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運,王玉華
青島城陽古鎮正骨醫院中醫骨傷科,山東青島 266107
踝關節骨折中醫手法正復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治療
楊慶運,王玉華
青島城陽古鎮正骨醫院中醫骨傷科,山東青島 266107
目的研究分析中醫正骨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該院2011年5月—2016年5月間收治的146例踝關節骨折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觀察組患者則采用中醫正骨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的方法進行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正復)時間、治療費用等方面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于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中醫正骨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效果更明顯,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踝關節骨折;中醫正骨;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
踝關節是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組成,其作為身體受力承壓主要部位之一,是足部運動和血液循環等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1-2]。該次研究2011年5月—2016年5月間選取了146例踝關節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中醫正骨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的方法與常規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對比,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進行治療的146例踝關節骨折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73例。兩組患者均經X線及CT檢查后,確認為踝關節骨折,在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分組治療。在對照組中,男39例,女34例,年齡位14~62歲,平均年齡位(33.7±1.4)歲,病因:扭傷 45 例,車禍撞傷16例,砸傷10例,高處墜落損傷2例,傷后與手術時間間隔為 37 min~7 d,平均為(3.4±1.3)d;在觀察組中,男38例,女35例,年齡位15~63歲,平均年齡位(33.4±1.6)歲,病因:扭傷 47 例,車禍撞傷 15 例,砸傷9例,高處墜落損傷2例,傷后與手術時間間隔為43 min~6 d,平均為(3.7±1.2)d。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因及就診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手術的治療方法:經X線和CT檢查后確認患者的骨折類型,將患者的踝關節骨折部位給予固定處理,于前外側縱切并使患者的脛骨與外踝充分暴露,此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腓腸的神經纖維,減少神經受損現象的出現。若患者踝部脛骨骨折為斜線行,且無碎骨,為使骨折塊相互靠近,可擰入拉力螺釘在骨折塊間增加壓力。若選用髓內釘,為避免擠壓作用過強而導致患者外踝向距骨部位傾斜,從而出現踝穴狹窄的狀況,進釘點的位置選擇很重要,最佳位置在外踝尖部的外側。若患者的骨折部位在脛骨下方,采用髓內型踝螺絲釘固定是最好的方案。若患者為粉碎性骨折類型,則采用張力帶與克氏針進行固定治療,術后可選用石膏托對踝關節進行固定,3周之后拆除,在患者體征恢復之后,可進行適當的恢復訓練。
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正骨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一般采取血腫內麻醉或靜脈全麻,在患者完全無痛的狀態下行骨折手法復位。根據患者踝部骨折損傷機理,采取中醫手法拔伸反向復位法。患者平臥,屈膝90°,一助手用肘套住患者腘窩,另一助手一手握患者前足,一手托足跟,兩助手進行順勢拔伸牽引,并使足略跖屈,牽引力量不可過猛,以防加重韌帶的損傷。術者用拇指在骨折線處向上下輕推內、外踝,以解除嵌入骨折間隙的軟組織。牽引足部的助手在維持牽引下將足內旋或者外旋糾正旋轉移位。再向畸形的反方向翻轉糾正內、外翻。與此同時,術者兩手在踝關節上、下方向對擠,使足內、外踝復位。若有后踝骨折合并距骨向后脫位者,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足后跟向前提拉,同時另一手握小腿下端向后推擠,并使踝關節慢慢背伸,使向后脫位的距骨和骨折復位。
患肢套入長筒絲襪懸吊牽引,固定踝關節暴力作用相反的位置。小夾板一般選用五塊夾板,內外后三塊上起小腿上端,下致足跟,前內、前外兩塊夾板上起脛骨結節,下致踝關節上方。夾板根據患者骨折情況事先塑形,內翻骨折外翻位固定,外翻骨折內翻位固定。放好壓墊和夾板后,四道扎帶捆扎將踝關節置于90°位4~6周,若合并脛骨前唇骨折者,將踝關節置于稍跖屈位;合并后踝骨折將踝關節置于稍背伸位,絲襪懸吊牽引維持良好的復位。
注意患肢外展中立體位,夾板松緊度,以軋帶上下活動1 cm為宜,絲襪懸吊力度適中于骨折移位相反方向。固定后即可開始做等速肌力訓練,股四頭肌、脛前肌及脛后肌的等長收縮練習,進行踝關節,足趾關節的主動、被動屈伸練習,防止肌腱粘連和肌肉萎縮。
術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治療費用及臨床療效等方面差異。臨床療效采用踝關節功能評定標準進行評估:若患者術后踝關節功能基本恢復,可自如行走且無明顯痛感,則治療結果為優良;若患者的踝關節功能部分恢復,可適當運動,當伴隨著痛感,則評定結果為中;若患者臥位休息時均伴隨著痛感,踝關節出現腫脹,甚至癥狀有加重趨勢,則治療結果評定為差。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實驗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間為(114.32±8.91)min,住院時間為(13.01±2.37)d;觀察組患者的手術間為(35.79±7.62)min,住院時間為(12.94±2.63)d。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花費比較低,大約是對照組患者的 1/4~1/3。
在對照組中,評定結果為優良的患者有35例,比率為47.95%,評定結果為中的20例,比率為27.40%,結果為差的有18例,比率為24.66%;在觀察組中,評定結果為優良的患者有41例,比率為56.16%,評定結果為中的25例,比率為34.25%,結果為差的有7例,比率為9.59%。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0.4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5.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踝關節骨折后,患者會出現踝部疼痛、腫脹的癥狀,皮下可能會出現青紫和瘀斑,患者無法活動踝關節,無法進行足部運動。經檢查,可見患者的踝關節畸形,踝關節有明顯壓痛。中醫對于踝關節骨折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的研究,歷史中也有較多的記載,提供了良好的借鑒,中醫正骨夾板外固定恢復快、痛苦小、患者可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并能正常工作。鄧德建[3]采用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結果發現總有效率為93.5%,而且遠期效果好,不會出現不愈合等并發癥,該研究也證明了采用中醫整復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的總有效率90.4%,明顯高于傳統手術。童國偉研究發現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結果發現總有效率為82.69%,骨折愈合時間在39.58 d左右愈合,6周愈合率100.00%。該研究與該結果基本一致,且手法正復患者花費比較低,大約是手術患者的1/3[4-5]。
綜上所述,中醫正骨絲襪懸吊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可有效緩解患者痛感,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1]陳軍,張立平.中醫正骨配合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81例[J].陜西中醫,2013,34(3):351-352.
[2]李玉紅,周建等.中醫正骨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33(2):172-173.
[3]鄧德建.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 2014,31(12):1681.
[4]呂洲明,唐上德.中醫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治療三踝骨折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5,47(7):172-173.
[5]梁正強,張開國.中醫正骨配合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86例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8):102-103.
R683.42、R274.12
A
1004-6569(2017)07(a)-0133-02
楊慶運(1977-),男,山東濟寧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骨傷科。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