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國際投資者一直把“金磚國家”作為關注重點,而近期以來,國際投資者認為,“金磚國家”存在政策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大、投資回報不如預期等問題,令其漸感失望,并開始將更多關注轉向“薄荷糖國家”(MINT,即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和土耳其四國)。本文關注尼日利亞投資環境、優惠政策、投資建議等。
幾年前,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全球主席安德魯·邁克爾在尼日利亞訪問時表示,過去幾年,國際投資者一直把“金磚國家”作為關注重點,而近期以來,國際投資者認為,“金磚國家”存在政策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大、投資回報不如預期等問題,令其漸感失望,并開始將更多關注轉向“薄荷糖國家”(MINT,即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和土耳其四國)。
據了解,“薄荷糖國家”經濟增長、投資回報均表現良好,且市場自由度高、私營部門發展迅速、經濟發展前景看好,其金融、能源及消費品等領域對投資者具有很大吸引力。當時,尼《先驅報》曾以“尼日利亞位列全球四大主要投資目的地國”為題,作相關報道。
轉眼間,尼日利亞的“招商引資之火”就燃到了中國,特別是在礦業行業。繼去年11月在北京舉辦“尼日利亞-中國礦業投資論壇”之后,9月24日,尼日利亞礦業和鋼鐵業發展部部長阿布巴卡爾·巴瓦·布瓦里又親自帶隊,聯合相關機構在天津舉行了“第二屆尼日利亞投資中國峰會”。而且,尼方企業家熱情高漲,據布瓦里介紹,報名參會的達70多位,“雖然這次沒有全部成行,但下一屆我們的陣容一定會更加強大。”
尼日利亞礦業現狀、投資環境如何?為吸引投資,尼國又推出了哪些優惠政策?走出去,到尼日利亞去,需要注意什么?本刊記者在峰會現場作了一些了解。
尼日利亞是一個礦產豐富的國家,據報道,尼日利亞擁有固體礦產400余種,其中具有商業開采價值的有40余種,但目前僅有13種得到開采。尼固體礦產有限公司數據顯示,如果有足夠的投資注入,未來3~5年,尼礦業年產值有望達到500億美元以上,占GDP比重從0.3%升至10%,創造100萬個直接或間接就業崗位。
這40種具有開采價值的固體礦產中,能源礦產資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氣和瀝青,金屬礦產有鐵、鉛、鋅、錫、金、鈮、鉭、鎢、鋯、鉬等,非金屬礦產有滑石、石膏、重晶石、高嶺土、石灰石、大理石等。其中,鐵礦石儲量約為30億噸,煤儲量約為270億噸,石灰石儲量約為2.23萬億噸,重晶石儲量約為1400萬噸,鉛-鋅儲量約為1000萬噸,銅儲量約為1000萬噸。
盡管尼日利亞礦產資源潛力巨大,但長期以來,由于當地政府只專注于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油氣占GDP的比例高達35%,采礦業仍處于未開發階段,主要由手工和非正式礦工組成,機械設備落后。作為非洲最大經濟體,目前正試圖擺脫過度依賴油氣行業的尼日利亞把實現經濟多元化的重點放在了采礦業。
2015年10月,尼日利亞總統穆罕穆杜·布哈里宣布,在2016年預算中將出臺新的刺激政策和法規,以快速實現經濟多元化,擺脫對油氣行業的過度依賴。
“對于尼日利亞政府而言,我們把礦業看作是跟農業一樣重要的支柱產業,并且,我們正逐步從天然氣、石油以及其他經濟支柱轉型到礦業行業。作為礦業和鋼鐵發展部部長,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進一步發揮我們非常良好的礦產資源稟賦。”布瓦里在峰會上介紹說,“因此,我們將進一步放松以及減輕對于礦業投資方面的繁文縟節,并推出更為優越的投資優惠政策。”
據悉,為加速礦業發展,尼日利亞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成立礦業部及下屬機構,并頒布實施了礦產和礦業法。在相關政策及稅收優惠方面,尼日利亞政府對礦產資本配額高達95%,支持礦產勘探開發;減免礦業采選冶設備進口稅;投尼企業可享受3~5年的免稅期。此外,還有可延期支付礦區租用費、開采和勘探中的支出可資本化、基礎設施可與采礦點連接、外國投資可100%享有股權等一系列鼓勵措施。
布瓦里最后說,“有很多國際型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等,對尼日利亞當前的投資環境是滿意的,他們把尼日利亞評為采礦業非常值得投資的熱土。希望投資者多從已經在尼投資興業的企業家中了解一手信息。我們有資源、有人力,你們有技術、有設備、有資金,非常期待在尼日利亞見到大家!”
雖然招商火熱,但真正去尼日利亞投資,還是會面臨很多風險。一份報告指出,由于普遍管理混亂,目前投資非洲存在諸多風險,其中,尼日利亞被列為危險性較大的5個非洲國家之一。本次投資峰會也邀請到幾位業內專家,給投資者提供建議。
擁有30年礦業從業經歷的中國鋁業礦產資源管理部主任王思德,長期關注海外投資,他非常看好非洲。他說:“從礦業投資的角度看,非洲是我們地球礦業開發的最后一片處女地,是最值得去的地方,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首選之地。”王思德解釋說,相比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這些礦產資源豐富、礦業政策、法律環境都非常好的國家,過去二十年來,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投資成功比例最大的卻不是在這些發達國家,而是在非洲,因為中小企業要進入上述發達國家的門檻非常高,但非洲門檻低,中國人也比較適應非洲的人文環境。

礦業資深投資人王琨博士是在加拿大從事礦業投資的第一批華人,在非洲也做了很多項目。他與王思德持相同觀點,非常看好非洲。他認為非洲正處在中國二三十年前的狀態,很多礦帶已經研究清楚,潛力非常大,在非洲投資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難。現在需要的是投入資金,另外投資者要注意和當地政府、百姓搞好關系,同時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
與上述兩位專家的觀點不同,民營企業家代表貴州天弘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新有則表示,要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根據經驗,他認為到非洲找礦大部分是虧的,因此,他建議不要直接去買礦山,而是等他們把礦山開采出來以后買礦石,買回礦石再運到中國加工,這樣風險會比較低。“只賺可控的利益,雖然利潤薄一點,但不會虧,我們是民營企業,都是自己的錢,虧了很可惜。”袁新友說。
中央地勘基金中心主任助理戴開明,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有著豐富的見識和深刻的理解,他給出的建議是,一定要找一個具有當地礦業投資經驗的人或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能夠處理很多外部問題,幫助克服“水土不服”。他舉例說在尼日利亞擁有項目和業務的德榮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可選擇的合作伙伴。他還給出一點小建議:“投資有時候并不是首先考慮項目,而是考察它的投資環境,比如在海關可以看他們有沒有要小費,要的程度怎樣;如果有條件,最好再去當地使館見一見參贊,了解一下情況。”
據悉,峰會期間,德榮國際公司與清藍礦業圈還共同發起設立成立了“尼日利亞-中國礦業投融資聯盟”,旨在通過緊密聯合中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商務部、尼日利亞礦業部、尼日利亞駐中國大使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等相關單位,為中國企業、機構在尼日利亞投資提供優質項目信息、項目考察、資本對接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