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田雷
摘 要: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內在體現。本文從紅色基因融入高校黨性教育研究的理論基礎和重要價值出發,提出新時代下紅色基因融入高校黨性教育研究與實踐的路徑,在踐行路徑上,要做到健全機制、創新模式、豐富平臺;在網絡平臺運用上,要建立專題網站、運用新媒體手段、積極開展線上活動;在教育形式上,要堅持目標與方法、理論與實踐、全面與重點、歷史與時代和諧統一的融入實踐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紅色基因;黨性教育;高校
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十八大后提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紅色基因的宏偉藍圖和其深遠內涵。而黨性教育一直受到全黨和全社會及理論界的廣泛關注 , 它具有永恒價值與永久魅力。關于紅色基因和黨性教育兩方面的研究內容很多很詳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紅色基因的實現需要強有力的精神支撐,也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產物,以實現“紅色基因”為最高價值目標。對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高校黨員黨性教育工作意義都非常遠大。
首先,實現“紅色基因”對高校黨員精神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那種“不怕犧牲”等精神同樣給高校黨員精神培養方面不可或缺。在時代下去研究紅色基因和在高校黨性教育工作中的意義在于:這是中國新常態下高校黨建工作的客觀要求,也是當前“兩學一做”時代背景要求。在紅色基因視域下,高校黨性教育工作如何融入我國特有的紅色基因,就是高校開展的黨建工作需要的教育理念和指導思想,構建新常態的黨建工作,正確認識紅色基因和黨性教育兩者的關系,正確運用紅色基因系列活動來指導高校黨員黨性教育的開展。
其次,通過對高校黨性教育現狀和對紅色基因了解的現狀兩個方面開展調查,總結當前當代高校黨性教育的特點,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索紅色基因視域下在高校黨性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提煉出有理論價值的研究成果,這對于為我省高校及相關職能部門開展黨建工作提供理論決策參考依據,為全國其他高校加強黨員黨性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鑒,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一、主要研究內容
(一)紅色基因在高校黨性教育工作中的現實性和作用力。
從紅色基因在高校黨性教育中的作用角度出發,結合長征精神引領高校黨員的高度出發,觀察、分析當前高校黨性教育的開展現狀,存在諸多不和諧需要提升和加強的現象,歸結起來主要表現為如下五個方面:一是高校黨員存在重物質追求輕精神文化引導;二是重業務輕理論的現象;三是重個人發展缺團隊意識;四是大學生入黨存在僥幸的投機行為,缺吃苦精神;五是教育教學組織活動缺紅色基因融入,傳統紅色教育教學方式長期存在。
(二)紅色基因視域下的在當前高校黨性教育中的價值
(1)社會價值:營造良好高校紅色基因的客觀要求。紅色教育是高校黨性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高校黨性教育是不容缺失的重要內容。其中“長征精神”引領了數代人,包括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當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等,而大學生是建設祖國、引領社會變革的主力軍,他們的紅色教育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工作,因此,重視紅色教育和長征精神在高校黨性教育中的運用對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2)個體價值:黨員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當前,輿論談論較多的是現在的黨員缺乏信仰,缺乏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的遠大理想,把短暫的經濟財富追求作為了自己的價值取向,隨之影響到了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面對現實復雜的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踐過程一旦產生了對物質的偏愛,勢必造成價值的錯誤認識,只去片面追求個人的、物質的、外在的物質財富,內心缺乏正確的精神文化引導,不僅僅會導致黨員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導致如學生學習松懈和學業荒廢、進而影響黨員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探索紅色基因視域下的黨性教育在高校黨員教育中的實現路徑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基地,是實現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探索紅色基因在高校黨員教育工作中的實現路徑,讓高校黨員活動有章可循,有精神文化所指引,是高校黨建工作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一)構建紅色基因資源“新平臺”
紅色基因融入贛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構筑紅色文化資源的“新平臺”,盤活紅色基因資源的“存量”,優化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供給”,推動紅色基因教育的“傳承與創新”相融合。同時,在信息化時代,紅色基因教育還要做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贛州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贛南紅色資源,挖掘其紅色價值,拓展其紅色影響,發揮其德育功能。贛州高校應當構筑“紅色教育基地、紅色學生社團、歷史人物故事”的多維度平臺,全視角、多維度、立體化的展示紅色基因的魅力。例如,各高校通過挖掘贛南地區紅色名人文化資源,創新傳承紅色基因,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價值引領,這是寶貴的紅色基因教育資源,也是通過這樣的平臺學習傳承“紅色基因”的途徑之一。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理想信念很重要,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不忘初心跟黨走”的信念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立紅色基因“融入式”教育
紅色基因的政治特征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接受程度。以紅色基因為切入點,不斷改進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熱點”,也是“難點”。如何用好“熱點”,解決“難點”,是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看點”。結合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建立紅色基因“融入式”教育是實現紅色基因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途徑之一。一是要融入思想政治課的全過程,融入思想政治課的全過程就是要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到教案、融入到課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與課程的改革中,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做到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育人。二是融入社會實踐的全過程,融入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就是要通過學校團委發揮引領作用,在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中融入紅色基因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大學生尋訪百名老黨員、模擬重走長征路等實踐活動,將紅色基因教育融入到實踐;三是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紅色基因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輔相成,紅色基因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要將紅色基因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做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積極開展紅歌會、學精神等活動。四是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將紅色基因融入到“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就是要將紅色基因的種子散落到校園里的每個角落。
3.構建紅色基因教育的“立交橋”
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特點,要提升紅色基因教育的實效性,將紅色基因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資源供給,就必須要從“紅色基因教育的供給側”發力,以大學生這個“需求端”為導向,搭建紅色基因教育的“立交橋”。一是要搭建“網絡之橋”,創新紅色基因教育的網絡平臺,開展“互聯網+ 紅色教育”,積極利用微信、QQ 等新媒體工具,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和親和力。二是要搭建“文化之橋”,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就必須要用大學生的文化語言,將紅色基因融入到當前大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文化中,提升語言傳播的實效性。三是搭建“創新之橋”,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創新是必要路徑,要創新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方法、平臺等,將紅色基因教育從“有意義”變得“有意思”,從“有意思”變得“有意義”,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的作用。
綜上所述,紅色基因和黨性教育方面的研究深刻闡述了紅色基因與黨性教育的緊密聯系,高校黨員精神培養方面研究則強調了紅色基因培養的重要意義,把二者充分結合起來,在我們紅色基因的構建和實現過程中,把黨性教育的核心意義運用到當前高校高校黨員教育中去,去研究其深遠價值和意義,去深挖其實現路徑,讓高校黨性教育有了強有力的精神和實踐指引。
參考文獻:
[1]宋海瓊,高薇.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與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基于沈陽師范大學的調查[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3-15.
[2]李娟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
[3]宋海瓊,高薇.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與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基于沈陽師范大學的調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