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元元
摘要:皮影戲是民間流傳已久的一項古老的表演藝術,是我國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藝術珍寶。為了將這種藝術形式進行傳承和發揚,本文以數字動畫為載體對皮影藝術的創新與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了皮影與動畫融合的現狀,提出了皮影藝術造型風格的創新、場景設計的創新、制作工藝的創新、視聽語言的創新、劇本的創新等觀點。基于皮影與動畫的相似性和互補性,詳細闡述了皮影藝術與數字動畫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
關鍵詞:皮影藝術 數字動畫 創新 傳承
中圖分類號:J5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3-0154-03
一、皮影藝術概述
皮影戲俗稱“影戲”,它的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是集文學、繪畫、雕刻、舞蹈、燈光、表演為一體的古老戲曲表演劇種,2006年被國家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源于中原黃河一帶,相傳于先秦,成于漢代。我國的皮影經過長期的流變,形成了陜西皮影、北京皮影、山東皮影、青海皮影、山西皮影等地方流派,并各具特色。皮影戲是巧妙地利用光與影流傳于民間的工藝和戲曲相結合的綜合性藝術,也是世界上較早的由表演者配音的影畫藝術。皮影戲采用的是幕影演出原理,表演時藝人在白色幕布后操縱皮影使其做出各種動作,在燈光的映襯下將皮影虛、實影像進行變換,進而表現出一種朦朧奇特的光影動態效果。同時用當地流行的民間小調唱述故事,再配以富有民間特色的弦樂和打擊樂,讓觀眾通過幕布觀看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動畫,來實現具有視覺效果的戲劇形式。皮影戲有著“靜觀為畫、動則成戲”的獨特魅力,這項表演技藝具有濃厚的民間色彩,深受民眾的喜愛。
皮影則是皮影戲中所使用的演出道具,通常是指民間藝人運用牛皮或驢皮經過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平面偶人以及景片,因為材料的特殊性加上獨特的雕鏤技法使其制作出來的皮影透光性較好,加之刀工細膩、造型夸張,著色艷麗、四肢靈活的工藝特點,使其整體造型線條流暢、形象鮮活、古樸典雅,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藝術表現性,因此皮影制品已成為當代重要的工藝收藏品之一。
現如今宣揚的“皮影藝術”泛指皮影戲和皮影制品所體現的藝術形態,也是對這項精湛的民族技術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戲劇、美學等多種藝術價值的肯定。
二、皮影與動畫融合的現狀
皮影藝術享有“電影始祖”之美譽,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動畫美術片的發展起著先導作用和積極地推進作用,我國老一輩動畫藝術家已經開始探索以皮影表演藝術為參照,進行動畫表現形式的創作了。
諸如我國早期皮影動畫《張飛審瓜》,在作品中體現了皮影戲的表演形式和運動規律特點,采取了抽象與寫實的對比手法,對人物及場面進行平面化、藝術化和戲曲化的綜合處理。將皮影元素與動畫元素相結合,使傳統故事演繹得更加生動有趣。當代的《桃花源記》是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皮影動畫作品,并在造型結構、動作表現、空間安排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使構圖形式更加新穎、角色的運動更加流暢、細節表現更加突出,進而體現出數字動畫特有的表現技法和強大的軟件制作技術水平。因此,直到今天我們仍在探索傳統皮影元素與現代動畫形態的結合方式,力求將民間舞臺表演藝術與數字動畫技術完美融合,創作出既具有我國傳統文化底蘊又符合當代藝術審美的數字動畫作品,再現皮影藝術的魅力和風采,將我國皮影文化得以傳承。
三、皮影藝術元素在數字動畫中的設計與創新
(一)造型風格的創新
