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云
泰州市姜堰中醫院超聲科,江蘇泰州 2255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應用彩超檢查的臨床價值
周凌云
泰州市姜堰中醫院超聲科,江蘇泰州 225500
目的分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應用彩超檢查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接收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45例,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對患者進行彩超檢查,分析彩超檢查結果。結果45例患者經彩超檢查結果顯示:6例雙下肢血栓,39例單側下肢血栓(18例左下肢血栓、21例右下肢血栓);且比對45例患者的患側、健側血管腔直徑、血流速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予彩超檢查,可充分明確血栓形成情況,創傷較小,可多次進行,臨床確診率較高。
彩超;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效果
作為臨床較常見疾病之一,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較多,主要因患者術后、產后或是外傷之后長時間臥床休息造成血流淤滯,加上凝血因素較活躍、血小板快速聚集等造成血液高凝,感染/化學/機械損傷等造成靜脈壁嚴重損傷,經上述三種因素相互作用后,使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在形成血栓以后,大多數患者機體內的血栓很難自行消融,血栓形成以后會慢慢擴散,直至肢體深靜脈主干,對患者生命安全會產生嚴重威脅。為此,為了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應用彩超檢查的臨床效果,該次選該院接收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45例作研究對象,對其行彩超檢查,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對象選2015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接收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45例,男女例數比:26例/21 例,年齡介于 30~80 歲,年齡均值(62.5±5.5)歲;對其行彩超檢查,分析彩超檢查結果。根據不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部位劃分:4例Ⅰ類(髂總及髂外靜脈)血栓、16例Ⅱ類(股總、股淺及股深靜脈)血栓,19例Ⅲ類(腘靜脈)血栓、2例Ⅳ類(小腿深部靜脈)血栓,4例Ⅴ類混合型(小腿深部靜脈血栓聯合其他類型)血栓。
臨床對45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做彩超檢查,方法為:首先,取患者仰臥位,放松身體,將下肢充分暴露,選12 MHz高頻探頭,慢慢滑動下肢,待顯示出二維超聲結構圖像后,仔細查看其血流二維平面分布情況及血流運行方向;其次,準確分辨出動脈、靜脈,以充分了解血流性質、血流速度、時相,將血管分流、返流分清楚,以明確診斷患者病情;最后,做好患者病情實際記錄工作,這樣有助于醫生開展接下來的臨床治療工作。
該次研究選SPSS 20.0統計學軟件展開數據統計
45例患者經彩超檢查結果顯示:31例雙下肢血栓,14例單側下肢血栓 (6例左下肢血栓、8例右下肢血栓);彩超圖像表現為:10例患者表現為急性期,病情于2周之內發作,超聲顯示靜脈血管直徑增寬,血栓回聲保持于低聲區范圍,難以看清血流信號;15例患者表現為亞急性期,病情發作時長超出2周,超聲顯示靜脈血管直徑變小,血栓回聲未在低音區范圍,和急性期相比明顯增強,僅能查看個別患者的血流信號可;20例患者表現為慢性期,其病情發作時長超出數月,超聲顯示靜脈血管壁均比急性期、亞急性期患更明顯增后,且血栓回聲和急性期、亞急性期相比增強明顯。
彩超檢查結果發現,患者患側血管腔直徑(15.20±3.25)mm,高于健側(8.45±2.20)mm;而血流速度(3.32±1.56)cm/s,則比健側(15.28±4.50)cm/s低(P<0.05)。 見表1。
表1 患者患側、健側的血管腔直徑與血流速度比對±s)

表1 患者患側、健側的血管腔直徑與血流速度比對±s)
組別 血管腔直徑(mm) 血流速度(cm/s)患側健側15.20±3.25 8.45±2.20 3.32±1.56 15.28±4.50
臨床認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臨床較常見疾病之一,該病發病率相對高,發患者群并不集中,發病后所伴發的并發癥非常多[2]。如若患者的病情隱藏時間非常久,常在患肢伴發突發性腫脹疼痛或是行走不便后才到醫院接受治療,則會耽誤患者的臨床最佳治療時機,對后期臨床療效的影響非常大,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如若患者的病情發展較快,因肺栓塞到醫院就診,則會使臨床治療難度明顯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常常會因未及時治療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患者需多加關注并重視下肢靜脈栓塞的形成[3]。目前,在醫療技術水平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彩超在下肢深靜脈栓塞中應用較廣,該種臨床診斷方法的應用優勢較明顯,主要表現為不會對患者造成任何創傷、費相對低、臨床確診率高、方便操作等,同時也可動態查看患者的靜脈栓塞狀況,可較好地緩解臨床診斷難方面的問題[4]。臨床以彩超檢查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可準確找出各時期診斷特點,比如,針對急性期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和健側同段靜脈相比,血栓形成部位管腔內徑擴張相對明顯,而針對慢性期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和健側相比,管壁會呈現彌漫性增厚,且腔徑變窄也較明顯。
針對急性期深靜脈血栓,其血栓形成部位的管腔內,可發現實質性的低回聲光團,而對于亞急性期或慢性期深靜脈血栓形成,其血栓形成部位的管腔中,可發現等回聲或是強回聲的光團,盡管加壓探頭,其官腔也很難被壓扁。若是血管形成完全阻塞,選用彩超檢查其血流顯像可清楚地發現沒有血流信號,個別出現阻塞血管經彩超檢查做血流顯像,可清楚地發現實質回聲中或是周圍出現狹小色束繞行經過[5]。若是血管近端的血流呈現完全性的阻塞,則在擠壓肢體遠端時,血流并不會有任何改變,對于阻塞血管則血流速度就會慢慢增加,但是和健側比對,血流速度變化并不是很明顯。針對慢性血栓形成患者,可明顯看出同側大隱靜脈開發較明顯,血流的供應較豐富,并構建有側支循環。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6例雙下肢血栓,39例單側下肢血栓(18例左下肢血栓、21例右下肢血栓);且比對45例患者的患側、健側血管腔直徑、血流速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選彩超檢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臨床確診里較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推薦。
[1]柴淑慧.彩色多普勒超聲與深靜脈造影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價值探討[J].河北醫學,2015,26(6):1003-1005.
[2]丁萌,張青云,景陽,等.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聯合檢測在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38(16):1885-1888.
[3]羅俊華.多普勒血流顯像技術在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中的應用[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6,31(2):171-173.
[4]謝新靜.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的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97-98.
[5]耿潔,張力峰,胡茂益,等.彩超檢查診斷腹部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10):1198-1199.
R543.6
A
1004-6569(2017)07(a)-0116-02
周凌云(1982-),男,江蘇泰州人,本科,醫師,研究方向:超聲診斷。分析,針對文中涉及的臨床確診率、患側血管腔直徑、血流速度等指標統計結果,選[n(%)]、(s)表示,計數資料行計量,并分別行χ2檢驗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