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些不良借貸前赴后繼的出現在各大高校,現代大學生因陷入不良“校園貸”而造成的悲劇也層出不窮。本文通過分析高校“校園貸”的現狀,找出“校園貸”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對“校園貸”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校園貸大學生建議
近幾年,隨著網絡信息的發達以及遍布于校園內各寢室、教室、廁所的借貸廣告,陷入“校園貸”的高校大學生逐日增長。它的便捷受到了部分學生的青睞,但也因它的存在造成了一些無法挽救的悲劇,如“某高校學生因陷入校園貸而跳樓”。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校園貸,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各高校的一項必要工作。
一、“校園貸”的現狀
1、“校園貸”的分類
根據“校園貸”的貸款方式以及種類,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四類:一類是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等;一類是消費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一類是P2P貸款平臺,如名校貸等(因國家監管要求,大多數正規網貸平臺均已暫停校園貸業務);一類是線下私貸,俗稱高利貸。
2、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陷入“校園貸”導致“校園貸”的泛濫
“校園貸”主要出現在各大高校,部分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虛榮心,從而購買奢侈品、手機、化妝品等高價消費品;還有部分男生因戀愛需要用禮物來哄女朋友開心,而自己沒有能力去購買,從而急需用錢,這時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貸款,此時校園貸的方便快捷貸款方式就吸引了這些有需要的學生,因為大多數校園貸不需要任何擔保,只需要學生自己甚至是他人的身份證、學生證、父母和老師的聯系方式就可以貸款幾千乃至上萬。
部分不良借貸看好各大高校市場,在學校招校園代理。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正在以各種方式誘惑著高校大學生,校園代理通過誘導等方式勸說那些意志力不夠堅定且沒有正確消費觀的同學使用“校園貸”,從而逐漸增加使用“校園貸”的人數,使校園貸更加泛濫的存在于各大高校。
3、不明確的利率導致“校園貸”后果更加嚴重
眾多校園貸的利率沒有清楚的界定,學生只知道分期還款需要還多少,但是不知道逾期還款所需還款金額,因此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是有能力償還貸款,從而接觸“校園貸”。然而,當他們還款逾期時,日益增長的金額完全超出他們的能力,“利滾利”的金額讓學生感受到沉重的壓力。此時個別學生會因壓力而告知父母,但是更多的學生會“以貸還貸”即從另外一個貸款軟件上借錢來償還前一個貸款軟件所欠債務,以此循環,從而陷入借貸的死循環。個別學生因“以貸還貸”,最后所欠金額達到數十萬元。
4、不文明的催債方式擊潰學生
因為借貸時需要留家長和老師的聯系方式,所以部分借貸平臺會以“告知家長和老師”等理由恐嚇學生還錢,又或者是連續打電話進行言語恐嚇;還有部分借貸平臺會以“裸照”恐嚇學生及時還款。這些不文明的催債方式一而再的突破學生的心理防線,最后學生因承受不住壓力而選擇輕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二、“校園貸”所引發的問題
1、大學生安全意識以及防范意識不夠強
目前學生為“95”后甚至“00”后,他們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他們也享受“超前消費”對他們帶來的好處。進入大學后,“超前消費”讓他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日益增長的攀比心、虛榮心慢慢的把他們拽向“校園貸”的深淵。大學里學長學姐的忽悠,高價商品的誘惑都讓他們丟失自己,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以及防范意識,從而落入“校園貸”的圈套。
2、家長對孩子進入大學后缺乏關心與教導
高校大學生年齡大多在18歲以后,此時學生逐漸認為自己已經是成年人,自由的大學生活讓他們逐漸迷失自己,不喜歡與家長溝通,喜歡獨立特行。然而較為復雜的大學生活里不同的生活觀念影響著他們,如果沒有好好的教導以及提醒,他們很容易受別人的誘惑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從而接觸到“校園貸”。
3、“校園貸”的不透明性導致老師以及家長不知情
因為大部分“校園貸”無需抵押,無需擔保,所以學生可以不通過其他人就可以貸款。只有當貸款金額已經達到較高數額,學生已經無力償還的時候,借貸機構才會向老師或者家長打電話告知情況,而此時貸款情況已經很嚴重,甚至家長也沒有償還的能力。
4、“校園貸”引發安全事故
目前,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報道“校園貸”所造成的悲劇,也越來越多的學生因無法償還貸款而選擇輕生等無法挽回的結局。在學生沒有能力償還高額的貸款時,不法分子會通過電話等方式威脅學生,甚至是使用暴力手段,部分學生會因恐懼不敢告訴家人而獨自承受,部分學生即使及時報警,但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心理壓力過大而做出過激行為。
三、防范“校園貸”的幾點建議
1、加強“校園貸”的監管機制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但是即使這樣,“校園貸”的情況依然很嚴重,因此政府部門應盡快完善監管機制,建立可以查看學生借貸信息的系統,即使發現學生借貸信息,從而解決學生問題。
2、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大學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場所,學生進入大學后容易迷失自我。各高校應該在入學初期開始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時告知學生不良借貸會造成的嚴重后果;同時,老師應該主動接觸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醒學生理性消費,做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事并養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
3、家長及時配合學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家長應該對孩子及時樹立良好的榜樣,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潛移默化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引導孩子理性思考。其次,家長要了解“校園貸”以及其危害,清楚告知孩子“校園貸”的危害并教導孩子要不攀比、不虛榮,合理利用自己的錢財,培養較強的理財能力。
參考文獻:
[1]黎博,徐加宇,論校園貸風險防范{J},西部皮革,2016
[2]景言,校園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J},才智,2016
[3]李新龍,丁偉,關于高校“校園貸”亂象問題的幾點思考{J},現代交際,2017
作者簡介:龔新雯,女,1991.10,漢,四川綿陽,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