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濮月華,溫淼,楊中華,劉麗萍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外國學生到我國留學的人數日漸增多,其中學習臨床醫學的留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留學生教育已成為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學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2010年度來華留學報告顯示我國本科教育中對自費留學生吸引力最大的專業是醫學,47.2%準備自費來華留學的國際學生申請接受醫學本科教育[1]。因此,醫學院附屬的教學醫院承擔了越來越多人次的留學生見習帶教的工作。教學對象的轉變,教學語種的改變,給青年醫生的帶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帶教見習的課程中,要求青年醫生準備英文教學幻燈片,全英文授課,同時需要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增加課堂的互動。與挑戰伴隨而來的是新的契機,國際留學生通常傾向于更加積極地與教師溝通,善于提出問題。因此,帶教國際留學生對于青年教師是很好的鍛煉和提升自己的機會,對于提高青年醫師的英語水平,鍛煉青年醫師教學技能,提高青年醫師的英文文獻閱讀能力等多方面都很有幫助。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比帶教傳統見習和帶教國際留學生見習,來評估青年醫師在不同帶教中教學技能的不同,探索留學生見習帶教對青年醫師教學技能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20名青年醫師為研究對象,根據帶教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傳統組,實驗組為帶教留學生,傳統組為帶教中國醫學生。2014年9月-2015年9月,實驗組和傳統組各10名青年醫生,每人帶教3次,共進行見習帶教60人次。
1.2 教學選材 選取急性卒中患者作為教學對象,病例具備較為典型的神經科體征,相對全面的影像學資料,且患者能夠配合醫生查體及詢問病史。
1.3 研究方法 首先青年醫師制作并提交教學幻燈,講解急性腦血管病的相關知識,包括腦血管病專科病史采集,神經科查體,相關影像判讀,腦血管病的診斷及治療。然后在青年醫師的監督和指導下,由見習學生對患者進行詢問病史及查體的具體實踐。在課堂上盡量多地采用提問、討論的方式,加強師生的溝通,深入對問題的思考。對于青年醫師教學技能的評估包括教學準備技能(文獻閱讀質量、教學講義質量)、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講授技能、提問及討論技能、演示技能)、教學綜合技能(課堂組織技能、課堂管理技能)。由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教學干事對青年醫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比較實驗組和傳統組帶教青年醫師的教學技能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用()表示。兩組間比較用獨立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0名神經內科青年醫師平均年齡35.65歲,均為博士學歷。實驗組和傳統組帶教青年醫生的教學內容相同,患者來源相同,但實驗組青年醫師的帶教能力在各個方面高于傳統組帶教醫師。實驗組醫師在教學準備中閱讀并引用英文文獻的數量和質量高于傳統組。在見習教學中,與傳統組相比,實驗組進行提問和討論的時間更長,探討的問題更多,平均時間分別為15 min和8 min,平均問題為7個和4個。實驗組帶教青年醫師的總體教學技能高于傳統組帶教青年醫師,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表1)。實驗組青年醫師掌握更多醫學前沿知識,更新和補充了傳統書本的知識。學生和老師在教學中有更多的互動,增加了教學的深度,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教學技能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固、復雜的教學行為系統。然而,隨著國內醫學院留學生比例的不斷擴大,給臨床教學醫院提出了新的課題。帶教醫師的教學技能需要不斷提高,并且在帶教的過程中,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完成自學、備課、課堂教學、互相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學準備技能很大程度地體現了帶教青年醫師的自學能力。帶教醫師首先需要通過閱讀相關英文文獻,英文原版書籍,熟悉相關專業詞匯和表達方法,更新相關專業知識,通過最新的臨床試驗和科研,為現有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思路進行補充和指導。英語是國際上科研交流和發表科研思想、撰寫論文的通用語言。青年醫師在學習英語這門工具學科的同時,閱讀了最新的知識;在制作講課幻燈的過程中,加強了英語書寫的能力;在準備和練習講解的過程中,加強了英語的聽說能力。隨著文獻閱讀量的不斷增大,學習的知識量更多,掌握的知識面更寬,教學講義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青年醫師在準備教學的過程中,加強了自身的學習能力,豐富了自己的臨床知識,鍛煉了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為臨床見習帶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臨床帶教實習分為兩部分,課堂授課和臨床見習。在臨床授課的過程中,青年醫師完成了英語教學的展示與實踐。同時,教學不是一個人的任務,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教學總是在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互動中逐漸推進,相輔相成的。在實戰的課題中,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的留學生為帶教的青年醫師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施展空間。