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鍵,修恒善
青島市城陽古鎮正骨醫院骨四科,山東青島 266107
膝關節鏡輔助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對比
王鍵,修恒善
青島市城陽古鎮正骨醫院骨四科,山東青島 266107
目的分析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治療中行膝關節鏡輔助手術和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比較。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間選在該院行手術治療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58例,依據術式不同分成傳統手術組與膝關節鏡組,每組患者29例,傳統手術組采取鋼板內固定治療,膝關節鏡組則在膝關節鏡下行微創手術治療,觀察兩組治療的效果。結果膝關節鏡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傳統手術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比傳統手術組的大,臨床治療的效果比較顯著,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治療中行膝關節鏡輔助手術可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值得應用。
膝關節鏡;傳統手術;脛骨平臺骨折
在骨科,脛骨平臺的骨折比較常見,經常會并發其他的損傷,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容易影響到患者預后效果[1]。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尤其伴隨醫療技術發展,微創手術應用越發廣泛。該次研究將2014年5月—2016年5月份在該院行手術治療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58例作為對象,探究了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治療中行膝關節鏡輔助手術和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比較,現報道如下。
選在該院行手術治療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58例,依據術式不同分成傳統手術組與膝關節鏡組,每組患者29例,傳統手術組采取鋼板內固定治療,膝關節鏡組則在膝關節鏡下行微創手術治療。傳統手術組中有16例患者是男性,有13例患者是女性;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32歲與73歲,年齡的均值是(55±2.37)歲。膝關節鏡組中有17例患者是男性,有12例患者是女性;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31歲與73歲,年齡的均值是(54±2.16)歲。兩組研究對象中常規資料在對比以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傳統手術組采取鋼板內固定治療,于患者膝前的外側作一個切口,對皮瓣進行剝離,實施雙側平臺的復位,在透視下對復位結果進行觀察,然后實施脛骨外側的鋼板固定。膝關節鏡組則在膝關節鏡下行微創手術治療,主要操作如下:指導患者于氣囊止血帶的控制下行手術,在膝關節鏡下對患者脛骨平臺骨折損傷情況進行觀察與評估,判斷患者有沒有并發關節韌帶的損傷、軟骨與半月板損傷等,并判斷損傷的程度。如果為SchatzkerⅠ型的骨折[2],需要經過皮復位松質骨實施螺釘固定;如果患者并發關節面坍塌與壓縮,需要選脛骨前外側的切口,通過導向器實施定位,于關節鏡下采用克氏針或是小剝離器把移位骨塊進行撬拔的復位。如果患者存在遺留的關節面缺損情況,需要選取自體髂骨的植骨修復。于膝關節鏡下明確關節面徹底修復以后,采取鋼板或是應用螺釘固定,并在關節腔中放置引流管。
按照Rasmussen的標準[3]對患者治療療效進行評估: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超過27分即為顯效;膝關節的功能評分在20~26分之間即為有效;膝關節的功能評分在6~19分之間即為無效。同時記錄膝關節的伸屈角度、手術愈合的時間、手術的時間等指標。同時記錄患者完全負重的下地時間、手術愈合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膝關節的伸屈角、手術的時間、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與術后的引流量等指標。
把該次統計所得相關數據的結構記錄至SPSS 20.0統計學軟件中,以便統計分析相關數據,經過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后,應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并通過 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傳統手術組中顯效患者一共有10例,有效患者一共有12例,無效患者一共有7例,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為75.86%;膝關節鏡組中顯效患者一共有15例,有效患者一共有13例,無效患者一共有1例,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為96.55%。膝關節鏡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傳統手術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比傳統手術組的大,臨床治療的效果比較顯著,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膝關節鏡組完全負重的下地時間、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手術愈合的時間、手術的時間與傳統手術組相比,時間明顯比傳統手術組短,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x±s)
治療后,膝關節鏡組膝關節的伸屈角度明顯大于傳統手術組,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引流量明顯比傳統手術組小,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的伸屈角度、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引流量比較(x±s)
脛骨平臺骨折為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有較大的治療難度,若沒有合理治療,會引發創傷性關節炎與關節僵硬等并發癥,導致患者膝關節的活動受到影響。骨折發生原因包含高處墜落、間接或是直接的暴力所致,治療的效果與膝關節穩定性、形態與功能等直接相關。相關報道中指出,鋼板內固定手術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在脛骨平臺的骨折患者治療中,有一定效果,但是這種治療方式患者恢復時間比較長[4]。而伴隨醫療技術發展,逐漸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之中行膝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這種手術有著無創傷性、療效好等優勢,并且治療時間比較短,對于患者恢復比較有利。
該次研究中顯示,膝關節鏡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傳統手術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比傳統手術組的大(P<0.05);膝關節鏡組完全負重的下地時間、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手術愈合的時間、手術的時間、膝關節鏡組膝關節的伸屈角度、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引流量與傳統手術組相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明膝關節鏡應用效果顯著,目前在臨床上,膝關節鏡的輔助微創手術為新型術式,可以在關節鏡下對患者關節病變的情況進行觀察,病情評估準確性比較高。主要優勢保險如下:術野比較清晰,術者可以清楚觀察關節內的結構,復位比較精準;可以維持關節囊滑膜的完整性,給術后康復訓練奠定基礎;不容易感染,手術的時間比較短,患者易于接受[5]。
綜上所述,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治療中行膝關節鏡輔助手術可改善患者各項指標,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可推廣。
[1]陳濤平,焦建寶,劉曉峰.膝關節鏡輔助微創手術治療老年脛骨內側平臺骨折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9(12):3355-3356.
[2]肖建斌,李世平.膝關節鏡輔助微創手術治療老年脛骨內側平臺骨折患者的療效觀察[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31(1):43-45.
[3]馬春柳,李凱,王志回.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4,22(9):1330-1331,1341.
[4]林文琛,林偉東,王育新.膝關節鏡引導微創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5,16(2):243-246.
[5]熊福軍,賀西京,馮宏偉.膝關節鏡輔助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壓縮骨折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6):624-626.
R274.12
A
1004-6569(2017)07(a)-0149-02
王鍵(1979-),男,山東新泰人,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關節鏡、關節置換。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