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夢,趙紅艷,安晶濤,孫婷婷,唐 林
(哈爾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正畸科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在正畸治療過程中,醫生應當減少患者不愉快的感受,使患者對正畸治療有好的體驗。有報道指出患者對疼痛的恐懼是使其抗拒正畸治療的關鍵因素 ,甚至有10%的患者會因為正畸治療初期的疼痛而終止治療[1]。已有研究表明電話訪問等通訊方式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2-3],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療,而對于正畸疼痛的影響國內外研究較少。因此,本實驗就電話訪問與正畸治療初期疼痛進行了研究,并從個體人格角度出發探究電話訪問與患者正畸治療初期疼痛的相關性。
1.1 病例選擇:選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哈爾濱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擬用傳統托槽(MBT,美國3M公司)作雙頜固定正畸治療的13~26歲初診患者120例。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電話組(初次安放矯治器后電話干預)與對照組(不采取干預措施)。納入標準:①未進行過正畸治療以及正頜外科手術;②恒牙列患者;③牙列輕中度擁擠(擁擠度≤5mm);④積極配合填寫問卷者。排除標準:重度擁擠、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口內有輔助裝置、明顯牙體牙髓及牙周疾病、全身系統性疾病、正畸前服用過鎮痛類藥物者。
1.2 研究方法:①初診患者均完成矯正前調查以及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修訂版[4](少年版和成人版)以確定他們正畸治療前的牙齒疼痛情況以及患者的人格特征和情緒類型。16歲以下患者填寫艾森克人格問卷少年版,16歲(包含16歲)以上患者填寫成人版;②粘結全口托槽,每個患者初始弓絲均用0.012英寸鎳鈦圓絲(上海埃蒙迪有限公司),結扎絲均用0.20mm結扎;③發放自制疼痛問卷,并對患者仔細進行說明,囑患者在初次正畸矯治后的1周內采用視覺模擬分析法[5-7](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其6h、12h、24h、2~7d的疼痛強度,并在問卷上進行填寫。視覺模擬分析法是一種在臨床實踐中測量疼痛強度的常用方法:在問卷上畫上一條10 cm 線段,共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囑患者在一周內根據牙齒的實際疼痛情況在線段上做標記,然后進行分數評估。1~3cm:1~3分,為輕度痛;4~6cm:4~6分,為中度痛;7~10cm:7~10分,為重度痛,使疼痛強度得以量化,并在復診時回收問卷;④醫生對電話組患者在初戴后(結束時間大概控制在10時至16時)的當日18時至21時內(以保證通話順利進行)進行電話訪問,并使被訪問時間控制在初始弓絲安放后6h內,而對照組不作任何處理。電話組訪問的內容相似,時長相當。電話的內容大致包括:詢問患者的感受、是否存在疼痛和不適、并告知口腔衛生的必要性、囑注意飲食、告知不必使用鎮痛藥等;⑤回收問卷,進行分數記錄。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AS 9.1.3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對數據進行統計描述;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來探討兩組的疼痛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來探討兩組中不同人格特征患者的疼痛差異,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樣本情況:在最初納入的120例患者中,97例返回調查問卷,回收率為80.83%。剔除無效問卷3例,所得樣本94例。其中包括39例女性和55例男性,他們的平均年齡為21.4歲。電話組共計44例,根據性格不同分為:外向型16例,中間型19例,內向型9例。根據情緒不同分為:穩定型13例,中間型19例,不穩定型12例;對照組共計50例,根據性格不同分為:外向型19例,中間型17例,內向型14例。根據情緒不同分為:穩定型14例,中間型22例,不穩定型14例。
2.2 兩組疼痛情況分析:電話組在1周內的疼痛強度明顯低于對照組,24h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6d差異顯著(P<0.01)。兩組變化趨勢均為初始弓絲載入后疼痛水平逐漸升高,24h時達到疼痛最高峰,后逐漸降低,見表1。
表1 1周內兩組患者的疼痛強度比較

表1 1周內兩組患者的疼痛強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
時間 電話組 對照組6h 1.86±1.19 2.02±1.20 12h 2.91±1.36 3.24±1.65 24h 3.43±1.34* 4.12±1.92 2d 2.84±1.55** 3.72±1.59 3d 1.86±1.21** 3.14±1.63 4d 1.32±1.05** 2.38±1.43 5d 0.82±0.81** 1.80±1.18 6d 0.59±0.76** 1.10±0.91 7d 0.39±0.62 0.64±0.85
2.3 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疼痛情況分析:電話組和對照組中,外向型患者疼痛強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情緒穩定型患者疼痛強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正畸治療過程中伴隨的治療疼痛是令醫生棘手的問題,也是令正畸患者產生抗拒治療及焦慮心理的原因之一。整個矯治過程應當是充滿期待及快樂的過程。尤其是治療初期,患者剛剛接觸正畸,對其處于認知階段,對于疼痛也相對比較敏感。因此,醫生更應當考慮減少患者正畸治療初期的疼痛,使患者的正畸治療有一個好的開端。