更多的反饋和互動,給教與學的雙方提供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空間,教學的內容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學習的過程得到了更多的啟發。青年醫師通過用英語思考,用英語教學,聽懂并用英語交流,不斷提高了自身的英語水平,提升了自信心。英語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閱讀英文文獻能力的提高,通過閱讀更多的文獻和書籍,掌握更多的知識,不斷補充和完善教學講義,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形成良性循環,青年醫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提高教學技能,改進教學講義,在教學中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與思考。在臨床見習過程中,重點是神經內科的查體和神經影像的讀片。神經科的基礎課程神經解剖和定性定位都是較為復雜的內容,所以,想要掌握這些知識,課堂的時間是不夠的。帶教醫師必須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建議學生提前預習相關知識,相互練習神經科查體,邊匯報查體結果,邊進行查體操作。帶教醫師進行必要的示范,要求動作規范、輕柔,保護患者,尊重患者,操作中親切地與患者交流[2]。帶教老師可以適當教一些常用的問候病情的中文,促進留學生與患者順暢的交流,也讓患者放松下來,得到更加真實的查體結果和體征。

表1 實驗組與傳統組青年醫師教學技能評分的比較
通常,課堂教學技能可以分為導入技能、講授技能、提問技能、課堂觀察技能、課堂傾聽技能、演示技能、討論技能、結課技能等。這些技能反映了課堂教學各種技能之間的縱向關系,這些綜合技能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并同課堂教學基本技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教學綜合技能包括課堂活動組織技能、課堂管理技能、教學評價技能及合作技能。這些技能是對課堂教學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技能,構成了體現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單項教學技能的橫向關系。具有縱向關系的課堂教學基本技能和具有橫向關系的教學綜合技能構成了立體化的教學技能體系,它們之間的優化組合才能展示教師教學技能的風采。帶教青年醫師的教學綜合技能體現在多個方面。當然,帶教留學生給青年醫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通常,我國的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對于醫學教學的需求也不同[3]。因此,組織好課堂見習活動,管理好課堂的秩序,處理好留學生與患者及患者家屬的關系,加強各方面的合作,需要青年醫師靈活地處理問題,積極地加強溝通,做好課前、課堂及課后的溝通,不斷完善留學生帶教工作。課前,青年醫師會通過發電子郵件的形式,提醒留學生做好預習工作。課堂可以通過紙質問卷的形式,了解留學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對教學的需求,為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側重點,以及隨后的見習課程打下基礎。課程結束時,由學生小結課程重點,然后由教師進行補充、歸納。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檢測了課堂教學效果,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課后的溝通更加重要,臨床的學習,需要不斷地積累,多多接觸臨床患者,鍛煉臨床思維能力,才能夠很快地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
留學生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在國際教育市場的影響。為了讓留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知識,回國后能夠通過醫師執業資格考試,加強教學醫院青年醫師的教學技能就成了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核心問題。留學生見習帶教的教學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青年醫師的教學能力及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教學技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受訓者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地發展、演化[4]。總之,通過帶教留學生見習,臨床青年醫師的教學技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關注和摸索相關的問題,推進臨床教學醫院留學生教育的水平。
1 黃正.提高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質量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2):22-24.
2 Westerhaus M,Finnegan A,Haidar M,et al.The necessity of social medicine in medical education[J].Acad Med,2015,90:565-568.
3 趙秀霞,王松梅,李仙蘭,等.來華留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及激勵對策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8):52-53.
4 馮塔納著,王新超,譯.教師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