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幼師學生普遍文化課基礎知識薄弱,英語尤為突出,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增強英語教學趣味是幼師英語教師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幼師;英語教學;趣味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可見好學不如樂學。興趣會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他自主的進行學習。但幼師生中,普遍存在偏科現象,重視專業課知識,忽視英語重要性,由于這一年齡段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普通的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鑒于此,尋找到一種能夠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有效方式,是授課教師的值得思考的問題。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在以下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讓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思想上正確引導,端正學習態度,使幼師專業的學生重視英語學習,認清形勢,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當前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世界性語言,越來越在各個領域顯示出其交際功能的重要性。作為21世紀的人才世界的大門是敞開的,溝通是無國界,英語運用成為大學生必備的素質。幼師生加強英語學習,重視英語能力的培養。
二、關注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形成利于學習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學生初學英語時都興趣盎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容量的增多、學習難度的加大,興趣的保持程度則會因人而異,出現差異,有的學生甚至會完全喪失興趣。幼師生從生源結構上看,有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有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學習英語的條件有限,接受培訓較少,對英語學習存在焦慮和不自信等情況。老師應多關心鼓勵、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并給予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
三、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在倡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今天,教學活動從以教學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重心,語言教學從知識的傳授為重點轉向為學生參與知識發展為重點。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在說,學生在聽在記,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毫無教學趣味可言。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興趣喪失,本身英語基礎薄弱,自制力差,對英語學習有為難和恐懼情緒,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導致班級成績分化嚴重,教學質量欠佳。學習氛圍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趣味影響極大。教師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需要,興趣愛好,知識基礎,智能水平、學習現狀,做到有目的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進行目標分化,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找到每個層次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基礎水平低的學生,做問答練習、轉換練習,對于他們的提問更要保護其積極性,簡單的問題要盡量留給他們,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逐漸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為他們能回答更難的問題作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智力因素突出的學生做閱讀性強、推理性強的練習。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應多關心這些學生,從語音方面開始知道,使其循序漸進地回復信心,更好的融入英語學習中來。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現象,也不能輕視,否則會使他們盲目自大,進而喪失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待這部分學生,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擴大難度和濃度,也可以在練習或檢測中增加信息量,讓他們不斷受到新的信息刺激。總之,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則有所獲,進而樂此不休。
其次,尊重和鼓勵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寬容的對待學生所犯得錯誤。在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經常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表揚和認可,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起學習動機,找到學習樂趣,多給學生正面積極地評價,少些否定和消極的評價,正確引導,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和焦慮感。營造一個其樂融融的,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里學生沒有壓力,充滿興趣的學習。
四、教學環節上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的趣味性教學法有利于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更是適合于幼師生的性格和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關注學生心理效應,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其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1)教師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設計的話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創造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其有英語想說,有英語可說,在融入其中,加深對語言的理解,歡樂中學到知識,2)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做到聲像結合,圖文并茂,調動學生視聽感官,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充分地運用直觀教學教具如: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得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保持注意力,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演講,討論,猜謎,游戲,英語歌曲,歌謠,英語故事,英語短劇表演,欣賞原版電影等形成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從單調的學習中擺脫出來如:幼師大部分學生能夠喜歡唱歌,隨著旋律的起伏,他們感覺輕松、愉快和滿足,容易興奮,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若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便教唱些歡快的歌曲如:Little Star ,Edelweiss,.Jingle Bells這樣學生在學唱英文歌曲的同時通過學唱歌曲掌握了單詞發音,并認識和記住了單詞,減少疲勞,活躍課堂氣氛,促進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如教師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實習等,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堂活動,深受學生們喜愛課堂外學習英語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編輯學習園地或設計英語板報,設置解決疑難問題、常見錯誤、辨析詞語、英美風情知識等小內容板塊。游戲方法、英語小詩歌加入娛樂性的謎語、趣聞、學生日記等;可以成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英語角,英語晚會,開展學習課外材料、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小組活動;結合實際地組織英語競賽,如:英文書寫競賽、朗誦比賽、單詞聽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智力比賽等。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西方文化,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六、總之,學習者的興趣變化是學習者自身因素和學校、社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興趣的培養是教學的關鍵,一旦學生對學習英語感興趣,那么學習英語對學生來說是輕松的事。幼師生目前英語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興趣的激發和保持是教學的關鍵,讓學習英語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而不是任務,英語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思考,不斷探索。英語教學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