電話訪問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干預方法,國內外已經在臨床上獲得應用。1998年,Touyz[8]等研究了電話訪問對牙周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得出醫患之間的術后交流可顯著降低患者的疼痛這一結論。2005年,Bartlett等[9]研究表明電話訪問可以緩解正畸患者初始階段的痛覺感受。2012年,錢一平等[2]通過電話訪問對出院后的抑郁癥患者進行指導和干預,得出電話訪問可以提高抑郁癥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的結論。這些都說明心理上的干預對疼痛具有很大的影響。
醫生的電話訪問對患者而言更有說服力和權威性,并且電話訪問方法簡單直接、可行性強,無副作用,在實踐中具有實用價值。Bartlett等研究與本研究的不同之處在于將電話組又分為內容不相同的兩組。一組是結構化的固定模式,對患者表示關心,另一組是對患者表示感謝參加研究,而其結論為電話訪問的內容對疼痛是無影響的。本研究考慮到正畸患者常常在矯正初期不僅會有疼痛感受,還有許多疑問需要咨詢,因此本實驗采用電話訪問方法來探討其對正畸治療初期疼痛的影響,訪問時內容相似,并對正畸患者進行答疑解惑,這也使電話訪問內容更加靈活、具體。
本研究中,筆者發現兩組的疼痛規律均為安放后2h疼痛逐漸升高,24h疼痛最為明顯,疼痛持續一周并逐漸降低,這與Polat等[1,10-11]的研究結果趨勢相同。針對這個結果,在臨床中醫生可以提示患者注意疼痛高峰期的飲食,調整心態,囑咐其分散注意力,以利于患者減少疼痛感受。研究還表明,電話組在正畸初始弓絲安放后1周內,在同一時間點,疼痛強度相對于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這與Bartlett 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電話訪問可以有效減少正畸初始階段疼痛。但與其不同的是,由于正畸疼痛也與心理學相關,并且電話訪問本身也是一種心理干預方式,因此,筆者還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分析相同和不同人格特征的兩組患者的疼痛水平。筆者發現,1周內所測試的幾乎每一時間點,電話組中相同人格特征或者情緒類型患者的疼痛水平均值均比對照組低,說明電話組對1周內的影響是持續的,更說明了電話訪問的實用價值。
Eysenck理論認為,不同的人格和不同的刺激源將導致不同的心理應答。人格因素對正畸治療疼痛是有影響的[12-13],不同心理干預對不同人格患者正畸疼痛的緩解效果是不同的[14]。而同一種心理干預作用于不同人格類型的個體,也會影響患者對疼痛的感知。這提示大家針對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為患者打好預防針。徐曉梅等[15]的研究發現音樂可以緩解正畸治療帶來的疼痛。音樂對緩解性格外向的患者正畸治療性疼痛更有效。注:與不穩定型相比,*P<0.05,**P<0.01
表2 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疼痛強度比較

表2 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疼痛強度比較
注:與內向型相比,*P<0.05,**P<0.01
時間 電話組 對照組外向型 中間型 內向型 外向型 中間型 內向型6h 1.31±1.08 2.11±1.15 2.33±1.22 1.56±1.74* 1.88±0.36* 2.50±1.09 12h 2.50±1.41 3.05±1.43 3.33±1.00 2.65±2.79* 3.00±1.58 4.14±1.61 24h 2.94±1.44** 3.32±1.00* 4.56±1.24 3.34±3.42** 3.94±1.43 5.21±2.08 2d 2.44±1.59** 2.58±1.26* 4.11±1.54 2.92±3.42 3.41±1.28 4.50±1.79 3d 1.56±1.21* 1.68±1.11* 2.78±1.09 2.28±3.16 2.71±1.40 3.64±1.65 4d 1.00±1.03* 1.37±1.07 1.78±0.97 1.62±2.53 2.12±1.36 2.50±1.34 5d 0.75±0.86 0.74±0.81 1.11±0.78 0.93±1.95 1.59±1.12 1.86±1.17 6d 0.38±0.62 0.68±0.82 0.78±0.83 0.42±1.21 0.88±0.78 1.21±0.97 7d 0.31±0.60 0.42±0.69 0.44±0.53 0.28±0.79 0.41±0.71 0.71±0.91
表3 不同情緒類型的患者疼痛強度比較

表3 不同情緒類型的患者疼痛強度比較
時間 電話組 對照組穩定型 中間型 不穩定型 穩定型 中間型 不穩定型6h 1.23±0.93** 1.79±1.08 2.67±1.23 1.36±0.84** 2.00±0.98 2.71±1.49 12h 2.31±0.88* 2.95±1.54 3.50±1.24 2.64±1.60** 2.91±1.34** 4.29±1.64 24h 2.69±0.85** 3.21±1.27** 4.58±1.16 3.57±1.60* 3.64±1.65* 5.21±2.08 2d 2.08±1.26** 2.79±1.78* 3.75±0.97 3.43±1.50* 3.23±1.27** 4.79±1.72 3d 1.23±0.93* 2.00±1.29 2.33±1.15 2.93±1.59* 2.64±1.36** 4.14±1.70 4d 0.92±0.95* 1.32±1.06 1.75±1.06 2.07±1.27 2.09±1.38* 3.21±1.14 5d 0.54±0.78 0.84±0.83 1.08±0.94 1.64±1.15 1.73±1.24 1.79±1.12 6d 0.38±0.65 0.58±0.69 0.83±0.94 0.93±0.83 1.00±0.93 1.36±0.93 7d 0.38±0.65 0.47±0.70 0.25±0.45 0.36±0.63 0.68±0.89 0.86±0.94
