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蘭
(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頭胃科 遼寧 沈陽 110042)
目前,我國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仍呈每年低增長趨勢。目前多種甲狀腺疾病(結節性甲狀腺腺腫、彌漫性甲狀腺腫以及甲狀腺腺瘤等)需要進行手術治療[1]。據有關研究顯示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會給患者的心理和機體帶來較大痛苦,同時在切口處遺留瘢痕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煩惱[2]。本次研究通過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甲狀腺手術疼痛、減少瘢痕及提高護理滿意度等方面的優勢,對該方法進行評價?,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以2016年10月-2017年3月因甲狀腺疾病來本院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患者5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排序,采用隨機數字法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285例,男/女:198/87,年齡:24~61歲,平均(41.2±7.5)歲;疾病類型:甲狀腺腺瘤和結節性甲狀腺腫共計165例,甲狀腺癌(乳頭狀癌,90%濾泡狀髓樣癌)120例;手術方式:雙側甲狀腺全切除術192例,單側甲狀腺切除術93例。對照組患者285例,男/女:200/85,年齡:21~58歲,平均(42.5±6.8)歲;疾病類型:甲狀腺腺瘤和結節性甲狀腺腫共135例,甲狀腺癌(乳頭狀癌,90% 濾泡狀髓樣癌)150例;手術方式:雙側甲狀腺全切除術182例,單側甲狀腺切除術103例。所有患者均無手術禁忌證,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常規術前準備及必要的心理安慰,保證患者對手術治療的配合,手術切口處,做好日常的換藥護理。
觀察組:①術前對甲狀腺的科普知識進行宣傳,讓患者從內心對本次手術的結果保持較好的信心;②對患者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情況及預后等進行耐心、細致地講解,告知患者術后疼痛和瘢痕產生的原因并隨時評估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及時糾正患者的認知誤區[3];③術前3d指導患者開始體位訓練,向患者解釋體位訓練的方法和作用,指導患者取頭頸后傾體位,用厚薄適宜的軟枕墊起肩胛部,頸部呈過伸位,充分暴露頸前部,減少術后頭痛感;④術后當天囑患者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同時指導患者咳嗽的方式,避免振痛的存在;⑤術后協助患者放松訓練,指導患者拆線后要經常用溫水(38℃~40℃)擦洗術區,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拭瘢痕處,及時清除壞死組織及痂殼,不要損傷正常表皮,同時護理人員根據個體情況選擇抗瘢痕藥物,避免切口感染[4];⑤指導患者正確的使用瘢痕壓力療法(在切口處同一方向輕壓滑動當出現疼痛時停止,休息一段時間繼續重復上述動作),避免對切口處造成二次創傷,增加疼痛感;⑥外出時遮掩暴露部位,沒有完全恢復時要避免紫外線的照射等;⑦隨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根據不同的心理需要,給予溝通,向患者說明不同的心理狀態對手術和術后恢復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當天及術后第7天疼痛評估情況,采用數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評定,將疼痛程度用0~10這11個數字表示。0表示無痛,10表示最痛。被測者根據個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個數字記號。
切口恢復情況:顯效:無瘢痕增生,僅有色素產生;好轉:有輕度瘢痕,且厚度小于0.05cm;無效:有瘢痕增生厚度超過0.1~1.0cm。有效率=(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5]。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包對研究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比較:與護理干預前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干預后在疼痛程度上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xˉ±s)
2.2 兩組患者切口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的切口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切口恢復情況比較 [例(%)]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甲狀腺疾病患者應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甲狀腺手術案例的增加,術后的疼痛和切口恢復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關注[6-8]。術后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和修復過程中的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在術后短期內(24h內)疼痛較為明顯,隨著藥物治療和緩解一段時間后(48~72h)會逐漸減輕。術后疼痛對患者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對日常生活也會產生影響,由于甲狀腺疾病患者本身易于激動、情緒不穩,外加上手術體位等原因,容易致使術后疼痛程度加重[9-10]。相對于部分對于術后美容有要求的患者,術后遺留瘢痕的處理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護理內容。有關文獻報道[11-13],術后的飲食行為、生活行為和護理方式都是甲狀腺術后瘢痕修復的重要內容。不正確的術后護理和患者消極的瘢痕修復態度都能導致瘢痕修復結果的不良情況出現。
本次研究中發現,在常規護理措施上增加全面的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顯著的降低甲狀腺術后疼痛程度。由于甲狀腺疾病患者對手術的相關知識不了解,過度擔心手術的安全性以及術后疼痛等,進一步使患者機體調節功能下降,發生明顯的心理應激反應,使得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加速,影響手術進程及手術效果[9-10]。通過綜合的全面的護理措施能夠使患者對甲狀腺手術和術后疼痛有充分的認識,并且指導患者在術前、術中和術后的采取有效訓練,顯著降低疼痛所帶來的痛苦。在瘢痕處理方面,相對于對照組,全面綜合的干預護理措施有明顯趨勢,該方法首先醫護人員對瘢痕形成過程進行專業學習,在工作中改變護理方式,并且指導患者增加瘢痕修復的正確行為,增加患者對瘢痕修復的信心[14-15]。在整個護理過程都能嚴格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也成為了甲狀腺術后瘢痕修復成功的重要保障。
[1]邱珠桂,梁小瓊,陳秋妹.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臨床效果及疼痛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6):688-690.
[2]黃蓮英,卓小慧,楊月娥.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5(6):914-916.
[3]鄭英杰.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負面情緒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4):767-768.
[4]張艷,張麗梅,張雪鵬,等.護理干預在腔鏡輔助頸部小切口甲狀腺手術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8):121-123.
[5]陳珊,陳俊春.護理干預對甲狀腺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3):103-105.
[6]李明國,王新輝.甲狀腺手術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8):1502-1503.
[7]卜淑娟,黃夏蕾,方文.甲狀腺手術前頭低肩高體位練習時間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7):593-594.
[8]翠紅,劉閃.減輕燒傷后瘢痕形成的護理干預[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2):127-128.
[9]丁艷紅.圍術期全程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患者術后疼痛和負面情緒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2):47.
[10]周桂香.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和疼痛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7,30(3):693-694.
[11]王翠萍.術前系統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0):173-174.
[12]林秀花.護理干預對改善甲狀腺手術患者心理情緒和疼痛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2):259.
[13]鄭英杰.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負面情緒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4):767.
[14]楊小鋒.甲狀腺手術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對焦慮及疼痛不適的影響[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249-250.
[15]高香.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