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芳芳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兒科,江蘇泰州 225500
135例手足口病的治療和護理及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江芳芳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兒科,江蘇泰州 225500
目的討論135例手足口病的治療和護理及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法選取該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5例兒童手足口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患兒使用常規治療護理方法,研究組患兒使用針對性護理治療方法。醫院方嚴格執行病房感染預防與控制規定。對比患兒治療護理效果及醫院病房感染預防與控制情況。結果研究組患兒使用針對性治療護理方法后,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醫院貫徹執行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后,無患兒感染事件發生。結論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及針對性強的護理方法可有效提升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嚴格的消毒預防措施及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預防手足口病的傳播和杜絕感染事件的發生。
手足口病;治療;護理;預防;控制
手足口病的發病原因是因為患者體內腸道中多種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該病含有20多種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和腸道病毒71最為常見。研究發現,甲酚皂溶液和甲醇等對其無效,但該病毒對游離氯、高錳酸鉀、紫外線及高溫和干燥等有敏感反應。手足口病發病季節多見于夏季和秋季,5歲以下兒童發病幾率較高,此年齡段中又以3歲以下兒童患病者居多。傳染源包括患兒及隱性感染者。門診交叉感染和醫療器械消毒不嚴也造成醫源性傳播[1]。該疾病臨床病癥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部位出現皮疹潰瘍情況。絕大多數患兒經過治療預后情況良好,但是存在個別患兒有引起并發癥死亡現象。該院針對上述原因,結合該院時間情況,針對手足口病患兒實行針對性治療護理同時加強醫院感染預防及控制措施,取得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5例兒童手足口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納入標準:患兒經診斷全部符合手足口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認知不清患兒、器官器質性病變患兒。對照組患兒67例,男性患兒37例,女性患兒30例,年齡100 d~6年,平均年齡 (3.96±0.34)歲。研究組患兒68例,男性患兒38例,女性患兒30 例,年齡 100 d~6 年,平均年齡(3.72±0.29)歲。 全部患兒的家長均屬于神志清晰、對該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確、自愿接受該組研究、所有患兒的家長都能夠做到積極配合該次的研究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使用常規治療護理方法。手足口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提前預防感染發生,對癥進行治療,保證電解質平衡。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選擇性的使用下列藥物,體溫38℃以下,采取物理降溫,一般使用溫水擦拭患兒身體,體溫38.5℃以上,根據患兒體重,按照用藥說明書,利巴韋林小兒用量10~15 mg/kg·d。 需分3次服用,3~4天未見任何效果,應立即停藥,入院重新檢查,如發現不良癥狀應立即停藥,對利巴韋林顆粒過敏患者盡量不要使用。①依照患兒年齡及體重,應用蒲地蘭口服液。0~1歲,1/3支/次,3次/d;1~3歲,1/2支,3次/d;②根據患兒的年齡及體重使用布洛芬混懸液進行治療,1~3歲患兒,體重10~15 kg/次, 服用 4 mL/次;4~6 歲患兒體重 16~21 kg,服用 5 mL/次;7~9 歲患兒,體重 22~27 kg,服用 8 mL/次;10~12 歲患兒,體重 28~32 kg,服用 10 mL/次。 ③可結合退熱栓,用藥要求:1~6歲兒童1粒/次,塞入肛門內,如果持續發燒或者疼痛應間隔4~6 h再次用藥1次,24 h內不能超過4次。如用藥中出現皮疹、蕁麻疹等不良癥狀應立即停藥,用藥時應明確本藥物長期使用會導致肝腎功能異常,存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禁止使用。必要時物理降溫進行配合治療。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兒研究組患兒使用針對性護理治療方法。治療方法同對照組一致,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患兒皮膚護理。患兒衣物、被褥及時進行殺菌清晰,衣服選擇面料柔軟,款型寬大,患兒床鋪被褥保證干燥及平整,定期給患兒修剪手腳趾甲,避免患兒抓破皮膚出現皮疹,為患兒進行物理降溫時,動作輕柔緩慢,避免擦破患兒皮膚,針對患兒臀部出現皮疹情況時,患兒大小便后及時進行清洗,保證患兒臀部干燥清潔。針對病癥重患兒,定時為其進行翻身,每2 h翻身1次,并給予按摩護理。②患兒口腔護理。保證喂水及時,保證口腔內清潔及濕潤。患兒如若出現拒絕、哭鬧、貪睡情況,可以使用棉棒沾生理鹽水輕輕為其進行口腔清潔。③患兒飲食護理。飲食以清淡容易消化為主,多喝溫開水,避免過冰、過熱的食物,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④患兒病情觀察。嚴格監測患兒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精神、意識、尿量等,觀察皰疹情況,準確記錄出入水量,及時做好護理記錄。⑤患兒心理護理。針對患兒因皮膚、黏膜皰疹疼痛、活動受限等,易產生緊張、恐懼等心理。對患兒耐心勸導,穩定患兒情緒,解除家屬顧慮。有效配合治療和護理,促進疾病早日康復。實施各項操作之前,向患兒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語言簡潔、通俗、易于理解。
1.2.3 醫院方面 醫院病房感染預防及控制方面。①患兒病房管理。病房中嚴禁將患兒放置于病區走廊之中,嚴格執行探視規定,病癥相同患兒可安置同一病房,重癥患兒必須單獨隔離治療,急性期和恢復期患兒分開安置,病床之間要有合適距離,嚴禁距離過近。病房各類設施、物品表面,對患兒接觸過的物體表面消毒劑擦拭或浸泡。然后,做到一床一巾、一桌一抹布、一室一拖把,標示明顯,固定用。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劑浸泡30 min后清水清洗,晾干備用。未經消毒處理的抹布、拖把嚴禁使用。②病房消毒隔離。病房相關醫護人員在原定預防標準基礎上進行接觸隔離。嚴格執行手足衛生標準。患兒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可能噴濺到醫護人員防護服和身體上后,及時進行殺菌消毒清潔。醫護人員在為每一位患兒進行診療和護理前后,都要進行洗手消毒。診療和護理后除去一次性儀器外,其余儀器必須做到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采取問卷調查手段對患兒護理干預有效率及醫院感染發生情況。
數據統計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用χ2以及t檢測,并分別用[n(%)]、±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護理干預有效率及醫院感染發生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干預有效率及醫院感染發生對比[n(%)]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小兒 (占93%),主要經糞——口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患者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除有手足部典型的皮疹外,常有臀部或膝蓋等部位皮疹由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對控制院內感染有了充分的認識,在手足口病的疫情中,有預見性、針對性地加強護理干預,使患兒及家長從原先的緊張恐懼、不知所措到思想上有準備,行動上積極配合,家庭中指導家長做好消毒預防:醫院內正規消毒隔離,預防院內感染。在防止手足口病疫情擴散和控制院內感染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2-3]。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及針對性強的護理方法可有效提升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嚴格的消毒預防措施及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預防手足口病的傳播和杜絕感染事件的發生。
[1]劉秀紅.302例手足口病患兒醫院感染管理的護理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259-260.
[2]邢鴨定.450例手足口病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5).
[3]龔萍萍.預防手足口病醫院感染的管理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4):33-34.
R54
A
1004-6569(2017)07(a)-0085-02
江芳芳(1988-),女,江蘇泰州人,本科,護師。
2017-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