皮影造型中的藝術風格和制作手法可謂是獨創一派,吸納了眾多民間工藝技巧,有漢代畫像石的粗獷刻線,年畫人物精致的繪制,民間剪紙的裝飾形態和繪畫的散點透視等融合成獨具美感的“側視”影人形態。為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采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以側面和半側面平面形象為主,進行程式化、戲劇化的造型設計。傳統皮影形象的設計與制作為當代動畫造型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廣闊的展示空間,現代動畫藝術形態從民間藝術造型中汲取營養,無論是創作手法、表現形式、還是作品中滲透出來的中國傳統元素,都將為我國動畫發展和創新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數字皮影動畫中的造型設計,首先保留皮影最基本的平面化特點,延續傳統皮影戲中“片”的形式及“側視”影人形態,運用數字動畫中的二維風格加三維特效來實現人和物的各種轉體及運動。其次在造型中結合現代審美取向,將卡通化形象風格帶入皮影,運用夸張變形、概括簡約的設計手法來表現,使設計出來的皮影形象更加傳神、生動可愛,從而貼近人們的生活以此拉近和觀者的距離(如圖1)。最后強化角色四肢靈活的運動特點,在皮影人物的構建形式上打破傳統影人的11個部件組成,改為15個部件組成,含頭部、上身、腰臀、左(右)大臂、左(右)小臂、左(右)手、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左(右)腳。創新后的皮影角色可以做出轉身、行走、奔跑、打斗及其它各種動作,更符合人體結構學和角色行走的運動規律,有利于完成細膩和高難度的動態姿勢。
(二)場景設計的創新
場景是強化劇情的的重要構成元素,它對烘托劇情中的時空環境起到重要作用,以往傳統皮影戲屬于幕影式表演,運用單層景片做場景的裝飾風格,景別單一,視覺感受較平面化。在皮影數字動畫中,首先將以劇本為依據,運用場景氣氛來渲染故事情節,為作品中的角色活動和劇情發展提供背景設計,注重整個故事演繹的時空結構和空間層次,讓場景設計服務于動畫主題、服務于角色、服務于作品所要傳達的內涵及寓意。其次在表現風格與色彩設定等方面充分展示劇情描述中特定的歷史風貌、時代氣息、地域風情等。根據所描述的空間對場景的布局結構、色彩基調、氣氛效果、繪畫風格等方面作出藝術化的處理,來強化皮影數字動畫的整體美術風格和文化內涵的傳達,繼而提升影片的視覺效果和藝術品味(如圖2)。
(三)制作工藝的創新
傳統皮影制作工藝上采用鏤空的線雕花紋配以流暢的雕功,艷麗的色彩,加上通體透剔的特點,不但形成了優美的造型,也表現出偶人和景片的通透感。數字皮影動畫中將延續傳統皮影的雕鏤工藝技術特點,來還原皮影戲現場表演時通過燈光將皮影道具投射到幕布上的光影效果。其中鏤空紋樣的創新是至關重要的,包括服飾、道具、場景等所涉及的所有紋樣造型將以作品主題為前提進行重新歸納與設計,可以采用傳統民俗裝飾元素進行提煉,也可以運用現代抽象紋樣元素進行設計。紋樣的合理搭配與應用能夠強化角色的性格和身份特征,交代作品本身所處的時代背景和體現出來的地域文化。皮影的光影效果將運用三維數字技術來實現,再添加后期特效來強化光影之美,以此展示出皮影雕鏤工藝特有的通透感。通過數字化技術來實現傳統皮影匠心獨特的工藝風格,強化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endprint
(四)視聽語言的創新
視聽語言是影視動畫中主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能把影片所滲透的主題思想、情感、內涵通過鏡頭和音效展現出來。首先,數字皮影動畫更加注重鏡頭語言的使用。在影片中適當加入特寫、近景、中景、遠景、全景等不同的景別,并運用“推、拉、搖、移、跟”等運動鏡頭,來體現多種視角帶給觀者身臨其境的虛擬感受,渲染動畫作品中描述的空間環境氛圍,強調通過鏡頭所要表達的畫面內容和情感寓意。其次,數字皮影動畫會量身打造符合作品主題的音效。在音效設計中不僅是傳統皮影戲中戲劇唱腔的配音,還要通過數字化音頻技術編輯處理,在注重生活化、娛樂化的基礎上,創作出符合當代流行風格的人聲、音響、音樂等各種輔助音效,從而使音效起到強化劇情內容、參于敘事、烘托氣氛、抒發作品情感、創造畫面意境的重要作用。數字皮影動畫中合理的運用視聽語言,將作品的色彩、影調、光線、音效、畫面等得以完美的詮釋。通過聲音和畫面的緊密結合,把觀者帶入數字皮影動畫所營造的視聽世界中。
(五)劇本的創新
無論是在戲曲藝術還是影視作品中,劇本都是一部作品的靈魂和根源,劇本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整部作品的質量和品味。縱觀以往傳統的皮影戲表演劇目多以武打場面居多,大多屬于傳統歷史題材,如神話寓言、民間傳說、歷史演義等,其表演內容距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為了拉近傳統皮影戲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更多的觀者接受和喜愛皮影藝術,因此要以大眾審美需求為切入點對皮影動畫劇本進行創新,以反映當代社會現象、倡導綠色生活以及保護環境等熱點話題為主題來進行劇本的構思。運用民間皮影藝術元素來演繹現代的故事,以簡單的情節闡述深刻的道理,反映健康向上、倫理道德,傳播正能量的社會價值觀,最終讓劇本的內容扣人心弦、情節構思巧妙、跌宕起伏,既能讓主題貼近生活并符合當代審美,又能把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讓創新后的劇本富有深度和作品內涵。
