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維平
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甘肅白銀 730900
脛腓骨骨折應用切開復位與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的比較研究
梁維平
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甘肅白銀 730900
目的觀察脛腓骨骨折應用切開復位與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的臨床效果,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方法選取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骨外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脛腓骨骨折患者共92例,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給予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對照組給予切開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觀察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發病情況。結果經治療觀察組臨床指標療效要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病幾率小于對照組,同時在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和住院恢復時間觀察組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臨床療效要優于切開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的療效,同時負面作用及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應用加以推廣。
脛腓骨骨折;切開復位;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
一般脛腓骨骨折是指小腿部脛腓骨骨干的骨折。由于整個脛骨位于皮下,造成骨折后,骨折端極易穿破皮膚,造成開放性骨折,一般造成脛腓骨骨折的常見原因是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多為壓砸、沖撞、打擊致傷;間接暴力多為高處摔落,自身扭傷或滑倒所致的骨折,是骨科常見的病例,治療脛腓骨骨折方法很多,一般采取切開復位或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1]。目前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方法為首選,它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骨膜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折端血液循環,有利于骨折的愈合[2]。該文對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骨外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脛腓骨骨折92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意在探討比較脛腓骨骨折應用切開復位與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骨外科收治的脛腓骨骨折患者共92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其中因交通肇事受傷的患者41例,自身扭傷的患者28例,高處摔傷的患者13例,重物壓砸受傷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4例,年齡為18~45歲之間,患者入院時間不超過15 h,左側脛腓骨骨折患者43例,右側脛腓骨骨折患者49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各隨機選取46例,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相同的飲食與醫療管理。采取交鎖髓內釘長度均為240~340 mm,內徑均為8~10 mm,手術時均使用可透視手術床進行。
對照組46例患者均給予切開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進行脛腓骨骨折的治療。手術時患者采取仰臥位,先在患者小腿外側骨折處切開皮膚,做一個長為4~7 cm切口,然后在髕骨的韌帶處切開皮膚,做一個長為4~6 cm切口,此時對暴露出來的骨折處進行相應復位和整理工作,并選取髕韌帶附近脛骨結節處為進針口,進行鉆口操作,并用打入器將交鎖髓內釘打入,髓內釘由骨折端被打入遠處的髓腔內,先打入遠端2枚鎖釘,再在近端擰入2枚鎖釘[3]。
觀察組46例患者均給予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進行脛腓骨骨折的治療。手術時患者采取仰臥位,先在患者髕骨的韌帶處切開皮膚,做一個長為4~6 cm切口,然后選取髕韌帶附近脛骨結節處為進針口,進行鉆口操作,并用打入器將選好的交鎖髓內釘打入髓腔內,然后通過X光線片進行骨折復位治療,然后再將交鎖髓內釘從髓腔近端打入到遠端[4]。
上述患者按照既定的治療方案手術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術后骨折處恢復程度、術后臨床觀察和并發癥出現幾率進行比較,其中術后恢復程度分為優良差3種程度,優的判定標準為骨折處無成角位移,骨折對準程度準確率>90%,良的判定標準為骨折處無側方成角,骨折對準程度準確率>80%,差的判定標準為骨折無愈合或愈合程度低于上述標準。并發癥主要記錄傷口感染情況、是否發生再次骨折,是否有愈合遲緩情況,臨床觀察主要考慮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和住院恢復時間。
所得數據錄入SPSS 18.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表示。進行χ2檢驗,取95%可信區間,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7%,總有效率為術后恢復程度評級為優良的人數比上每組患者的總人數,進行百分率統計,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折處恢復程度比較[n(%)]
對術后患者傷口感染情況、是否發生再次骨折,是否有愈合遲緩情況等并發癥和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和住院恢復時間進行觀察記錄。經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觀察及并發癥出現幾率比較
眾所周知,脛骨是鏈接股骨下方主要承重的骨骼,脛骨發生骨折后極易造成小腿下段嚴重缺血從而引起小腿骨筋膜室的關閉,最終可能導致缺血性肌攣縮,甚至嚴重者能發展為壞疽[5]。目前對脛腓骨骨折的治療均選取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方法,這種治療方法能保障患者骨膜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折端血液循環,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在此基礎上該文對切開復位與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方法進行了對比分析。采用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方法的觀察組在骨折恢復程度、并發癥和臨床表現上均優于采用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時負面作用及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應用加以推廣。
[1]晉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671.
[2]楊旭.脛腓骨骨折應用切開復位與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的比較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1):78-79.
[3]費良健.閉合復位與切開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2):63-65.
[4]付備剛,王秀會,蔡攀,等.閉合復位與切開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股骨干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2):151-154.
[5]朱明喜.閉合復位與切開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股骨干骨折的比較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2):2451-2453.
R274.12
A
1004-6569(2017)07(a)-0127-02
梁維平(1974-),男,甘肅靖遠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創傷及關節專業。
201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