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保平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省屬醫學院校留學生學武術教學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從適應留學生需求出發,結合留學生的學習目的、知識背景、語言習慣、學習特點,綜合學校武術多年教學實踐的特點和優勢,從而對留學生的武術教學進行思考。
關鍵詞:醫學院校 留學生 武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12—0071—03
2010年9月,在第四屆全國來華留學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公布了面向未來10年旨在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加強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 推動來華留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的《留學中國計劃》。該《計劃》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學生流動目的地國家; 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達到15萬人次。《計劃》還提出,要建立與我國國際地位、教育規模和水平相適應的來華留學工作與服務體系;造就出一大批來華留學教育的高水平師資;形成來華留學教育特色鮮明的大學群和高水平學科群;培養一大批知華、友華的高素質來華留學畢業生。我國對留學生來華有如此優厚的政策扶持,再加之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被吸引來華留學。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以其獨特的演練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然而,多年來,我國在重視并加大武術國際化推廣的同時,卻對來到中國本土學習武術的外國留學生這一特殊受教育群體重視不夠。在教育主管部門中,沒有對在我國高校就讀留學生武術教學進行管理的專業機構,理論研究方面,針對外國留學生學習武術研究的論文和著作也少之又少。目前,這一領域還沒有較成熟、較完善的經驗。本研究旨在通過對省屬醫學院校武術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對醫學院校留學生武術學習、教學改革以及發展提供依據和建議。
1 省屬醫學院校留學生武術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1.1 留學生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基于對湖北醫藥學院、湖北中醫藥大學、三峽大學醫學院、江漢大學醫學院、長江大學醫學院、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湖北中醫學院等幾所省屬醫學院校的調研,其醫學留學生主要來源于第三世界國家(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尼日利亞、納米比亞等),不同的學校來自不同國家留學生的比重不同,近幾年留學生的招生規模都在逐步增大,留學生質量參差不齊。
1.2 留學生武術課的師資情況
針對留學生的教育,各學校都開設有武術及其相關課程。關于師資配置情況各學校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專門針對留學生的師資,都是從本校體育部門調配武術專業的教師任教。其中以青年教師為主,學歷基本上都是碩士研究生,職稱為講師和副教授。
1.3 留學生武術課的內容
各學校針對留學生開設武術課的內容不一,不同學校有不同內容的側重,主要內容有:太極拳、長拳、健身氣功、傳統拳、散打搏擊、武術器械等,湖北中醫藥大學主要是健身氣功、三峽大學醫學院主要是太極拳和健身氣功、江漢大學醫學院主要是長拳和刀棍、湖北醫藥學院主要是長拳和武當太極拳等。
1.4 留學生武術課教學場地器械狀況
留學生武術課的教學除武術理論和欣賞課外基本上都在室外運動場上課,沒有針對其相應的室內場館或訓練室,個別因雨雪天氣在室內場館不沖突的情況下轉至室內。目前開設的課程所涉及的武術器械較少,主要是刀、劍、棍、功夫扇、拳套、手靶、腳靶,大部分都是使用學校體育器材,個別由留學生自己配備。
1.5 留學生武術課的教學開展情況及組織形式
留學生武術課的開展不同的學校在開設課程的學期、單元周數不同,湖北中醫藥大學、江漢大學醫學院開設6個學期的課程,每個學期12次課24學時,三峽大學醫學院、長江大學醫學院、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開設4個學期課程,每個學期6次課12學時,湖北醫藥學院開設3個學期的課程,每個學期6次課12學時。上課的形式基本上以自然班為主,一個年級招生不超過50人的就一塊上課,以至于學生的基數比較大,給組織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教學質量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1.6 留學生武術教學考核、評價形式
留學生武術課的考核與評價基本上都是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考核評價標準相對寬松一些,經過與任教老師交流,考核更傾向于過程性評價,最終的考核形式也有所不同,有的以學習的全部內容為考核內容,有的以部分內容或指定的部分動作為考核內容,有的個性化程度更高,將學習的內容結合留學生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融入自身所具備的能力通過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其最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傳播武術和武術文化,都是為了提高留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其在實踐中親身經歷和體驗中國文化的魅力。
1.7 留學生武術教學影響因素分析
留學生武術教學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1)定位問題。學校對留學生開設的武術課定位是選修課,要求通過上此課程了解和體驗中國武術文化,可學也可不學,對學生本身沒有太大影響,這就決定了部分留學生對該課的態度。(2)師資問題。師資問題一直是留學生武術教學的一個短板,現行條件下針對留學生武術課師資缺乏,武術專業教師外語口語能力較弱,外語口語略強的教師又非武術專業,這之間又存在一定的矛盾。以至于在留學生武術課實施的過程中文化和專業的層面講授和交流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其學習往往停留在動作或者說是術的層面上。(3)教材問題?,F行情況下留學生武術教學沒有統一的教材,以至于教學內容的隨意性較大,留學生缺少必要的參考。(4)宣傳問題。應加大留學生對武術認識的宣傳力度,他們對武術的認識多數停留在電視電影對武術扭曲的層面上,與現實上課內容有很大反差。
1.8 結合實際情況的改進舉措
留學生武術教學的影響因素也是留學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每個學校對此又具有一定的個性,基于此,湖北醫藥學院正嘗試實施O2O教學模式,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采用、教學評價的規范等方面逐步完善留學生武術教學體系。在師資培育方面,學校每學期組織有針對留學生相關師資的外語培訓;在留學生管理方面,學校加大了留學生、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及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的相關服務力度。
2 對省屬醫學院校留學生武術教育的思考
2.1 準確定位,重視留學生武術教育教學
留學生武術教學不只是其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途徑,在現代國際醫學教育的背景下,體育運動是中外交流的直接語言和形式,而武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更能凸顯中國“軟實力”的發展。做為文化傳播交流的前沿陣地,普通高校承擔著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任務,留學生的武術教學是其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要提高對來華留學生工作的認識,在健全外國留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同時,還要做好對其宣傳工作。針對留學生武術教育現狀,高校應適當增加留學生武術課程的種類和數量。同時,增加對武術教學場地、器械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以保證良好的學習和教學環境。制定外國留學生武術教學管理相應的規章、制度,逐步完善對外武術教學體系。
2.2 完善留學生武術教學體系
