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強
濟南市平陰縣孔村鎮衛生院精神科,山東濟南 250403
探討精神康復治療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李延強
濟南市平陰縣孔村鎮衛生院精神科,山東濟南 250403
目的分析精神康復治療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該院接收治療的恢復期精神分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將69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34例患者采用傳統康復治療,為傳統組,另外35例患者采用精神康復治療,為康復組。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自信心情況以及陰性癥狀情況。結果對比發現,康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優于傳統組(P<0.05);與此同時,康復組的自信心評分顯著優于傳統組(P<0.05);另外,康復組的各項陰性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傳統組(P<0.05)。結論精神康復治療可以顯著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可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與借鑒。
精神康復治療曰精神分裂癥曰應用價值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精神病,對家人和社會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且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康復后,在一年內有大概50%的患者會復發,5年內復發率高達86%,這些復發患者大多都喪失了社會功能[1]。為了能夠讓恢復期精神分裂患者全面康復,降低復發率,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應該對恢復期精神分裂患者進行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2016年4月—2017年4月該文討論且分析了精神康復治療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抽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69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將69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34例患者采用傳統康復治療,為傳統組,傳統組中包含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最小者16歲,年齡最大者59歲,平均年齡為(41.59±11.14)歲,病程最短1年,病程最長者40年,平均病程為(14.73±10.16)年。另外35例患者采用精神康復治療,為康復組,康復組中包含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最小者17歲,年齡最大者60歲,平均年齡為(42.76±10.31)歲,病程最短1年,病程最長者41年,平均病程為(15.67±11.03)年。康復組與傳統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做深入比較。
兩組患者都給予藥物治療,傳統組給予傳統康復治療,即每天上午和下午進行室外機體康復訓練,回到病區后,每周進行集中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訓練[2]。康復組則在傳統康復治療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患者精神康復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①社會技能康復治療:依照患者的喜好將患者分為廚房租、手工組、種植組以及多媒體組等不同類型的小組。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帶領廚房組的患者進行做飯、洗碗、送餐和收費等工作;種植組根據季節進行各類蔬菜水果的種植,可以提供廚房組使用;手工組可以進行工作服修補、衣物編制縫補等工作;多媒體組則負責資料分發、健康教育資料分發和印刷等工作。以多樣化的社會工作促進患者社會技能康復[3]。
②生活技能康復治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按時起床、洗漱,定時更衣、修正外貌等自理能力訓練,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自理能力效果進行檢查并反饋給患者,反饋過程中以表揚鼓勵為主,讓患者從自己努力中感受生活價值。
③人際交往技能康復治療:可以通過設置游戲、唱歌等問題活動,增加患者與他人的溝通交流,通過多方面的交流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患者社會接觸能力,改善患者情感淡漠的行為。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自信心情況以及陰性癥狀情況。其中,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分析比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進行評估比較,自信心情況分析則采用自信心量表評分進行評估。自信心量表評分以及日常生活生理量表評分越高,表示治療效果越好。
該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康復組的各項陰性癥狀評分均顯著低于傳統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陰性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陰性癥狀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意識缺乏 注意障礙 情感遲鈍 思維活動貧乏傳統組(n=34)康復組(n=35)8.78±2.31 6.42±1.96 2.31±1.26 1.67±1.08 5.68±2.08 3.78±1.87 4.56±1.37 2.02±1.48
傳統組治療前自信心量表評分為 (12.15±2.89)分,康復組治療前自信心量表評分為(12.13±2.79)分,康復組與傳統組治療前的自信心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傳統組患者的自信心量表評分為(19.15±2.45)分,康復組患者的自信心量表評分為(27.16±2.97)分,康復組的自信心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傳統組(P<0.05)。
治療后,康復組患者的社會能力評分、社會興趣評分、個人衛生評分以及精神表現評分分別為:(31.38±3.69) 分、(20.07±4.61) 分、(29.46±4.98) 分、(5.97±2.39)分;治療后傳統組患者的社會能力評分、社會興趣評分、個人衛生評分以及精神表現評分分別為:(28.79±3.14)分、(18.46±3.97)分、(25.64±4.12)分、(4.38±1.39)分。康復組日常生活量表中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傳統組,這表示康復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傳統組(P<0.05)。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復發率極高的精神疾病,病情經常遷延,有慢性化傾向和衰退化傾向。當前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大部分采用藥物控制,但是有很多患者仍然存在一些殘留癥狀或者存在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害,部分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還對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有研究顯示[4]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生活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以及心理護理干預等精神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病情,幫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促進患者提升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該研究中,康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優于傳統組(P<0.05);與此同時,康復組的自信心評分顯著優于傳統組(P<0.05);另外,康復組的各項陰性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傳統組(P<0.05),與顏慧等[5]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精神康復治療可以顯著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可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曾會群,江桂芳,曾媛媛,等.精神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7,23(3):11-13.
[2]陳海興.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認知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6,56(4):84-85.
[3]吳啟姣,肖愛祥,黎麗燕,等.綜合性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生存質量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6,14(4):422-424.
[4]吳雪芬,陳良虎,王愛華,等.精神康復干預和ERP診療新技術聯合應用在精神分裂癥康復中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6(4):542-549.
[5]顏慧,齊鋼橋,閆耀宇,等.精神康復聯合家庭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21):3230-3234.
R749.3
A
1004-6569(2017)07(a)-0062-02
李延強(1969-),男,山東平陰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精神疾病治療。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