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做好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國家工信部日前發布了《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7年版)》。該目錄包括三部分:一是先進基礎材料(包括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化工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其他材料);二是關鍵戰略材料(包括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新型能源材料);三是前沿新材料(石墨烯薄膜、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石墨烯導電發熱纖維及石墨烯發熱織物、石墨烯導靜電輪胎、石墨烯增強銀基電接觸功能復合材料、液態金屬)等。

總計有五類貴金屬(涉及貴金屬)材料入選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分別是:新型電接觸貴金屬材料(應用于電子信息)、電子漿料(應用于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光伏太陽能)、超高純NiPt合金靶材(應用于集成電路)、燃料電池膜電極膜電極(應用于汽車)、石墨烯增強銀基電接觸功能復合材料(應用于電力電器)。
工信部文件指出,新材料是先進制造業的支撐和基礎,其性能、技術、工藝等直接影響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下游領域的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新材料進入市場初期,需要經過長期的應用考核與大量的資金投入,下游用戶首次使用存在一定風險,客觀上導致了“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生產與應用脫節、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問題。發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建立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機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旨在運用市場化手段,對新材料應用示范的風險控制和分擔做出制度性安排,突破新材料應用的初期市場瓶頸,激活和釋放下游行業對新材料產品的有效需求,對于加快新材料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促進傳統材料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我國新材料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由工信部、財政部、保監會三部門聯合建立,并開展試點工作,旨在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生產首批次新材料的企業,是保險補償政策的支持對象,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可申請中央財政保費補貼資金,補貼額度為投保年度保費的80%。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機制的責任限額將根據采購合同金額以及產品可能造成的責任損失額來綜合確定;原則上政府補貼的責任限額不超過合同金額的5倍、且最高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投保費率最高不超過3%。
為加快礦業轉型和綠色發展,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函通知,各地要按照政策引導、地方主體,一區一案、突出特色,創新驅動、示范引領的原則,擇優開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實現到2020年在全國創建50個以上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的目標。
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發揮主體作用,將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打造成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應用的展示區、礦山環境保護與礦地和諧的模范區、礦產資源管理創新的先行區,引領帶動礦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示范區建設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體現特色,主要目標任務包括:優化礦山布局,落實規劃分區管理,構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相協調的礦產開發保護格局;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礦企經營管理水平、開發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形成以現代化礦山企業為主體的規?;s化總體格局;全域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大中型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小型礦山管理規范;全面推進綠色勘查,建立區域綠色勘查標準,建設綠色勘查示范項目,區內實施的勘查項目全面推進綠色勘查,大幅減少勘查工作對環境帶來的擾動;全面推進閉坑礦山、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統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天藍、地綠、水凈,土地可持續利用;創新綠色發展管理,構建綠色礦業發展標準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監管體系和利益共享體系,形成綠色礦業發展長效機制。
通知還要求,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推薦資源相對富集、礦山分布相對集中、礦業秩序良好、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積極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市或縣開展示范區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