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 袁吳顏 袁雍雪
1.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臟中心干部病房,寧夏銀川 750001;2.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寧夏銀川 750001;3.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燒傷科,寧夏銀川 750001
早期心臟康復計劃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
吳美1袁吳顏2袁雍雪3
1.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臟中心干部病房,寧夏銀川 750001;2.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寧夏銀川 750001;3.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燒傷科,寧夏銀川 750001
目的探究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實施早期心臟康復計劃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的采取PCI治療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納為該次參研的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常規組與試驗組,前者行常規康復護理;后者在前者護理的基礎上行早期心臟康復計劃。護理后統計對比兩組生活質量改善的情況。結果護理后,試驗組生活質量各個指標的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實施PCI治療后再采取早期心臟康復計劃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促進患者盡早康復,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PCI曰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曰生活質量曰心臟康復計劃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類型中的一種,其生理病理基礎為斑塊破裂,治療的目的主要為緩解缺血[1],預防心肌梗死、在梗死或死亡。臨床中冠脈血運重建術有冠脈搭橋術與冠脈介入治療,據有關資料顯示[2],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實施冠脈介入治療后給予早期心臟康復計劃可提高并鞏固手術治療的效果,促進患者盡快康復,現就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術后依次實施常規護理與早期心臟康復計劃的效果展開探析,現報道如下。
該組120例研究對象均于該院接受PIC治療,依照研究要求平分為兩組,在常規組中,女21例,男39例;年齡均值(68.45±5.92)歲。試驗組有 22例女,38 例男;年齡均值(68.30±5.51)歲。兩組性別、年齡等臨床基礎性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滿足研究要求。
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均確診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進行了PIC治療;②護理依從性高;③獲取知情權,自愿簽署由該院倫理委員會發放的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急性心梗嚴重合并癥或者并發癥;②嚴重感染性休克、近期有大創傷或手術;③精神疾病、交流障礙等;③嚴重造血系統或惡性腫瘤;④左主干病變。
常規組:行常規護理模式,內容有:病情觀察、飲食指導、環境護理、輔助個人衛生清潔等基礎性護理措施。
試驗組:在常規組護理前提下采取早期心臟康復護理:護理方式有:①健康宣教:作為康復護理中的關鍵內容,健康宣教的實施極有必要,通過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對疾病發生的原因、臨床表現以及危害等知識有所了解,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②護理評估:患者PCI術后由護理人員對其基本情況進行及時有效地評估,并給予心電監護,觀察其情緒反應,最后依照評估的結果對患者危險的程度進行明確,進而合理科學安排康復計劃。③心理護理:密切與患者的溝通,保持語言評和,態度友善,給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建議患者家屬一同參與到康復護理計劃中,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主動愛護關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溫暖,保持良好的心態。④早期運動康復指導:患者術后首日:囑其絕對臥床休養,開展遠端肢體活動,非阻抗運動踝腕部,開展腹式呼吸,5~10 min/次,3次/d,并協助患者在床上進行洗漱進餐;指導患者床邊應用坐便器。術后2 d:協助患者床上坐起,關節、肢體自主活動,10~15 min/次,3次/d, 并于床上進食與洗漱;術后3 d:床邊協助患者坐站訓練,依照實際狀態對休息時間進行合理調整,5~15 min/次,3 次/d,依照耐受程度逐漸增加訓練的時間與次數,于床邊自行進食與洗漱;術后4 d:協助患者床邊慢慢行走,盡量在室內步行50~100 m,2~3次/d,自行飲食與個人清潔;術后5 d:可于病房走廊緩慢步行100~200 m,開展下樓梯運動,2~3次/d,自理生活;術后6 d:在走廊逐漸步行 2~400 m,開展上爬樓梯運動,2~3 次/d;術后7 d:可于走廊步行4~600 m,開展上下樓梯鍛煉,2~3次/d。
生活質量評價:評價調查用卷選用國際通用的量表。內容包括:疾病引起的生活負擔、患者護理滿意度、認知功能、疾病對日常生活影響、社交質量、癥狀與不適、性功能、睡眠、工作狀況、社會支持與醫護人員鼓勵。指標八項,即總體健康、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生理職能、活力、生理機能和情感職能。每項指標分值為100分,得分愈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愈佳。
對該研究獲得的實驗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并將整理好的數據納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中展開處理,計量資料則通過±s)表示,組間經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的生活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項指標的評分均接近;護理后,試驗組與常規組生活質量指標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生活質量指標 試驗組(n=60)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組(n=60)護理前 護理后生理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職能認知功能總體健康55.2±2.2 51.6±1.2 57.4±2.6 58.9±3.7 50.2±5.3 55.3±3.0 53.0±4.7 50.7±4.2 65.4±5.7 68.6±1.3 67.3±4.9 62.8±4.7 65.4±3.0 69.1±3.5 64.0±4.3 70.4±5.7 55.4±2.8 51.6±1.6 57.2±2.3 58.0±3.2 50.7±5.7 55.6±3.1 53.3±4.6 56.7±4.7 72.9±5.3 78.1±4.4 79.3±4.3 77.9±5.6 76.9±5.2 77.0±4.9 78.7±7.3 80.6±5.6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由血小板血栓導致的冠脈急性次全閉塞,從而致使心內膜下受損,因而表現出非ST段抬高,通常存在嚴重狹窄病變合并的情況,具有較高的心絞痛與再梗死機率,患者預后差,遠期生存率較低。對急性心肌梗患者來說,PCI可使患者心肌再灌注得到迅速恢復,并能在短期內緩解臨床癥狀,但不容忽視的是,患者依舊會出現心血管并發癥,例如再梗、血栓形成以及無復流等等。
嚴玉蘭[3]研究結果提示,早期康復護理能使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IC術后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到增強,同時還可使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得到及時改善,減少患者再入院情況的發生。經對比兩組研究結果不難發現,試驗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與常規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早期心臟康復計劃能夠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進而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促進其盡快康復。
綜上所述,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實施PIC手術后對其采取早期心臟康復計劃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可加速康復進程,值得推廣。
[1]王云,湛又菁.依諾肝素鈉治療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療效及護理策略分析[J].中國藥業,2015,21(1):93-95.
[2]劉成萍.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的臨床護理研究[J].醫藥前沿,2016,6(18):278-279.
[3]嚴玉蘭.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的臨床護理研究[J].吉林醫學,2015,35(18):4174-4175.
R473.54
A
1004-6569(2017)07(a)-0071-02
吳美(1982-),女,回族,寧夏人,本科,護師。
201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