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華,張鑫
1.東營區人民醫院骨科,山東東營 257100;2.東營區人民醫院放射科,山東東營 257100
老年患者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采用股前外側皮瓣和脛后動脈穿支皮瓣的臨床修復效果對比
齊國華1,張鑫2
1.東營區人民醫院骨科,山東東營 257100;2.東營區人民醫院放射科,山東東營 257100
目的比較股前外側皮瓣和脛后動脈穿支皮瓣在老年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中的修復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200例醫院收治老年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采用股前外側皮瓣進行修復手術,對照組則采用脛后動脈穿支皮瓣進行修復手術。比較兩組的切取范圍、皮瓣動靜脈口徑大小,并觀察術后7 d兩組患者I期愈合率,隨訪1年觀察兩組患者二次修復情況。結果觀察組在各觀察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脛后動脈穿支皮瓣在老年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縮小皮瓣的切取范圍,雖然術后愈合速度慢但長期療效顯著,二次修復手術率低,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股前外側皮瓣;脛后動脈穿支皮瓣
皮瓣修復手術是外科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的重要方法。股前外側皮瓣和脛后動脈穿支皮瓣是足部皮膚軟組織修復常用的皮瓣,各有其優缺點[1]。文章主要針對股前外側皮瓣和脛后動脈穿支皮瓣在老年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中的修復效果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200例醫院收治老年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100例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 50 例;年齡為 53~72 歲,平均為(56.8±11.3)歲;其中燒傷22例、意外事故39例、工傷23例、砸傷16例。對照組100例患者中有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齡為 52~75 歲,平均為(57.5±10.5)歲;其中燒傷 20例、意外事故40例、工傷22例、砸傷18例。入選標準:①受傷至入院時間<24 h;②患者及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不同意該次研究、不符合皮瓣修復手術適用證的患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兩組入院后采取相同的處理方法,即清理創面、克氏針固定骨折斷端、縫合肌腱以及神經受損部,清創后常規換藥,待3~5 d創面清理干凈后再進行修復手術。觀察組采用股前外側皮瓣進行修復手術,具體措施為: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皮瓣設計,將設計好的皮瓣從下方和外側切開,并由內向上游離股外側動脈降支的皮支,原位縫合后沿皮瓣設計線切開,游離動脈降支及外側皮神經。根據患者缺損面積,切斷皮瓣后并移植受區,顯微鏡下進行斷層植皮。對照組則采用脛后動脈穿支皮瓣進行修復手術,具體措施為: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皮瓣設計,將設計好的皮瓣從下方和外側切開,并由內向上游離,切開蒂部組織并保留1.5 cm皮下蒂,游離皮瓣蒂部至脛后動脈穿支點,結扎并切斷船只血管,觀察皮瓣血運情況,并以脛后動脈穿支點作為蒂,將皮瓣旋轉180°后移植到受區并縫合。兩組患者術后處理措施均相同。
比較兩組的切取范圍、皮瓣動靜脈口徑大小,并觀察術后7 d兩組患者I期愈合率,隨訪1年觀察兩組患者二次修復情況。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χ2檢驗,并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切取范圍、皮瓣動靜脈口徑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皮瓣切取范圍及動靜脈口徑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皮瓣切取范圍及動靜脈口徑比較(±s)
組別 切取范圍(cm2) 皮瓣動脈口徑(mm)皮瓣靜脈口徑(mm)觀察組對照組t P 105.41±17.54 59.48±15.48 5.412 0.000 2.15±0.18 0.84±0.12 5.698 0.000 3.52±0.15 1.57±0.16 5.485 0.000
觀察組術后7 d I期愈合率和術后1年二次修復手術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近些年來隨著外科創傷患者增多,足部軟組織缺損的發生率也不斷增長。足部大面積的皮膚、軟組織缺損容易引發肌腱、血管以及骨關節的暴露[2],再加上足部血管較少,若沒有進行妥善處理,很可能引發感染、壞死甚至截肢的結局[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這一損傷。皮瓣移植能夠有效解決皮膚軟組織缺損的問題。傳統骨外脛后動脈穿支皮瓣雖然能夠有效改善皮膚缺損的問題,但是由于切除筋膜,對患者的損傷較大,且不少患者而在移植后出現疤痕愈合的問題,影響了皮膚的外觀,并且可能導致傷口出現延遲愈合的問題,導致關節功能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筋膜綜合征[4]。
股前外側船穿支皮瓣主要是指深筋膜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主要包括了皮膚和皮下脂肪,且沒有深筋膜、肌肉以及骨組織的攜帶,能夠突破傳統皮瓣的限制,符合微創皮瓣修復的理念[5]。股前外側皮瓣具有質地和彈性好的優勢,且皮支數量多、口徑粗,有助于術中皮瓣游離,同時能夠切取的范圍大,在創傷面積較大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但是在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效果較差,且二次手術的幾率高,增加了患者的負擔。脛后動脈穿支皮瓣的血供情況好,血管口徑大且質量好,可進行吻合,從而不影響主干血管,且穿支蒂部組織較少,能夠避免對足部外觀和運動功能的影響,同時皮瓣蒂部保留了血管,能夠保障受區供血不受影響;此外,供區能夠直接縫合,對外觀的影響小,同時不影響供區的肌肉、筋膜、神經,并且由于沒有筋膜,便于修薄處理,能夠減少二期手術的機率,能夠提高患者的預后情況[6]。但是在應用中需要重視的地方為:①術前需要使用超聲儀觀察血管的軸向和穿支點,從而提高皮瓣設計的科學性;②術中抑制皮瓣時最好采用會師法,即現在淺筋膜層找到穿支,切開筋膜后進行皮瓣移植。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各觀察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脛后動脈穿支皮瓣在老年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縮小皮瓣的切取范圍,雖然術后愈合速度慢但長期療效顯著,二次修復手術率低,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章宏偉,周芳,姚剛,等.穿支皮瓣在小腿和足深度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4,21(11):657-659.
[2]張全榮,芮永軍,薛明宇,等.不同構制的皮瓣修復兒童足部和踝部皮膚軟組織缺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5,25(2):91-93.
[3]壽建國,付彪,徐曉漢,等.修薄股前外側皮瓣聯合闊筋膜修復手和足部復合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3,36(3):273-275.
[4]董愛國.股前外側皮瓣游離移植修復小腿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4(2):488-489.
[5]胡銳,任義軍,嚴立,等.股前外側皮瓣聯合髂脛束移植修復小兒足踝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4,37(5):457-460.
[6]張文亞,伍輝國,胡玉祥,等.修薄股前外側皮瓣游離移植修復足踝部軟組織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5,34(5):400-401.
R816.8
A
1004-6569(2017)07(a)-0097-02
齊國華(1975-),男,湖北監利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骨外科。
201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