四、皮影藝術與數字動畫的相互促進
當今世界是一個追求個性化、多元化和藝術化的時代,這為皮影文化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無論是從藝術欣賞還是歷史傳承的角度,皮影文化都具有研究價值和推廣價值。
(一)皮影藝術借助數字動畫技術進行傳承
皮影戲對表演的技藝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能控制四個影人的動作,還要密切配合場上的配樂并兼顧旁白和唱腔。目前許多技藝高超的皮影藝人相繼去世,而繼承這一傳統藝術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導致皮影藝術現已處于逐漸失傳的境地,究其原因這種古老藝術的表演已經不能適應當今人們的視覺需求和審美風格。隨著包含著民族精神、寄托著情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漸遠去,借助數字動畫這一平臺將會使處于生存窘境的皮影藝術煥發活力。數字動畫是基于在網絡新媒體之上新興的藝術形式,其中的互動性和虛擬現實性具有真實模擬的特點,因此受眾群體廣泛并老少皆宜,是現代藝術的領跑者。數字動畫運用計算機技術成為新媒體代表的典范,可有效促進皮影文化的歷史性傳承。
數字動畫的介入對皮影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皮影戲作為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可以借助數字動畫技術平臺將傳統皮影戲表演的精髓和藝術性進行再創造。以數字化的方式來記錄,對我國皮影文化遺產的保存、收藏和傳播起著重要作用,以此來拯救這種即將遺失的民間古老藝術,數字動畫的介入為皮影藝術的重構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
運用數字動畫技術來優化傳統皮影戲里的角色、場景、動作、光影效果等各種構成元素,并賦予皮影藝術新的審美風格,促進了傳統皮影戲與時俱進的創新理念,為我國皮影藝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數字動畫的介入對皮影藝術向全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要想讓更多大眾關注和深入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就要利用數字動畫便于網絡傳輸的特質進行多渠道推廣,讓觀者能夠通過網絡隨時欣賞民族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文藝精華。讓皮影文化推向世界各地,實現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全球性文化藝術的多樣性發展,將皮影的傳統舞臺表演形式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在數字技術的舞臺上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將民間的藝術魅力再現。
(二)皮影藝術豐腴數字動畫藝術載體形式
在領悟民間皮影藝術文化精髓的同時,尋找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契合點,將皮影文化中蘊含的美學思想、藝術形態融入其中,努力打造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數字動畫作品。皮影藝術元素的融入豐腴了數字動畫的載體形式,增加了作品的藝術內涵與文化底蘊,體現出了數字高新技術的魅力,擴展了當代數字動畫風格的多元化表現形式。努力打造具有中國元素的民族動畫作品,進而帶動我國動畫產業向前發展。
五、結語
數字時代的今天,傳統皮影與現代數字動畫的融合是兩種藝術形式的發展趨勢。皮影藝術借助數字動畫這種新興的藝術載體重獲新生,并得以發揚和傳承,同時現代數字動畫藝術在創新中吸收傳統皮影的造型風格、制作工藝、動態表現等特有元素,極大地豐腴了現代數字動畫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兩者的結合為民族動畫和皮影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和原動力。
參考文獻:
[1]呂學武.動畫的中國學派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2]王熙.皮影戲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何彤.民間民俗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李中會.民間藝術賞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