完善的武術教學體系是吸引學生的關鍵,是發展留學生武術教學的重中之重,綜合分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2.1教學目標的制定
留學生武術課教學目標的設定要以留學生為中心。關注其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考慮其來自于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習慣和文化背景,充分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完成課程學習目標,都能體驗到學習中華武術,探索中華文化的樂趣,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在具體教學目標設定上,不苛求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細節,應當強調在尊重學生不同需求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在武術課中體會武術中所帶有的獨特東方韻味和氣質。
2.2.2課程內容的選擇
留學生武術課程的內容具有特殊性,并且具有文化傳播性、身體運動性、健身性、娛樂性、非階梯性等特點。結合現代教育的理念,留學生武術課程內容的選擇應充分考慮:(1) 能滿足來華留學生的興趣,所選內容應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因為興趣決定留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注意,決定著他們課堂行為的方向。(2)課程內容選擇應充分考慮可行性。要考慮學?,F有的教學資源,留學生人數以及教師的綜合能力等。(3)要貫徹以留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增強課程內容的彈性和可選擇性。來華留學生組成復雜,設計課程內容應從多方面適應學習者多樣化的發展需求,順應當前國際教育改革潮流,充分給予學生和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權;(4)注重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在選擇課程內容時,既要注意不要造成學生學習上太大的難度,又要選擇留學生喜歡的、并有很好的文化內涵的內容進行練習。能夠充分考慮學生體質狀況、運動經歷等,有效促進其身心健康,并充分體現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5)堅持國際化和本土特色結合,深化留學生教育教學改革,結合留學生教育特點,構建了“國學課+理論課+技術課”的三段式特色課程模式,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武術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本地傳統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的理解。
2.2.3教學方法的采用
在留學生武術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應該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留學生的學習目的、知識背景、語言習慣、學習特點,摒棄以往填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多采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對話式等教學方法,擴大學習自主權,拓寬學習自由度,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運用并有所創新課堂組織形式。改變以往主要以“技能教學” 為主的模式,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取O2O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方式,線下可以強化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鞏固訓練;線上在留學生自學中使用,主要是使學生在不受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而進行學習。
2.2.4教學評價的完善
留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信仰、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我們要對留學生武術課程教學做出科學、合理、客觀的評價,必須將理論性評價與實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結果和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突破原有的只對留學生的武術技術掌握打分的狹小范圍,豐富武術課程的評價內涵,能建立符合社會進步,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才能真正發揮武術教學教育評價的信息反饋功能,以激發師生更好地改進教與學的活動,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
2.2.5師資建設與培養
留學生武術教學,需要建立和健全一批良好的師資隊伍,他們需具有高度責任心、高水平專業知識及良好英語交流能力。結合留學生武術教學實際,鼓勵相關體育院校研究制定武術國際性人才梯隊培養計劃,為高校培養留學生武術教學師資,豐富后備人才儲備。已開設留學生武術課程的學校也要加強本?,F有師資的建設和培養,加大自己資金投入,制定規范性的教學場地器材保障實施準則,為來華留學生武術教學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針對留學生武術教材匱乏的現狀,建議組織和培養一批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外語突出、全面掌握武術技能、具有較強教學組織能力和一定社會經驗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編制具有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的外國留學生專用武術教材,使留學生武術教學向正規化、規?;⒖沙掷m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吳 霞.我國綜合性高校留學生武術教學現狀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8).
[2]李 科. 來華留學生武術教育的對策思考[J]. 重 慶教 育 學 院 學 報,2012(11).
[3]王羽辰,等.關于高校外國留學生武術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0(6).
[4]王小鵬,等. 高校留學生武術修身課程的現狀分析和策略研究[J].運動,2012(6).
[5]郭秀晶, 周永源. 關于我國高校留學生教育發展的綜合分析[J]. 中國高等教育,2010(8).
[6] 鄭向榮. 當前我國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意義與優勢分析[J].高教探索,2010(5).
On Wushu Teaching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Provincial M edical Universities
Shi Baoping
(P.E.Dep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Hubei 442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as well as the authors tea 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Wushu teaching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provincial medical universit ies. Reflecting on the features and strengths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also shares thoughts and ideas on Wushu teaching and le arning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th the following factor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goals, background knowledge, language habi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styles.
Keywords:medical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student Wushu teaching and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