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盈袁尚小俠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痙攣性腦癱患兒康復治療時的護理體會
楊慧盈袁尚小俠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目的對痙攣性腦癱患兒康復治療時的護理措施進行討論分析。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該院收治的60例痙攣性腦癱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30例)及護理干預組(30例),經過護理后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經過不同的護理后,護理干預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100.0%)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80.0%),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痙攣性腦癱患兒康復治療時實施護理干預不僅提高了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也極大的改善了患兒膝關節和中關節的伸張度及活動程度,提高了患兒的康復效果,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和使用。
痙攣性腦癱曰康復治療曰常規護理曰護理干預
在臨床中痙攣性腦癱是指在小兒大腦在沒有成熟的情況下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小兒的大腦出現了一些非進行性的損傷,導致小兒的運動及姿勢紊亂[1]。痙攣性腦癱患兒通常會伴有癲癇發作、語言障礙、智力下降等,嚴重的影響了患兒的正常生活,為患兒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2]。此次研究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針對痙攣性腦癱患兒康復治療時的護理措施進行討論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60例痙攣性腦癱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及護理干預組。常規護理組患兒30例,男患兒18例,女患兒12例,年齡1~8 歲,平均年齡為(4.5±1.2)歲,病程 0.5~5 年,平均病程為(2.8±0.4)年;護理干預組患兒30例,男患兒17例,女患兒 13 例,年齡 1~9 歲,平均年齡為(5.0±1.4)歲,病程 0.5~6 年,平均病程為(3.2±0.7)年,兩組間患者各項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參加此次研究的所有患兒均注射A型肉毒素粉針劑進行治療,在注射時使用蒸餾水進行稀釋,每0.1 mL當中應有5 U的針劑,在進行配置后才可以進行注射。
1.2.1 常規護理組 給予該組患兒常規護理。
1.2.2 護理干預組 在常規護理組患兒的基礎上給予該組患者護理干預。①情志護理:主要是針對患兒家屬,在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多使用安慰及鼓勵性的語言,告訴患兒家屬通過實施康復訓練患兒是可以恢復正常的。另外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屬應適當對患兒進行放手,不要讓患兒過度的依賴家屬,培養患兒獨立的性格,此外護理人員應詳細的向患兒家屬講解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及目的,促使患兒家屬可以長期的堅持。②心理護理:痙攣性腦癱患兒的智力發育是正常的,在與患兒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耐心、信心、語言溫柔等。在與患兒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鼓勵、安慰患兒。針對年齡較小不能進行溝通的患兒護理人員可以使用撫摸、眼神等方式鼓勵患兒,消除患兒對康復訓練的恐懼。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兒家屬食物以爛、細、鮮、軟、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不能食用辛辣、油膩等刺激性的食物,患兒的食物應色香味俱全,這樣可以刺激患兒的食物中樞、胃液的分泌,增加患兒的食欲。④皮膚護理:當患兒病情比較嚴重時需要長期臥床,護理人員協助患兒采取側臥位,定期幫助患兒進行翻身,在白天時可以帶領患兒到戶外,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也減少了臥床的時間。定期更換床單被褥、保持患兒皮膚的干燥,避免出現褥瘡等并發癥。⑤姿勢護理:護理人員與患兒面對面,將患兒的雙腿先分開然后再彎曲,患兒的雙手分開,頭部可以枕在護理人員的肩部,也可以讓患兒的雙手圍繞護理人員的頸部,針對較重的患兒把患兒移到髖骨的一邊,不僅節省了力氣也糾正了患兒雙腿僵硬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加強患兒對頭部的控制能力。⑥如廁護理:護理人員應協助患兒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可以叮囑患兒家屬進行監督,根據患兒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馬桶,針對年齡較小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兒家屬正確的如廁姿勢。⑦運動護理:痙攣性腦癱患兒的肢體運動會有不同程度的障礙,護理人員應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協助做一些肘關節的伸展運動,2次/d,每次的時間30 min為宜。
經過護理后對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兒家屬展開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治療的效果、醫院的環境、護理人員的技術、態度等。共30題,每題1分,非常滿意:28分以上;滿意:24~27分;不滿意:23分以下。
該研究數據借助于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匯總處理,計數資料用率(%)來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不同的護理后,護理干預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100.0%)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80.0%),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痙攣性腦癱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與產前的護理、社會環境、小兒護理有著密切的關系[3]。痙攣性腦癱患兒的肢體運動及肌肉的活動力比較僵硬,具有一定的肌腱反射亢進的特征,在運動的過程中會造成關節的攣縮或變形[4],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實施康復護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經過此次研究發現,實施護理干預后有效的提高了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痙攣性腦癱患者的家屬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另外再加上周圍人及社會的議論更是加重了患兒家屬的心理壓力,因此在對患兒實施康復護理中對患兒家屬的護理顯得至關重要[5]。通過實施有效的康復護理有效的改善了患兒肢體運動及肌肉活動力,提高了患兒的肌張力及踝關節的伸展等,提高了康復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痙攣性腦癱患兒康復治療時實施護理干預不僅提高了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也極大的改善了患兒膝關節和中關節的伸張度及活動程度,提高了患兒的康復效果,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和使用。
[1]葉石玄寶,卜仁梅.綜合康復治療對痙攣性腦癱患兒相關因素影響的調查[J].中國基層醫藥,2014,8(5):752-753.
[2]孔虹.痙攣型腦癱的康復護理[C]//第9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論文集.2014.
[3]鄭雪芝.腦癱患兒系統護理的康復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4):135-136.
[4]劉妮娜,李紅梅.36例腦癱患兒的康復與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4,11(13):315.
[5]張偉.石蠟療法治療腦癱患兒的護理體會[J].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5,14(3):235-236.
R247
A
1004-6569(2017)07(a)-0042-02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