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真
【摘 要】為了更好地培養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助力我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運用文獻資料、社會調查、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對河南省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廣場舞健身活動的現狀進行調研,結果發現,河南省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沒有開設廣場舞課程,河南缺少專業的廣場舞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廣場舞的組織活動亟待規范與提高,將廣場舞課程納入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社會體育專業;河南;廣場舞;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C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25-02
2015年文化部、體育總局、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將培育一批扎根基層、綜合素質較高、專兼職結合的廣場舞工作隊伍,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內涵、審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于群眾接受的廣場舞作品,培育一批具有導向性、示范性的廣場舞品牌活動,實現城鄉基層廣場舞活動健康、文明、有序開展。[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繼續制定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2]
“全民健身”是我國的國家戰略,高校教育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為國家經濟文化建設服務。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社會體育人才,服務于我國社會體育領域的經濟文化建設,根據當前社會體育的熱點問題和社會體育需求來研究“廣場舞”文化現象,不斷完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將其作為社會體育專業的一門課程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一、廣場舞的價值分析
廣場舞是一種大眾化的舞蹈,以群體運動為主,集健身、娛樂、審美和社交于一體,配合動感十足的富有節奏或優美的旋律,在城鎮和鄉村的廣場、公園等地開展的健身項目。該項目具有強烈的自娛自樂性質和廣泛的適應性,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鍛煉與交流方式。
(一)廣場舞健身價值體現
“健身”是體育運動的本質屬性,脫胎于體育舞蹈的廣場舞本身就蘊含著健身價值——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形體塑造。在優美、節奏明快的音樂中,廣場舞群體動作整齊劃一,具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參與者肢體伸展,其肌肉、神經、骨骼、心血管、呼吸等系統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調節,消除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疲勞,起到健身塑形的作用;同時,在節奏明快的音樂中,人們盡情舞蹈,進入一種放松、忘我的狀態,釋放了壓力,愉悅心情,促進社會和諧。
(二)廣場舞審美價值體現
美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追求,舞蹈語言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廣場舞是高雅舞蹈藝術在大眾中的延續,它不僅有“陽春白雪”的清爽,更有“下里巴人”的艷麗,集通俗與藝術之大成,具有強烈的藝術觀賞性,也是百姓參與舞臺表演的藝術形式。舞蹈源于生活,經過加工、提煉、選擇與組織而極具“美”的體現,不僅廣場舞的參與者,包括觀眾也會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審美水平,增強創造美的能力。
(三)廣場舞民族文化價值
廣場舞是我國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定文化現象,是群眾體育鍛煉需求強烈的民族文化,體現著我國的社會發展水平和民族文化的時代特點。文化部、體育總局、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更是將廣場舞的民族文化特性進一步鞏固,深深打上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烙印。蘊含著我國社會主義的哲學意識、道德觀念和藝術見解的廣場舞文化,在培育我國大眾的優秀精神品格方面起著難以替代的價值和作用,讓百姓在觀看和參與廣場舞的過程中,將中國精神潛移默化地入腦入心,規范群眾道德行為。廣場舞作為我國群眾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3]
(四)廣場舞產業經濟價值
廣場舞作為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群眾性群體健身項目,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推廣下,得到了爆發式發展。《經濟學人》2017年初發布的《中國開賽——崛起中的中國體育健身產業》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廣場舞人口有8000萬至1億人。廣場舞經濟孕育的市場規模已達千億人民幣。[4]廣場舞產業鏈包括服裝、鞋子、道具、音樂設施、技術培訓、音像制品、體育場館以及相關衍生產業等,給廣場舞創業者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對河南焦作龍源湖公園的廣場舞鍛煉群體進行隨機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度,廣場舞參與者平均每月花費在廣場舞體育項目上的資金為136.7元。在淘寶購物網站輸入“廣場舞”進行搜索,有100多頁的相關產品搜索頁面,僅僅廣場舞服飾一項,月銷售達萬件。可見,廣場舞經濟市場已初具雛形。
二、社會體育專業設置廣場舞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社會體育專業設置廣場舞課程的必要性
