能完全緩解,可伴有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表現,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1]。臨床除針對性藥物治療外,有氧康復運動也是MI治療中重要環節之一,但對其運動強度選擇在臨床鮮有報道[2]。該研究選取該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MI)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強度的有氧康復運動對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為臨床有氧康復運動強度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MI)恢復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高強度(A 組)、中強度(B 組)、低強度(C 組)各 40例,其中男 74例,女 46例,平均年齡(63.4±7.3)歲;伴有高血壓者43例,高血脂者39例,糖尿病者37例;治療方案:急診PCI后37例,擇期PCI后62例,保守治療者21例。3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所有患者均待病情平穩后行有氧康復運動,運動強度指標根據靜息心率,通過Karvonen公式進行計算,判定標準為:C 組=(220-年齡-靜息心率)×(40%~50%)+靜息心率;B 組=(220-年齡-靜息心率)×(50%~60%)+靜息心率;A 組=(220-年齡-靜息心率)×(60%~70%)+靜息心率。在運動訓練中實時監測患者運動心率,每組患者有氧行走運動30 min,行3次/周訓練,共計12周。
通過隨訪與觀察,對3組患者干預前后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心率恢復(HRR)等指標進行檢測記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分別采用(HAMA)焦慮量表與(HAMD)抑郁量表進行評估,分數超過29分為嚴重焦慮,21~29分為明顯焦慮,14~21分為焦慮,7~14分為可能存在焦慮,7分以下為無焦慮。抑郁評分超過35分為嚴重抑郁,20~35分為中度抑郁,8~20分為輕度或可能存在抑郁,8分以下為無抑郁。
對該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對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SNK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干預后對各項指標數據檢驗、統計顯示,較干預前,3組患者N-末端腦鈉肽前體 (NT-proBNP)、心率恢復(HRR)、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且B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其他兩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相關報道指出[3],對無嚴重并發癥的心肌梗死(MI)患者,恢復期間加入健康教育、功能訓練、心理疏導與支持等綜合性康復措施,可明顯降低病死率。這與該研究結果一致。心率恢復(HRR)通過反應迷走神經功能,是臨床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預后的預測因素,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則與左室重構存在密切關系。故此兩項均屬心功能預測指標。從該研究結果可以看出,3組患者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心率恢復(HRR)均明顯下降(P<0.05),且B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其他兩組(P<0.05),說明NT-proBNP與HRR存在一定相關性,隨著心臟收縮功能恢復,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且中等強度有氧康復運動效果更佳。

表1 3組觀察指標比較(x±s)
在治療MI中,良好的心態、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健康生活方式的轉變對患者治療效果、康復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4]。因MI起病較急,患者對疾病認知與接受尚為匱乏,因此臨床更多表現焦慮、抑郁。從該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較干預前,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且B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其他兩組(P<0.05)。干預前3組心理狀態影響基線水平一致,而經過有氧康復運動后,所有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有所改善,且以中等強度有氧康復運動改善效果最為明顯。因此該研究認為,根據患者各項資料統一分析后,選取適當強度的有氧康復訓練具有重要臨床實用價值。
綜上所述,中等強度有氧康復運動對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狀態具有較佳效果,有利于患者心率的恢復、N-末端腦鈉肽前體等心功能指標的改善,同時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發生,具有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1]馬揚,劉莉,王穎,等.北京兒童醫院醫務人員子女生長發育與貧血影響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7,2(3):120-123.
[2]彭瑩潔,羅秋媚,廖海秀.中醫治未病保健干預對社區3-6歲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7,1(5):38-39.
[3]賀雅潔.兒童成長發育中兒童保健護理影響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2(1):134-135.
[4]祝秀芳,胡秀香.分析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在兒童早期生長發育中的作用[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11):80-83.
R91
A
1004-6569(2017)07(a)-0028-02
呂攀(1981-),男,云南宣威人,本科,主治中醫師,主要從事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的防治,開展了心臟起搏器植入、冠心病介入診治、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等工作。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