而本研究中,筆者通過電話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兩組的結果均表明外向型患者相對于內向型患者對疼痛的感知小,情緒穩定型患者相對不穩定型患者疼痛水平低,其結果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由此,可以看出電話訪問作為一種干預方式,可以為減少正畸患者初期疼痛帶來很大幫助。從統計結果來看,電話組在24h、2d時,性格外向型疼痛強度顯著低于內向型(P<0.01)。3~4d時明顯低于內向型(P<0.05)。而對照組中疼痛情況有統計學意義發生在24h 之前。電話組中,情緒穩定型疼痛強度也相對于不穩定型低,并且在疼痛的高峰期24h以及2d時對疼痛的影響差異顯著(P<0.01)。不同人格特征和情緒類型的患者初期疼痛相比較差異明顯,而在1周內的后期階段,不同類型的患者之間差異減小。而在實際臨床中,減少最高峰的疼痛相對而言更有意義,這也提示電話訪問對外向型、情緒穩定型患者的疼痛有更好的緩解效果。
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處,首先回收率不如預期高,實驗后期也通過主動聯系患者督促其復診帶回調查問卷進行調整;其次,實驗前未能計劃比較少年組與成人組的疼痛強度,有研究表明成人與少年對疼痛感知無明顯差異[9,11],也有文獻表明成人痛域較少年更低[7]。但本研究收集到的數據大多數都是16歲以上的人群,所以刪減了這一對比。
綜上所述,在臨床應用中,正畸科醫生可以在正畸治療初期對患者進行電話訪問,及時給予患者指導、安慰與幫助,尤其是對于性格較為內向,情緒不太穩定的患者,簡單的電話訪問就可以減少其疼痛感受。對于外向、情緒穩定的患者,減少疼痛的效果更佳。
[1]Polat O,Karaman AI.Pain control during fi 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therapy [J].Angle Orthod,2005,75(2):214-219.
[2]錢一平,王秀珍,顧康瑩,等.電話訪問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801-803.
[3]Brent Bowen T,Daniel J,Rinchuse,et al.The influence of text messaging on oral hygiene effectiveness[J].Angle Orthod,2015,85(4):543-548.
[4]龔耀先.修訂的艾森克個性問卷及手冊[M].長沙:湖南醫學院,1983:2-31.
[5]徐城,楊曉秋,劉丹彥.常用的疼痛評估方法在臨床疼痛評估中的作用[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5,21(3):210-212.
[6]Ogura M,Kamimura H,Al-Kalaly A,et al.Pain intensity during the fi rst 7 days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light and heavy continuous forces[J].Eur J Orthod,2009,31:314-319.
[7]李星,周智瑩.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成人和青少年對正畸分牙疼痛的反應[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3):150-151.
[8]Touyz, LZ,Marchand S. The influence of postoperative telephone calls on pain perception:a study of 118 periodontal surgical procedures[J].Orofac Pain,1998,12: 219-225.
[9]Bartlett BW,Firestone AR,Vig KW,et al.The inf l uence of a structured telephone call on orthodontic pain and anxiety[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2005,128(4):435-441.
[10]Keith DJ,Rinchuse DJ,Kennedy M,et al.Effect of text message follow- up on patient's self- reported level of pain and anxiety[J].Angle Orthod,2013,83(4):605-610.
[11]Kaneko K,Kawai S,Tokuda T,et al.On the pain experience of the tooth caused by placement of initial archwire[J].Fukuoka Shi-ka Daigaku Gakkai Zasshi,1990, 17(1):22-27.
[12]張慶,陳文靜,馬龍,等.艾森克人格因素對正畸中植入微種植體支抗患者焦慮癥和疼痛的影響研究[J].口腔醫學,2015,35(8):644-648.
[13]Bergius M,Broberg AG,Hakeberg M,et al.Prediction of prolonged pain experiences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2008,133(3): 331-339.
[14]鄭茜,張利華,黃麗,等.不同心理干預對不同人格患者正畸疼痛的緩解效果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2016,25(1):91-96.
[15]徐曉梅,張利華,蔣亞華,等.音樂緩解正畸治療性疼痛的臨床研究[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3,31(4):3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