社會體育專業設置目的是為國家培養社會體育人才,目標是使畢業生能夠成為在城市社區、農村鄉鎮、職工健身或商業俱樂部從事運動健身、指導、經營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當前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期,需要大量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目前很多高校的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依然偏向體育教育的范疇[5],社會體育方面的內容較少,有關群眾性體育健身、養生、休閑娛樂等方面的知識,學生明顯掌握不足。
調查發現,河南省擁有社會體育專業的高校,沒有一所將廣場舞納入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內。高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高度文明狀態下,為了知識傳承和發展而產生的高級教育組織,其擔負著傳承科學真知、創建先進文化、傳遞價值理念、塑造國家形象、擴大文化影響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職責與使命。[6]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體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特殊性,對其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廣場舞具有健身、審美價值,蘊含我國民族文化的時代特征,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和社會經濟價值。因此,響應國家全民健身號召,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廣場舞專才,使之能夠從事廣場舞的相關工作,具備廣場舞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和教學科研能力。
(二)社會體育專業設置“廣場舞”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1.開設廣場舞課程符合教育部文件精神。2016年教育部印發《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強調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7]規定高校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優化課程設置,重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課程體系。社會體育專業將廣場舞納入課程體系,正是具體落實文件精神,可以最大程度培養社會體育專業學生適應社會需求,擁有創編創新廣場舞運動項目和在初具雛形的廣場舞經濟市場中創業的能力。
2.高校擁有開設廣場舞課程的人力資源。首先,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普遍開設了操舞類課程,體育舞蹈、健美操和街舞是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其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完全適應相對簡單的廣場舞課程學習的要求,就業的壓力和實習實踐經歷,使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對學習廣場舞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其次,高校體育院系一般擁有3-7名專業的操舞類教師,每年有1-3名教師參與寒暑假專業教育培訓。廣場舞動作相對簡單,無論是新引進的教師,還是現有的操舞類教師,通過培訓都可以輕松勝任廣場舞課程的技術教學。
第三,高校作為傳承和發展科學文化知識的殿堂,根據知識的創新發展進行科學研究是其本質工作,對廣場舞知識體系的研究早已經走在了課程技術教學之前,所以也能借其專業知識和研究進行廣場舞的創新,能夠對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廣場舞課程理論體系的創新能力指導。
3.高校擁有開設廣場舞課程的硬件設施。廣場舞運動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一般的廣場、空地就可以。高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擁有專門的運動場、體育館、操舞類館和武術館,這些場地都適合廣場舞教學,并且可以將其他體育舞蹈教學的音響器材直接運用于廣場舞教學,需要重新投入的教學資金很少,完全可以滿足廣場舞教學的硬件要求。
三、結語
我國“全民健身”戰略需要大量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致力于社會體育工作,文化部、體育總局、民政部等部委更是將培育一批扎根基層、綜合素質較高、專兼職結合的廣場舞工作隊伍作為工作重點來抓,這是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將廣場舞課程納入課程體系的外部條件。高校擁有完善的廣場舞課程教學軟硬件條件,廣場舞本身的健身價值、審美價值和蘊含時代民族文化特性的教育價值符合高校的教育特征。因此,將廣場舞納入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在廣場舞方面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必要和可行的。
參考文獻:
[1]文化部,體育總局,民政部等.關于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文公共發〔2015〕15號)[S].2015-08-26.
[2]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S].2016-10-25.
[3]成盼攀等.廣場舞多元文化價值及文化建設研究——以北京市城六區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3):33-39.
[4]徐瀟.廣場舞經濟孕育千億市場[N].工人日報,2017-02-22(005).
[5]徐大鵬,陳燕.基于就業視角的休閑體育專業與社會體育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29(1):39-45.
[6]胡建平等.河南高校太極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4):70-74.
[7]屈東華等.河南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影響因素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4):340-343.